武漢開發區將打造機器人之都,工業機器人密度超全國平均水平


武漢開發區將打造機器人之都,工業機器人密度超全國平均水平

2018-07-28 10:53:52 楚天都市報

武漢開發區將打造機器人之都,工業機器人密度超全國平均水平

□楚天都市報記者汪亮亮通訊員張敏孫亞雲

昨日,當市民的眼睛都盯著熱鬧的機器人比賽時,賽場外,一場高規格的車都院士論壇同時進行,多名專家院士為武漢開發區打造機器人之都建言獻策。

被稱為“車都”的武漢開發區,多年來汽車產業獨大。去年,武漢開發區實現生產總值1443億元,位列武漢市各區第一,汽車和零部件產值佔該區生產總值的75%。

武漢開發區是湖北省、武漢市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主支撐、主引擎。在取得斐然經濟成就的同時,該區也注意到,隨著我國汽車產業從高中速增長期步入低速增長期,一車獨大的產業格局將制約該區經濟發展。

於是該區未雨綢繆提出了向多產業支撐轉型升級,打造車都、機器人之都、智能家居之都、通用航空之都,乃至氫能源之都。而機器人之都的建設,直接關係其他產業的發展,關係到傳統制造能否向智能製造轉型升級。

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的三極分別是長三角、珠三角和東北。武漢開發區若想躋身第四極,自身又有哪些優勢?

據介紹,開發區機器人使用總量約為3500臺,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約為100臺/萬人,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與世界發達國家還有相當距離。

為了彌補差距,該區正在籌建機器人小鎮,其中研發區位於智慧生態城;製造區位於通航產業園。

據悉,去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僅為1600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2400億元。按武漢開發區規劃,到2020年,將實現機器人產業年產值100億元;到2022年,實現年產值300億元;到2025年,實現年產值500億元。

這麼短的時間,這麼高的目標能否實現?該區負責人早已胸有成竹,將優先發展工業機器人和智能服務機器人。武漢開發區作為武漢工業經濟發展主戰場,既為機器人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工業基礎,又為機器人產品在汽車、家電等產業領域提供了應用市場。

武漢開發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以打造“機器人之都”為契機,加快推進機器人小鎮建設,吸引一批大數據、雲計算、工業物聯網等領域資本、技術、人才落戶,構築機器人產業生態圈,將開發區打造成為國內重要、全球有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基地。

而舉辦世界機器人大賽,是一次很好的機器人產業研討和對接機會,面向全球,集聚精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