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店」刷屏瀘州市民朋友圈 工商部門提醒:謹慎投資

近日,在瀘州市民朋友圈,“貝店”的出現率大幅提升,甚至有些氾濫。除了推薦各類商品外,還邀請好友一起開店,無需囤貨、發貨,只需用398元購買一套等價的商品即可。對此,不少市民很是疑惑,“貝店”究竟是什麼,為什麼要天天在朋友圈發信息買東西,還要拉自己“入夥”?

而對“貝店”稍有接觸的市民,有的已經在平臺上開起了自己的小店,有的則持觀望態度,有的則明確拒絕。

信息“轟炸” “貝店”刷屏朋友圈

近期,各種賣東西的朋友圈信息,邀請一起開店的私信,讓市民徐女士很是煩惱。徐女士告訴川江都市報記者,近段時間以來,“貝店”的信息在她朋友圈裡,一天到晚都能看見。徐女士說,如果只是在朋友圈內發佈消息,她都能忍,因為自從微商興盛以來,朋友圈賣東西已經成為常態;讓她不能忍受的是,有好多人天天發信息邀請一起開店,雖然多次拒絕,但對方還是樂此不疲地發消息邀請,這讓她非常煩惱,最後一怒之下將對方屏蔽。

和徐女士不同,市民趙女士也同樣接到朋友推薦的消息,一番瞭解過後,趙女士下載了“貝店”APP。趙女士說,在她看來,這個APP就跟淘寶差不多,可以買到各類商品,“個人認為,商品價格還算合適,質量也不錯,買東西很方便。另外親戚朋友每天都在發,我偶爾也要支持一下他們”。

部分市民認為 “貝店”是不錯的“兼職”

近日,市民陳女士在反覆斟酌後,花了398元在“貝店”上開了自己的小店。陳女士表示,她在朋友圈看到同事發的銷售信息後便去了解了一下這個電商平臺的相關信息。陳女士在網上了解平臺的發展、銷售情況,她發現其在杭州等地發展得比較不錯,但瀘州還未有太多人關注。也許,這是一個先機,她漸漸覺得這個事還是比較靠譜的,開始嘗試在平臺上購買東西試試。

陳女士說,買了幾次東西,感覺是正品,用著和實體店買的一樣,價格還更便宜,自己開店在平臺上買的話可以省一筆錢。況且“開店金”不貴,自己家裡買買東西,有空就給親戚朋友推薦推薦,不用刻意花時間去打理,有空就去做做,也挺好的。

川江都市報記者瞭解到,在瀘州,像陳女士一樣進駐“貝店”平臺的市民不在少數,有的認為可以賺取一定的零花錢,有的認為在上面買東西便宜,有的則是跟風加入。

部分市民認為 銷路不寬且有安全隱患

有的人加入“貝店”,有的人則明確表示拒絕。據市民朱女士介紹,她身邊也有不少朋友在經營“貝店”,並且也經常給她發商品推薦消息,有的還多次拉她加入。

朱女士說,經不住朋友多次勸說,她也下載了“貝店”APP,但在註冊時她發現,進入該APP不僅需要使用微信或QQ賬號進行登錄,還要綁定手機號碼,這讓她覺得自己的各類賬號存在安全隱患,因此拒絕加入。

市民王女士則明顯考慮得更多,在多次接到朋友的推薦信息後,她在網上對“貝店”的相關情況進行了查閱。王女士說,對於“貝店”她目前持觀望態度,主要是她認為“貝店”的經營模式有問題。商品只能賣給親戚朋友,明顯銷路較窄。而且,這種“一對多”的銷售模式,還要個人去發展賣家,拉人加入,王女士覺得有些不靠譜。

對於“貝店”態度更激進的市民也不少。市民周先生認為,“貝店”有點疑似傳銷,首先開店需要398元錢,雖說是購買等值商品,但也是需要交錢才能進入;另外,“貝店”還鼓勵參與者發展更多人進入,並且也會有相應的“佣金”,周先生說,“‘貝店’在這一點上太像傳銷了”,並表示自己絕對不會加入。

對此,江陽區工商局有關工作人員介紹,“先交入門費”“拉下線撈本”“按團隊計酬”是傳銷三大特點。而就“貝店”的情況來看,暫時無法確定其是否涉及傳銷。不過,類似的網絡平臺投資在之前就多次出現,雖說“開店”金額不多,但市民在投資或是“開店”時需謹慎作出選擇。

川江都市報記者 許世智 實習生 宋志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