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邊緣地帶——非洲的「土法採礦業」

也許上了年紀的人還曾回憶起數十年前那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躍進”和“土法煉鋼”的歲月,全民大鍊鋼村村起高爐的景象歷歷在目。而放眼非洲,仍有許多國家還在採用更為原始的生產方式——土法採礦,甚至這樣的生產模式要比中國落後一千多年年。

全球化的邊緣地帶——非洲的“土法採礦業”

如果沒有去過非洲親臨礦山,你甚至都懷疑這是不是在拍歷史劇,但這的確是真真實實的發生在21世紀的非洲,而且這還是很多非洲國家經濟的來源。土法採礦放在許多國家仍被稱為“非法採礦”,甚至比起“非法採礦”都要原始的多,但是參與這種土法採礦的人群規模卻絕對不小,幾萬人乃至十幾萬人的礦區比比皆是。

全球化的邊緣地帶——非洲的“土法採礦業”

圍繞這些開放式豎井創建的臨時社區是非常真實的採礦城鎮,為成千上萬的人們提供了生計。圍繞著礦山,發生著無數的利益爭奪、童工和有組織犯罪,但這就是非洲經濟的一部分,而且這也是全球經濟的一部分。

非洲是一個貧窮的大陸,但絕不是一個貧瘠的大陸,非洲大陸的礦產和油氣資源儲量豐富,多種經濟礦產的儲量位居世界前列。非洲的鉑和鈀的儲量佔世界89%,錳礦和鉻礦分別佔世界的83%和91%,鑽石、磷酸鹽、鈷和黃金的儲量超過全球的一半,甚至稀土和石墨等戰略礦產都有著一席之地。除此之外,鐵礦、銅礦、鋁土礦等全球工業用量最大的幾種礦產,儲量都超過了全球的20%。可以說非洲大陸是一個被上帝眷顧的地方,這裡的礦產資源和總儲量甚至超過了全球的三分之二,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然而雖然守著金山銀山,非洲國家真正能夠富裕起來的國家卻少之又少,除了幾個小國和北非的產油國,絕大部分國家的礦產資源都沒能帶來財富,甚至很多國家連現代化的礦山都沒有,更不用說利用豐富的礦產資源發展冶金行業了。

全球化的邊緣地帶——非洲的“土法採礦業”

土法礦山形成的社區,從鐵匠到鞋匠,從雜貨商到設備供應商,應有盡有,這裡會發展成為城鎮,當然也會成為一個巨大的貧民窟。礦石的價格非常低廉,因為沒有大型選礦和洗礦設備,挑剔的國際買家絕不會按照國際交易市場上的價格來購買這些礦石,通常情況下,價格甚至連零頭都不到,但是開採同樣噸位的礦石,非洲土法礦山的生產率甚至只有國際先進採礦業的萬分之一。

採礦工人沒有薪水,能挖到多少礦石當天就能賣出和結算。有的時候礦山的地頭蛇會按月結算,年輕的礦工領到薪水後,吃吃喝喝,一兩天就會花光,然後再辛勤的工作一個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全球化的邊緣地帶——非洲的“土法採礦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