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企業差距到底在哪兒?

一個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程度,與人們對規則的理解有著直接的關係。規則越多的地方,秩序越好,自由其實也就越多。沒有規則,就會一盤散沙,一片混亂,效率也就無從談起。中國有句古話叫“聰明反被聰明誤”,說的恐怕就是這個道理!

中國人做事喜歡追求速度大躍進,急功近利的思想極為嚴重。中國人做事喜歡講究立竿見影,講究所謂效率和速度。背後是小聰明、偷工減料、自以為是、粗製濫造。

日本人看起來比較程序化和呆板,背後是嚴謹、精細、執著、精益求精、認真,所以日本有很多長壽企業。他們注重長遠投資和回報,每每投資都考慮幾十年以後的市場定位和變化。

1.中日兩國小企業的差別

一個殘酷的事實: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7-8年,與歐美企業平均壽命40年、日本企業平均壽命58年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截止到2018年,全日本超過150年曆史的企業達26516家之多……

中日企業差距到底在哪兒?

中國最古老的企業是成立於1538年的六必居,之後是1663年的剪刀老字號張小泉,再加上陳李濟、廣州同仁堂藥業以及王老吉三家企業,中國現存的超過150年曆史的老店僅此5家。

日本被譽為“工匠國”,其企業群體的技術結構猶如“金字塔”,底盤是一大批各懷所長的百年優秀中小企業。這些企業或許員工不足百名,但長期為大企業提供高技術、高質量的零部件、原材料。很多中小企業在世界市場上掌握著某種中間產品、中間技術的絕對份額,甚至不乏獨此一家。

比如:中國的高鐵令世界刮目相看,但高鐵上小小的防鬆動螺母卻只能從日本進口,生產商就是隻有45名員工的小企業哈德洛克工業株式會社。

日本人天性追求極致完美、嚴謹,產品不夠完美時不會出手。在技術研發方面,日本有三個指標名列世界第一:研發經費佔GDP的比例;企業自主的研發經費佔總研發經費的比例;核心科技專利佔全球80%以上。

中日企業差距到底在哪兒?

日本不只有豐田、松下、索尼、佳能、日立等國際知名品牌,而是有很多“隱形王者”支撐。

2.為何中日在高科技領域差距那麼大?

中國的大部分企業家,在主業上小有成就之後,便立馬開始“多元化”戰略,投資房地產、投資股票證券。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是中國企業的特性。

而日本的企業家對產品本身更感興趣。小編去日本時認識了一個青年企業家,他的公司做汽車軸承。他介紹產品的時候,手舞足蹈、兩眼發光,特別享受設計和生產的過程。

他父親是董事長,他哥哥是總經理,他是主管技術的董事、副總。公司規模不大,一百來人,但是服務的客戶卻是豐田、本田、鈴木這些大名鼎鼎的公司。

他們家不經營其他生意。他說軸承需要研究的東西太多了,幾代人都研究不透,哪有精力再去做別的?

中日企業差距到底在哪兒?

我頓時明白一個道理:中國企業只是賺錢,日本企業在做事業。

全球著名品牌,無論是任天堂、微軟、尼康、奔馳,豐田,麥當勞……,他們似乎都永遠專注於某一個領域,越做越深,越做越大。

中國的生產科技,眾多核心技術和設備都來自日本,並且無法替代。國民生活方方面面也都充斥著日本技術與產品,即使國貨產品裡面的核心技術也依然是日本提供,而這一切都是無法替代的。

比如:號稱國產手機、民族品牌的華為手機,攝像頭是日本索尼的,屏幕是日本JDL的。

3.對技術的理解不同

在中國企業家眼裡,技術基本上等於先進的設備。所以中國老闆的設備一個比一個先進、昂貴,但花錢培訓技術員卻捨不得,培訓全員的老闆則更是少之又少。

某位傢俱公司的老闆花750萬買了一臺日本的設備,卻捨不得花40萬培訓一批技師,以至於機器損壞,只能再花50萬去維修。這樣荒唐的例子在中國有很多。

中日企業差距到底在哪兒?

中國企業老闆出國時背的相機一個比一個高檔,從佳能的50D到5D-MAX2,甚至到1DS-MAX3,但仔細一看,他們使用的全是傻瓜模式。他們“不差錢”,卻捨不得花時間去學習、研究。

日本人買設備可能精打細算,但是學習技術比較捨得花錢,而消化技術則更捨得花錢和精力。他們能用二流的設備製造出一流的產品。這就是技術的差距,也是軟實力的差距。

中日企業差距到底在哪兒?

日本人注重生產中的細節。如果要求車間的地板每天清潔十次,以保持環境的清潔和產品的品質,那麼他們會堅持不懈執行,絕不打折扣。而中國企業可實行一週就鬆懈了。

4.對速度的理解不同

中國人做事喜歡追求速度,搞大躍進、立竿見影、多快好省……日本人追求程序化,做事呆板,其實是嚴謹、執著、專注……

日本經濟發展遠遠走在我們前面,而且經濟結構、質量比我們好得多。對能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保護方面,跟我們有天壤之別。生產同一件產品,我們的單位能耗是日本的150倍。

中日企業差距到底在哪兒?

日本發展經濟是讓民眾受益,讓本已高品質的生活質量有更高追求目標。

中國發展經濟是用來追求GDP。新興城市的馬路剛剛修好又刨開鋪煤氣管道,過半年又來鋪水管,沒過幾天又刨開鋪液化氣管……我們修高速公路的速度之快也是令世人驚訝!這裡在修路,那裡也在修路,隔幾年還要翻修。翻修幾次,我們的GDP就超過日本了。

5.對規則的理解不同

對待規則方面,中國人總是比日本人“聰明”,總可以找到規則的漏洞沾小便宜。日本人卻看起來很傻,死心塌地嚴格執行規則。

平時做事,日本人非常守時,從不遲到。他們注重禮儀和社會文明,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非常有規則和秩序的社會。

中日企業差距到底在哪兒?

在日本等車,看不到中國特色的爭先恐後,實際上按規矩排隊不但不會耽誤時間,反而會節省大家的時間。

中日企業差距到底在哪兒?

這個道理可能大家都懂,但中國人就是做不到。多數中國人只有小聰明,從地方官員到企業老闆,再到普通百姓,時刻都在表演我們的小聰明。

兩千年曆史中,我們一代一代為自己的小聰明付出沉重代價。

整個社會要改變這種惡習,不知道需要多長時間?

從今天開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