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金銀器的製作工藝有多先進?

夏醉淺夢201719422


【文藏來答】唐晚期開始,隨著南方金銀製造業的的崛起,金銀器開始步入民間,宋代開始,金銀器走向世俗化、商品化。有宋一代,國人審美趨於清雅脫俗,「鬱郁乎文哉」的文化盛景體現於各行各業。

北宋 銀鎏金麟鳳紋香薰 南京秦淮區寶塔頂宋長幹寺地宮出土 南京市博物館

北宋 銀鎏金淨瓶 南京秦淮區寶塔頂宋長幹寺地宮出土 南京市博物館藏

士大夫的審美趣味和藝術取向直接影響了當時金銀器的風格,此時的金銀器具有典雅、自然的藝術風格,形體小巧,清秀雅緻,胎體纖薄,紋飾淡雅。目前所知的考古發掘中,大宗宋代金銀器的考古發現基本都集中在長江中下游流域,從中可以想象當時江南一帶金銀製造業的繁榮景象。

南宋 銀釦金梅紋花口盞 南京秦淮區寶塔頂宋長幹寺地宮出土 南京市博物館藏

南京南宋張同之墓出土的銀釦金梅紋花口盞,正可作此期金銀器之代表,器作曲瓣花口造型,盞心壓印梅花紋一朵,五曲內壁分別鏨刻折枝梅花。曲瓣花口造型是宋代金銀容器較常見的形制,是延襲自唐代曲瓣式器型。

元代作為規模甚大的大一統國家,國力比之兩宋更為雄厚,金銀製造業更是盛極一時。從目前的考古發現來說,元代金銀製造業呈現南盛北衰之局面,囿因元代繼承了南宋時長江下游地區金銀業大盛之格局。此時的金銀器手工作坊集中於蘇皖一帶,而於蘇州吳縣呂師孟墓、蘇州張士誠母曹氏墓出土的大批金銀器堪稱元代金銀器之精品。

元“聞宣造”如意雲紋金盤 蘇州吳縣呂師孟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元代金銀器風格也大體繼承宋代洗練寫實、質樸淡雅的風格,但也有新奇精巧,紋飾繁麗者。大師名器的出現亦是元代金銀器的鮮明特點,如聞宣、朱碧山、謝君餘、謝君和等,皆可謂冠絕一時。

元“聞宣造”纏枝花卉雲紋金盞 蘇州吳縣呂師孟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蘇州吳縣呂師孟墓出土的「聞宣造」纏枝花卉雲紋金盞與「聞宣造」如意雲紋金盤,是一副盞與盤,造型皆作四合如意,取「事事如意」之美意。鏨工精細,花紋繼承唐宋盛行的纏枝花,有石榴、寶相花卉等,形成繁華如錦、果實累累的裝飾風格。金盞外底邊緣印有「聞宣造」三字款識。

明代是封建社會後期的鼎盛時代,但審美取向趨於保守,在金銀器的表現上亦一改前代或淡雅清秀或雍容華貴的風格,呈現出奢華豔麗、富貴逼人的氣息。

明喜神像(局部)蘇州博物館

明代江南地區金銀器中尤為出彩的是金銀首飾的設計與製作,與宋元相比,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隨著類型和樣式的增多,各類金銀簪釵依照插戴位置的不同或者紋飾、大小的不一而各自有了定式。

明 漆紗珠翠慶雲冠 常州武進王洛家族墓出土 常州市武進區博物館藏

明代女子的髮飾,以滿頭簪釵不留空隙為特點,此類盛妝的樣式今人可見於明代流傳至今的仕女畫、先祖畫像、命婦畫像、皇后輿服圖等。藏於蘇州博物館的明喜神像,畫中人物頭戴完整的一副頭面,挑心、掩鬢、花鈿、頂簪、小簪等一應俱全,林林總總,珠光寶氣。明代婦女用以罩住髮髻並插戴頭面首飾之具為䯼髻,尺寸略大於拳,通常以金銀絲或馬鬃、髮絲、篾絲等編就,裡外又可以襯帛、覆紗。

明 嵌寶石金頭面 南京將軍山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 南京市博物館藏

「頭面」之稱在宋代已經出現,南京明代功臣墓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的一套嵌寶石金頭面,是一副完整的明代貴族婦女頭面,挑心是其中最為耀目的,造型為一顆寶珠,中心一朵菊花金託,花心嵌紅寶,周環寶石疊繞。同時出土的有掩鬢、分心、頂簪、小插,以流光溢彩揮灑出一幅榮華富貴圖。

明 金梵文挑心 常州武進明墓出土 常州市武進區博物館藏

挑心是插在䯼髻正面位置的一枝簪子,即《雲間據目抄》雲「頂用寶花,謂之挑心」。一般自下而上以挑的方式簪戴於當心,是全副頭飾插戴中最光彩奪目的一類。常同頂簪、分心一起用來表現頭面的主題,裝飾紋樣很多都取自釋道題材,例如佛陀、觀音、麻姑、劉海等,造型取自坐佛圖,因此都是三角構圖,亦可凸顯其中心地位。

明 金雲龍紋滿冠 常州武進王洛家族墓出土 常州市武進區博物館藏

掩鬢的形制是明代才出現的,因簪戴於兩鬢而得名,亦可稱作 「捧鬢」,即範濂撰《雲間據目抄》謂「兩邊用捧鬢」者,明代筆記《客座贅語》說:「掩鬢,或作雲形,或作團花形,插於兩鬢,古之所謂『兩博鬢』也。」由此可知掩鬢的通行樣式為雲朵或團花造型,其上加飾各種吉祥紋飾,祥雲之上託仙人、鸞鳳等,此外亦多流行以人物故事為紋飾題材。

明 金累絲樓閣人物分心 江陰長涇九房巷明墓出土 江陰博物館藏

插戴於䯼髻背面的一枝簪,稱作滿冠,它的插戴使䯼髻上的簪釵充滿,「若滿冠,不過以首飾副滿於冠上,故有是名耳」。(《三才圖會》)分心是插戴於䯼髻正面的一枝,一般較滿冠略長而矮,二者外形相近。「分心」一名主要見於《金瓶梅》中,「頭上銀絲䯼髻,金廂玉蟾宮折桂分心,翠梅鈿兒,雲鬢簪著許多花翠」。

明 金嵌寶花頂簪 江陰長涇九房巷明墓出土 江陰博物館藏

頂簪是插戴於䯼髻頂端的一枝簪釵,現今見者多作立體造型,亦是一副頭面中必不可少的一枝。題材有蝶戀花、蜂趕菊、牡丹、菊花等。

明 金花頭簪(對) 常州武進明墓出土 常州市武進區博物館藏

花頭簪的形制為簪首作一個花頭,下與尖錐式簪腳垂直相接,這一類花頭簪在宋元時期已經流行,明代時更為精彩紛呈。明代的花頭簪經常是銀簪腳,簪頂一朵金花,如梅、菊、牡丹、蓮花等四季花卉造型,時稱「金頭銀簪子」或「金頂銀腳簪」。花頭簪一般成組出現,通常有一至三對,分別插戴於䯼髻左右兩側,用以固定髮髻。

明 金累絲鳳簪(對)南京板倉村明徐俌夫人朱氏墓出土 南京市博物館藏

鳳簪是鳳冠上的插飾,非王室貴族不可用,因此一般出土都是功臣墓或王室墓中,如南京板倉村徐俌夫人朱氏墓出土的一對金累絲鳳簪,累絲工藝的運用猶如運筆,姿態翩然,雍容華貴,是典型貴族墓出土鳳簪之形制。

清 仕女圖 蘇州博物館

進入清代,漢族女子形象為腦後挽髻,穿著素雅,裹小腳,正如蘇州博物館藏清代仕女圖中的形象。畫中女子挽髻所用之物則是扁簪,此類扁簪正是清代漢族女子的特色首飾,使用時橫貫於髮髻而露出兩端,中腰細窄,兩頭寬。簪首多作嵌寶如意頭,簪身多有花紋裝飾。

清 金嵌寶扁簪 蘇州吳縣畢沅墓出土 南京博物館藏

清代漢族貴婦於正式場合佩戴的鳳冠,形制繼承宋代,又有發展和完善,更顯雍容華貴。蘇州吳縣畢沅墓出土的這一頂鳳冠,以粗金絲做成上小下大的圓框,框架當心一朵金鑲寶牡丹,其下口沿處打造雙龍戲珠、七隻金鳳,幾簇花樹掩映其後。四周綴以字牌,上刻「日月」、「恩榮」、「奉天」、「誥命」、「朝冠」。

清 金鑲寶鳳冠 蘇州吳縣畢沅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吉祥語簪釵是清代多見的首飾類型,幾種事物組合在一起取其諧音組成吉祥語,乃清代首飾常見的設計創意,所謂「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蝙蝠、壽桃、蝴蝶、瓜瓞、花瓶、獾、鹿等等具象事物皆可表達祝頌祈福的美意,清代文化中善於唱誦祝福的風氣亦體現於金銀首飾裡。

清 金福祿壽錢紋簪 蘇州博物館藏

穿珠點翠是清代首飾工藝的顯著特點,在明清奢華首飾的製作中,點翠工藝盛行,尤其在清三代時期發展到了頂峰。點翠常與累絲和珠寶鑲嵌工藝相結合,凸顯出作品的華貴。

清 金點翠鑲寶鳳簪(對) 蘇州博物館藏

本文中金銀首飾的研究源於揚之水先生《中國古代金銀首飾》一書的論點,在此誠摯感謝。

原文作者:許潔 楊藝 蘇州博物館供圖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6年7月刊《金色江南 江南地區金銀器品鑑》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文藏


來分享一下唐代的金銀器,真的非常美。唐代金銀器是中國古代工藝美術中絢麗的瑰寶。唐代金銀器圖案內容豐富、造型優美、形式多樣,包括動物、植物和其他三類,紋樣優美,形象生動,具有特別的含義。


雙狐紋金銀花雙桃形盤

動物圖案由幻想的形象、瑞獸、水族、珍禽等構成。幻想形象有龍、鳳、獨角獸,等等。龍、鳳的形象多裝飾於皇家用品上。


瑞獸有獅、犀、羊、鹿、狐、兔等。獅為百獸之王,羊在圖案中取其諧音,表示吉祥。水族有魚、龜、海獸等圖案紋飾。鳥類有孔雀、鸚鵡、鴛鴦等,都有美好吉祥之意。

唐代鎏金鸚鵡紋銀盒


唐代金銀器中植物圖案也同樣豐富多彩,它們包含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健康長壽的追求。牡丹象徵著富貴,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石榴也有子孫繁衍的意思。

唐代銀鎏金仙人駕鶴


其他的裝飾圖案也有山巒、雲氣、人物等。雲的造型多樣,有如意雲、和合雲等。充分表現了金銀器工匠們豐富的想象力。

唐鎏金花絲銀盒


唐代金銀器圖案裝飾造型氣韻生動,動態優美,裝飾感強。其製作加工技術複雜精巧,當時已經使用了錘擊、澆鑄、切削、鏤空等工藝,從出土的唐代金銀器可以看出,裝飾工藝已經達到很高水準,有些還一直沿用至今。


南北朝以來,胡風盛行,皇室貴戚尤其喜歡西方的珍玩。外來文化和藝術品對日常生活習俗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直至唐代風氣不減。這時代的器物,既繼承了中國傳統的風格,也受到了外來文化的影響,成為工藝美術史上的一朵奇葩。


唐代工匠們通過了解外來商品文化,又從傳統文化中移植作品,進行了許多新的創造,金銀器就逐步形成了其獨特的風格,他們既然保持了對本名族文化的自信,也保持著對外來文化的借鑑,從而使唐代金銀器成為獨樹一幟的工藝美術品。

唐藍田鸚鵡紋雲頭型粉盒


唐鎏金雙鸞戲珠紋菱形銀盤


內容來源:東家達人Tussasi的分享。


玩轉文化生活知識,關注【東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買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選!


東家APP


這個和世界一樣。世界有什麼新工藝。掐絲什麼都是一樣,畢竟大家都是人。工藝創新很少。因為金銀貴。創新少。倒是也有創新的,把什麼寶石。都可以結合。金銀器很少有單獨的,多少是王室貴族的。很少個人。你有多少錢用的起金子。


阿森聊世界


現代金銀器的製作工藝和古代是兩個概念,古代純手工和大腦思文構想而成,現代的金銀器製作工藝含有現代科技成分,兩者是不一樣的。從金縷玉衣的金絲和萬曆皇帝的金冠。可以體現出來。很先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