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發現,只有13%的世界海洋仍然沒有受到破壞

科學家們發現,只有13%的世界海洋仍然沒有受到破壞

根據對“海洋荒野”的首次全面分析,未被人類破壞的海洋麵積很小。

全球航運、捕魚作業和從陸地流入海洋的汙染都給世界海洋造成了損失,其中包括一些最偏遠的地區。

真正的荒野地區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們是海洋中最多樣化的部分,也是地球上最後仍然有相當數量的大型食肉動物(如鯊魚)居住在那裡的地方。

殘存的少量海洋荒野碎片也受到威脅,因為先進的捕魚技術和融化的海冰使它們暴露在人類活動中。

目前剩下的海洋荒野僅佔世界海洋麵積的13%,可在極地地區和偏遠的太平洋島嶼國家周圍找到。

科學家們發現,只有13%的世界海洋仍然沒有受到破壞

支持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呼籲國際社會達成協議,承認這些區域的獨特價值。昆士蘭大學的肯德爾·瓊斯(Kendall Jones)領導了這項研究,他對海洋荒野的數量之少感到驚訝。

他說:“海洋是巨大的,覆蓋了地球70%的面積,但我們已經成功地對幾乎所有這片廣闊的生態系統造成了重大影響。”

至關重要的是,剩下的荒野中只有不到5%得到了官方保護。

瓊斯解釋說:“這意味著絕大多數海洋荒野隨時都可能消失,因為技術的進步使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能更深入地捕魚,且航行得更遠。由於氣候變暖,甚至一些曾經因常年冰蓋而安全的地方現在也可以捕魚了。”

這項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的研究使用了19種人類影響的現有數據,比如化肥汙染,以及世界各地的漁業活動。如果這些地區受人類影響低於10%,他們就將這些地區界定為荒野。

人類影響的範圍存在很大差異,在溫暖的印度-太平洋地區仍有1600萬平方公里的荒野,但在溫帶的南部非洲還不到2 000平方公里。

科學家們發現,只有13%的世界海洋仍然沒有受到破壞

人類正在努力保護一些剩餘的荒野地區,例如在南極洲努力建立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護區。

該論文的作者支持呼籲國際社會努力保護海洋,比如聯合國目前正在談判的“海洋巴黎協議”,根據現有的“海洋法公約”,這將是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承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