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人高考加分:是哪些人?以後還會有多少人?

10萬人高考加分:是哪些人?以後還會有多少人?

劉冷絲

欄目絲說2018高考系列之十六

2018年高考前夕,全國18個省市公佈了各自的高考加分政策和享受加分資格的考生人數,共計86359人。另據不完全統計,其他省市大約有5萬人享受不同的高考加分政策,全國總計10-13萬人之間。

公佈加分人數的18各省市中,重慶、湖北、遼寧、河北的加分人數均超過1萬人,分別為23996人、21034人、14114人和13757人。加分人數最少的是山西和內蒙古,各有37人。過千的省市為福建、天津、江蘇和黑龍江,依次有4457人、2587人、2568人、2495人。

10萬人高考加分:是哪些人?以後還會有多少人?

中央民族大學正大門

那麼,是哪些考生在享受高考加分政策呢?

這一份數據讓我們一目瞭然:僑臺考生加分4594人、烈士子女加分38人、退役士兵/軍人加分1034人、邊山牧民考生加分80693人。簡單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少數民族類的照顧性加分佔據全部比例的93.44%。看來,有一個少數民族的身份確實在很多時候還是挺管用的。

確實,民族大團結無小事,這也是全世界其他國家的共同做法。

我國高考加分初始於新中國時期,中央政府為了鞏固工農聯盟的革命成果、激發革命幹部和革命軍人的學習動力,以及穩定各界華僑和邊疆民族地區群眾對於新中國教育的信心,制定了針對這些特殊群體的照顧政策。改革開放後,國家為了鼓勵青年學生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對於報考地質、石油等艱苦行業院校的考生予以適當的分數優惠。後來,國家為了鼓勵國家科技和體育事業的發展,又增加了針對具有較高科技素養的優秀學生和體育特長生的優惠政策。

10萬人高考加分:是哪些人?以後還會有多少人?

中南民族大學依南湖而建

不過,再後來,全國範圍內出現了高考加分徇私舞弊的種種案例。據《中國青年報》的調查,高考加分在實施過程中表現出向區域內的相對發達地區或中心城市、少數中學和個別項目集中的特徵,其中獎勵性加分的學生分佈與區域內的經濟發展程度呈正相關,照顧性加分由於有弄虛作假和腐敗通道的存在,在個別地區呈現統計上的不可思議性。

也正因為如此,教育部在近5年的各種文件和通知中再三重申,必須剔除不合理、有違教育公平的高考加分項目,並且要求各省市自定的加分政策在2018年清理完畢。目前,全國保留下來僅有少數民族政策、退伍軍人、烈士子女和僑臺政策。

10萬人高考加分:是哪些人?以後還會有多少人?

西南民族大學的民族風格建築

很多人可能很好奇,國外尤其是那些發達國家,他們有類似中國的高考加分政策嗎?

美國沒有類似我國的高考,但也曾經有過類似的“加分”政策。

美國高校招生中針對特定群體的錄取優惠政策始於上個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的“肯定性行動計劃”。1965年,美國總統約翰遜迫於國內人權運動的壓力於9月24日簽署了《11246號行政命令》,這就是美國的加分政策“肯定性行動計劃”的誕生。作為一項針對國內非洲裔及其他少數族裔的補償性支持計劃,“肯定性行動計劃”規定:非洲裔等少數族裔在教育、入學、貸款及晉升時享有優先的權利。1972年,美國政府又頒行了《11246號行政命令高等教育實施條例》,其中明確規定美國高校在招生時應該為非洲裔等少數族裔制定特別的招生計劃,使高校中的少數族裔學生比例與其人口比例相適應,以此增加其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在聯邦政府的大力推動下,美國許多高校為了有效吸引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學生,以構建與美國社會多元文化相適應的大學校園,紛紛在招生錄取時制定了針對特定群體的錄取優惠政策。

10萬人高考加分:是哪些人?以後還會有多少人?

雲南民族大學的環形教學樓

不過,美國的“加分”政策在後來被逐步依法取消。

2003年格魯特案的裁決中,法院認為密西根大學招生時為少數族裔加分的做法違反了平等保護條款,此後加分制被禁止使用;在2013年的費舍爾訴德州大學案中,法院要求公立學校除非出現特殊情況,否則不能將學生種族身份作為錄取的考量因素。

可以看得出,美國在執行對弱勢群體的招生傾斜時,剛性的加分或配額成了帶有逆向歧視和違反平等的敏感詞彙而被禁用。

10萬人高考加分:是哪些人?以後還會有多少人?

廣西民族大學的校門

從我國和域外有關“加分”政策的發展演變來看,我國高考的“裸分時代”應該為時不遠了,將來保留的可能就是——保留烈士子女和邊疆及山區少數民族聚居區少數民族考生實行“雪中送炭”的全國性優惠政策,其餘的“錦上添花”高考加分項目都會被取消。

無論如何,高考和高校招生,作為我國最為公平的制度不可動搖。

敬告本文如有錯別字和語法錯誤,作者將在跟帖中及時更正。絲說2018高考系列之十六,未完待續

10萬人高考加分:是哪些人?以後還會有多少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