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森:人口和空間擴張加劇環境汙染、交通擁堵等問題

彭森:人口和空间扩张加剧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

和訊網消息 2018年8月1日,由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與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共同主辦,成都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18年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第二屆)在成都舉行。

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彭森在本次論壇上表示,城市化和城市發展需要樹立和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城市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過去的六十多年,地球經歷了快速的城市化進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也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進程,城市化率從不到20%發展到去年的58%,城市由此將面臨諸多的挑戰。

彭森詳細的闡述了樹立和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原因。即,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對土地空間、住房、就業、基礎設施、教育和醫療的需求也急劇增加。同時,人口和空間擴張加劇了環境的汙染、交通擁堵等問題,氣候變化將增加城市應對自然災害的脆弱性,這些問題都將影響城市居民的幸福和福祉,也給全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而彭森認為,城市是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有效載體,城市處於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最前端。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構建了基礎框檻,中國城市為了應對轉型發展的問題,對標可持續發展目標,積極尋求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同時,城市承載了不同領域的各項合作,以城市為載體,在城市整體規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置、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開展國際合作交流,打通不同領域重點項目的連接,促進城市多元化可持續發展,以城市為載體聚合政府、企業、智庫等機構的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知識經驗的交流共享。

最後,彭森建議道,世界各國和城市應加深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合作。目前世界各國處於城市化的不同階段,既有城市化率高達90%的現代化國家,也有城市化率不足20%的發展中國家,城市化水平的差異帶來了未來合作的廣闊空間,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國家和地區在城市能夠為城市化後發國家和地區提供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有益經驗和借鑑。

關於本篇文章的更多報道,我們已在【和訊財經APP】上刊登,應用商店搜索“和訊財經”,下載並參與猜指數活動贏取京東卡和萬元現金大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