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BiPAP (2):操縱機器的妙手|朝花夕拾·協和八

朝花夕拾

小編按:上週我們回顧了 BiPAP 的基本概念、參數和模式,那麼 BiPAP 常見監測指標及初始參數都應該怎麼設置呢?怎麼判斷呼吸支持是否有效呢?所謂實踐出真知,文末還有臨床案例讓大家一展身手哦!

* 回覆關鍵詞「BiPAP」可查看本文及上期內容。

由於病房多選用 S 或是 S/T 模式,需要初始設置的參數主要是 IPAPEPAPFiO2,而其他參數多選用默認。

01 常見檢測指標

不同型號的呼吸機稍有不同,但一般包括 IPAP,EPAP,呼吸頻率,呼出潮氣量(Vt),分鐘通氣量(MV or MinVent),氣道峰壓(PIP),吸氣時間 : 呼氣時間(I:E),漏氣量及病人自主觸發比率等。由於沒有插管,所以 Vt 僅是估計量。

以下是西院常用無創呼吸機偉康 BiPAP@vision 的操作界面:

解读BiPAP (2):操纵机器的妙手|朝花夕拾·协和八

圖 1 無創呼吸機的操作界面

02 初始參數設置

首先根據病人情況選擇呼吸機模式。一般病房病人均有自主呼吸,多選擇 S 或是 S/T 模式。

然後設定初始參數。

IPAP

範圍 4~20 cmH2O,一般 12~20 cmH2O,以患者呼吸困難減輕、呼吸頻率減慢、臨床症狀改善及氧合上升、PaCO2下降且不引起明顯循環副作用如血壓降低等為標準。

初始可設定為 6~8 cmH2O,雖然這個壓力基本沒有支持通氣的作用,但是可幫助患者,尤其是沒有用過無創呼吸機的患者逐漸適應。十幾分鍾後待病人適應之後再慢慢往上加,基本要到 10 cmH2O 以上才有支持呼吸的作用。

之後以血氣結果為調整參考,開始時每半小時至 1 小時調整一次(一般不要超過 2h),為保證通氣,EPAP 上調時,IPAP 隨即上調。當 IPAP 超過 20 cmH2O 時會引起胃腸脹氣或其他副作用。

EPAP

範圍 4~20 cmH2O,EPAP 一般 4~8 cmH2O,初始可設定為 5 cmH2O,很少超 10 cmH2O(超過此數值的患者大多應該插管),可每隔 5~10 min上調 1~2 cmH2O,以監測指氧氧飽和度 90% 以上,病人不覺呼氣困難且無明顯低血壓為準。

BPM/RR

如果選擇 S/T 或是 T 模式需要設置呼吸頻率。範圍:4~40 次/分,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指南建議 10~20 次/分,經驗上一般低於病人呼吸頻率 4~6 次/分。RR 不能太快,因為強制送氣會增加消化道脹氣,而患者觸發通氣這種情況則不那麼明顯。

Ti 或 I : E

S/T 或者 T 模式下需要調整。Ti 範圍 0.5-3 秒,只要在設定的呼吸頻率下 I : E 比例不足 1 : 1,最長吸氣時間可設為 3.0 秒,但原則上一般不超過 2 秒

設置 T 或 S/T 模式中的呼氣及吸氣比例,一般 I : E 在 1 : 2~1 : 4(1 : 1.5~6)。

Rised time

範圍:0.05,0.1, 0.2, 0.4 秒。以病人舒適為準。

FiO2

如患者氧合好,可從 21% 開始;如患者氧合小於 90%,可從高往低調整,最終應小於 60%,防止氧中毒。

其他

另外可能還需要設置一些觸發靈敏度,比如吸氣觸發靈敏度(Trigger),一般越高越好,患者呼吸做功少,呼吸同步好;呼氣觸發(cycle),一般 COPD 患者設置靈敏度較高,ARDS 患者設置靈敏度應較低。但運用的時候大部分都用機器默認。其他報警選項的一般設置:

解读BiPAP (2):操纵机器的妙手|朝花夕拾·协和八

圖 2 初始報警參數設置

PIP

此外,還需要監測 PIP。一般不建議 PIP 大於 30 cmH2O,否則會引起胃腸脹氣及增加氣漏等副作用,若 PIP 過高需要警惕有無潮氣量過大、痰堵、支氣管痙攣或是發生肺炎、ARDS 等使肺順應性減小的因素。

在剛開始上機的時候,很多病人是不適應的,因此需要囑咐患者放鬆呼吸。由於 BiPAP 是患者自己觸發呼吸,多以所謂「跟著呼吸機走」這樣的誤區應該避免。

03 如何判斷呼吸機是否有效

NPPV 臨床應用指南推薦急性呼吸衰竭主要檢測以下指標:

解读BiPAP (2):操纵机器的妙手|朝花夕拾·协和八

圖 3 指南推薦監測指標

以上多種指標中,主要觀察患者呼吸困難、意識狀態等臨床症狀及呼吸頻率、指氧和血氣等是否改善來調整呼吸機參數。

下圖簡單顯示如何判斷呼吸支持是否有效:

解读BiPAP (2):操纵机器的妙手|朝花夕拾·协和八

圖 4 判斷呼吸支持的效果

04

重中之重:PaCO2和氧合

在 BiPAP 的應用中,主要需要觀察患者的 PaCO2氧合是否達到目標。

PaCO2

簡單地來說,PaCO2高低與通氣和死腔相關,死腔是無創通氣難以解決的,因此需要增加潮氣量。在無創呼吸機上,Vt 主要由 PS(IPAP-EPAP)和 RR 決定。所以改善通氣的方法為增加 PS 或是 RR,即增加VT,或是降低 I:E 以利於 CO2排出、改善支氣管痙攣及吸痰,適當增加漏氣量等。

氧合

與氧合相關的參數主要是

FiO2、PEEP 或 EPAP。在排除漏氣、呼吸道分泌物過多等可逆因素後,首先調高 FiO2,如果大於 60% 氧合仍然不達標,則可以嘗試提高 PEEP,直到 FiO2<60% 後仍可維持氧合(如 PaO2>60mmHg 或 PaO2/FiO2>300)而動脈壓及心排量無明顯減少。但注意,由於成人 PEEP>15~20 cmH2O,兒童大於 12 cmH2O 可影響迴心血量,因此需平衡利弊,禁用於嚴重循環功能衰竭及低血容量的病人。

臨床上常用的 PEEP 調節範圍

❖ 1~5 cmH2O:預防性應用,維持肺泡膨脹,增功能殘氣量;

❖ 5~15 cmH2O:用於升高氧濃度至 60% 仍不能使 PaO2>60mmHg 者;

❖ >15 cmH2O:難治性低氧血癥,但對循環影響較大,慎用,一般都需要有創通氣。

但若增加PEEP反而導致 PaO2/FiO2下降或是 PaCO2升高,則考慮剩餘肺容積不可用,繼續增加 PEEP 反而會增加死腔通氣和分流,因此應下調 PEEP;若 PEEP>20 cmH2O & FiO2達 100% 但氧合仍不充分,則需要考慮其他治療方法如吸入 NO 等擴張支氣管、插管上機、ECMO 等。

05 小試牛刀

病歷介紹:70 歲老年男性,COPD 病史 20 餘年,現因肺部感染入院。經吸氧,霧化、吸痰、抗感染等治療後,患者仍有 TCO2 升高,輕度嗜睡,心率 120 bpm,竇律,血壓 145/84 mmHg,呼吸頻率 24~27 次/分。血氣:7.362/71.4/155.0/39.6,cLac 1.3 mmol/L(儲氧面罩吸氧狀態下)。(傳送門:血氣進階!我有別致的血氣公式背誦技巧 | 一頁手冊·協和八)

主要問題:II 型呼衰,高碳酸血癥。

解決思路:

首先:是否適合 BiPAP?

患者儲氧面罩吸氧仍有 II 型呼衰,無血流動力學不穩定表現,有行 BiPAP 適應症。

其次:應該用什麼模式?

患者有自主呼吸,且呼吸觸發功能良好,可選擇 S 模式S/T 模式。

呼吸機參數設置

患者此時呼吸頻率較快,若選用 S/T 模式,RR 可直接選用默認值。患者適應後調整條件為:PS (IPAP-EPAP) 14 cmH2O,PEEP (EPAP) 3 cmH2O,FiO230%,監測到 Vt 365 ml,RR 在 18~20 bpm。

觀察到此時患者意識狀態好轉,呼吸困難明顯好轉,HR 88 bpm,BP 120/75 mmHg, 1 小時後複查血氣:7.408/65.8/63.1/40.7,cLac 1.3 mmol/l,CO2下降,患者慢性高 PaCO2及低 PaO2,pH 可已接受,可繼續治療。患者 2 日後指氧下降至 85%,吸痰後好轉不明顯,急查血氣:7.4/67/57/40,cLac 1.4 mmol/L。

主要矛盾:低氧。

應該調整什麼參數改善氧合?

因此,可以通過調整 FiO2PEEP 來改善氧合。該患者調整 FiO2為 40% 後呼吸困難逐漸好轉,SpO2 恢復至 99%,恢復 FiO2 為 30%。

無創呼吸機是否要繼續呢?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NPPV 在很多急性呼吸衰竭的情況下,比如 ARDS、COPD 急性加重等只是插管上機的

過渡治療,切忌因使用無創呼吸機而延遲有創呼吸機的上機時間!

簡單來說,可遵循以下流程判斷是否繼續 NPPV 治療:

解读BiPAP (2):操纵机器的妙手|朝花夕拾·协和八

讀到這裡,是不是感覺 BiPAP 也沒那麼難讀懂呢?回到病房記得多觀察患者的呼吸機,在床旁多實踐哦!

參考文獻

[1]. 羅群, 陳榮昌. 無創正壓通氣臨床應用專家共識[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 2009, 32(2):86-98.

[2]. Marc S. Sabatine.Pocket Medicine, fifth edition. © 2014 by Wolters Kluwer Health/LippincottWilliams & Wilkins

[3]. Paul.L,Marino. The ICU book, 4th edition.© 2014 byWolters Kluwer Health/Lippincott

[4].王保國,周建新. 《實用呼吸治療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

[5]. 偉康BiPAP@Vision中文操作手冊

[6]. Frederick P.Ognibene . Fundamental Critical Care Support,4th edition,chapter 5,mechanicalventilation.2007@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 本文圖片均為作者提供

質控:小二仙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