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山上的「隱士」,是當年的舊軍閥

成都人把沙河以東的丘陵低山區統稱為東山,東山的最高峰就是龍泉山脈的主峰——長松山。山上的原始森林是整個龍泉山脈保存最好的,有林木百餘畝,大樹5000多株。貴者為一棵五人方可合圍的千年銀杏,曾獲“成都十大樹王”稱號,高50多米,雖曾遭雷火,更顯蒼茂。

龍泉山上的“隱士”,是當年的舊軍閥

龍泉山上的“隱士”,是當年的舊軍閥​​在長松山左側是著名古剎長松寺舊址,右邊則是四川軍閥田頌堯1936年修建的公館——唯仁山莊。山莊呈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和同期修建的川軍將領李家鈺故居、軍閥劉存厚公館等風格一致。

龍泉山上的“隱士”,是當年的舊軍閥

龍泉山上的“隱士”,是當年的舊軍閥

▽田頌堯,又名田光祥,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出生在四川簡州龍泉驛(今屬成都市龍泉驛區)一個商人家庭。20歲考入四川陸軍小學第一期,先後入南京第四陸軍中學、保定陸軍大學,1910年加入同盟會,從事反清活動。1913年起,田頌堯即追隨軍閥劉存厚,1921年2月起,先後任第21師師長、陸軍上將銜幫辦四川軍務善後事宜,1925年川軍混戰中,田佔據了以三臺為中心的川北大片防地達20餘縣。1926年底蔣介石委任他為國民革命軍第29軍長,軍部設三臺,成都設行營,總兵力達六萬人。1934年田頌堯步劉存厚後塵,被紅四方面軍擊潰,被蔣介石撤職查辦。1936年9月12日,國民政府任命田頌堯為軍事參議院上將參議,從此結束了二十五年的戎馬生涯,寓居成都。

那年秋天,田頌堯在一位高人的指點下,前往龍泉山最高處的涼風村長松寺進香,見此地林木茂密,風水極佳,便在古剎對面,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別墅,取名“唯仁山莊”,便隱居於此。

修建山莊的錢,則來自於此前他在簡陽等地搜刮大量民脂民膏。1924年他的旅長孫德操(孫震)駐防簡陽,一年就籌款十數次,同年開始預徵1925年到1929年的糧稅,連同當年一共徵收了6年的糧稅!有統計說,田頌堯在防區時代搜刮了大量財錢,購置良田數千畝,街房、公館200餘處,財產總量在四川軍閥中佔第二三位。簡陽民謠說:“為了他田家,害了我田家(農民)。”當時不滿軍閥搜刮的百姓還填了“竹枝詞”二十五首,署名“萬鱷”。其中有四首直指田頌堯:“昭德將軍何太橫,預徵糧稅害人民。地皮豈止刮三寸,怨滿陽安福滿門”、“妙想天開土畝捐,歸根到底總要錢。從今百姓多災難,不種食糧盡種煙”……

龍泉山上的“隱士”,是當年的舊軍閥

但萬萬沒想到,這個被川人唾罵的軍閥,在隱居唯仁山莊之後,命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1932年至1937年,他和孫震一起創辦樹德初中和樹德高中,並擔任成都私立南燻中學(今二十三中)等學校的董事長,捐資助學;他撰寫《唯仁論》,提倡大同禮運,自由、平等、博愛;弘法利生,保護寺廟,提倡佛學;在抗戰期間,他捐款購衣被米麵救助災民,還將出川抗日負傷的官兵接至唯仁山莊醫治……

田頌堯退出軍界後,深感多年戎馬生涯在外,不遑顧家,十分內疚,因而對家庭乃至家族成員倍加關愛。他與夫人幾十年相濡以沫,伉儷情深,從未紅過臉,吵過嘴,相敬如賓。在當時軍政要人納妾成風的時尚下,他終身信守一夫一妻的倫理道德,實屬難能可貴!他對子女教育十分嚴格,專門請了國學、音樂、體育教師,利用寒暑假和學校課餘時間給子女上課。在生活細節上,他也定了許多規矩,如吃飯時不許大聲說話,飯碗裡不能剩一粒米:當學生不能穿皮襖,不準喝酒吸菸,寫過字的紙不許亂扔,要丟在專用的字紙簍裡……1949年,田頌堯拒絕遷臺灣。12月9日,田頌堯隨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等通電參加彭縣起義。建國後田頌堯先後擔任西南委員會委員、參事室參事,四川省參事室參事、省政協委員。1975年在成都病逝,享年87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