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科醫生:爲什麼凱特王妃不坐月子?破除「坐月子」的迷信

凱特王妃7月22日剛生完娃,23日就抱著小王子與媒體在室外見面,不少人驚呼“外國人居然都不坐月子!”在老一輩人看來,凱特這樣室外吹風、站立,樣樣都是錯,以後一準兒落下“月子病”。真的是這樣嗎?產科醫生今天就來給“坐月子”裡諸多奇葩禁忌闢辟謠!

產科醫生:為什麼凱特王妃不坐月子?破除“坐月子”的迷信

產科醫生:為什麼凱特王妃不坐月子?破除"坐月子"的迷信

一: 凱特王妃生完娃第二天就室外吹風,她不用坐月子嗎?

7月22日,凱特王妃倫敦中部帕丁頓區的聖瑪麗醫院私人特護病區產下小王子,7月23日,她就抱著小王子在醫院門前與媒體見面,讓不少人驚呼“凱特王妃居然不坐月子”甚至有人質疑照片是假的!

二:中國所謂的“坐月子”有哪些禁忌?

坐月子是中國傳統習俗,老一輩人口口相傳,禁忌頗多——不能洗頭洗澡、不能刷牙、不能開窗吹風、不能出門,甚至不能自己開冰箱,否則就可能落下怕冷,怕風,出虛汗,關節疼痛的“月子病”,必須要再坐一次月子才能好。

看看這些所謂的“坐月子”禁忌

產科醫生:為什麼凱特王妃不坐月子?破除“坐月子”的迷信

產科醫生:為什麼凱特王妃不坐月子?破除"坐月子"的迷信

1)不能洗頭

2)不能洗澡

3)不能刷牙

4)不能開窗吹風

5)不能去室外

6)不能喝水,只能喝米酒

3 、到底什麼是“月子”?

產科醫生:為什麼凱特王妃不坐月子?破除“坐月子”的迷信

產科醫生:為什麼凱特王妃不坐月子?破除"坐月子"的迷信

從分娩結束到產婦身體恢復未孕狀態所需的時間大約是6-8周,這個階段醫學上稱為產褥期,民間俗稱“坐月子”。“月子”是一些產婦的多事之秋,產褥感染、產褥出血、產後抑鬱、產褥中暑等疾病都容易在這個階段發生,民間一些關於“坐月子”的風俗,也給產婦身體健康帶來不利影響。因此,新媽媽既要重視產褥期的護理和保健,也不必迷信“坐月子”的陳規舊俗。

坐月子的傳統觀念很多,其中的許多做法並不能起到保健和預防疾病的作用。究其原因,大多是由於以前對產後出現的一些不適症狀沒有正確的認識,不知道導致這些症狀的原因,流於表面經驗的形式,也就難免會有時代的侷限性。比如:舊時,洗浴條件較差,寒冷的天氣洗一次頭也不容易幹,反而容易受涼。此外,盆浴確實容易導致陰道感染,所以會得出不要洗澡的結論。現在,只要注意保暖,選擇淋浴,完全是可以洗澡的。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對各種產後併發症的發生原因有了正確的認識,我們不需要再拘泥於表面現象,更應該針對具體的原因,進行科學的護理和防護。

三、產後為什麼發“虛”呢?

產科醫生:為什麼凱特王妃不坐月子?破除“坐月子”的迷信

產科醫生:為什麼凱特王妃不坐月子?破除"坐月子"的迷信

懷孕對女性來說是一種應激狀態,產後這種應激狀態突然解除,會使女性對溫度和天氣等外界變化變得更為敏感。這種情況下也許正常人覺得無所謂的溫度變化就會讓產婦覺得熱或者冷。但這種狀態絕非是一種“病”,也和疾病的易感性沒有關係。產婦對環境的敏感本身就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此外,孕期女性體內各種激素水平大多都有程度不一的增加。由於鹽皮質激素的作用,體內會瀦留大量水分,產後這些瀦留的水分主要經腎形成尿液排出,也有一部分通過出汗的形式排出體外,稱為“褥汗”,是皮膚排洩功能旺盛的表現,不屬於病態。這些表現在產後一週內較為明顯,一週後就會逐漸恢復正常。

四:產婦更應該注重衛生!勤洗澡,勤刷牙

產科醫生:為什麼凱特王妃不坐月子?破除“坐月子”的迷信

產科醫生:為什麼凱特王妃不坐月子?破除"坐月子"的迷信

坐月子是件熬人的事,很髒很不衛生

正如前面提到的,產後初期出汗較多。大量汗液留於皮膚表面給細菌生長留下可乘之機,不僅影響哺乳時的衛生,身上的粘膩感也會影響產婦的情緒。通常順產後4天由於傷口原因推薦暫時不洗澡,可以擦浴和洗頭,傷口癒合後就可以淋浴了;剖腹產的媽媽應在傷口完全長好後(通常需要2周左右)再洗澡,期間也可以擦浴和洗頭,但應注意不要讓水汙染傷口。清洗身體後,新媽媽會感到神清氣爽,大大有利於恢復精神,解除分娩後的疲勞。需要提醒的是,盆浴是應當避免的,以防髒水流入陰道造成感染。

除去出汗,在產褥期產婦會有惡露經陰道排出,因此會陰部的分泌物較多,這時應保持會陰部清潔和乾燥。正常惡露初為鮮紅色,3-4天后顏色逐漸變淺,最後變為白色粘稠狀,持續4-6周,可有血腥味但無臭味,如果惡露有臭味或者血性惡露持續時間延長提示宮腔殘留或者合併感染,應該及時就醫。

在懷孕期間,由於激素的作用,頭髮的正常生長週期延長了。當分娩後,激素水平急劇下降,就會表現出頭髮脫落。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並不是因為梳頭洗頭所造成的,因此新媽媽無需對梳頭洗頭有所顧慮。

產科醫生:為什麼凱特王妃不坐月子?破除“坐月子”的迷信

產科醫生:為什麼凱特王妃不坐月子?破除"坐月子"的迷信

產後不能刷牙的說法更是錯誤的。舊時人們大多不注重口腔衛生,很多人患有慢性牙齦炎。在孕期由於雌激素的毛細血管擴張作用,會使得原有的牙齦炎症加重,牙齦腫脹甚至形成齦瘤樣改變,刷牙時容易出血。然而炎症和出血並非是由於刷牙導致的,而是原有牙齦炎症的加重,更應該注意口腔衛生。新媽媽們在孕前就應當進行一次徹底的口腔治療,去除牙石、菌斑等,並且認真地進行維護。產後更是應當一如既往地重視口腔清潔,每日刷牙,飯後漱口,保持口腔衛生。

產後不能開窗的說法也不靠譜。如果有親朋好友登門探訪道賀,家裡客人一多,空氣流通再不好,也很容易使產婦感染疾病。及時的通風換氣,保證家中空氣的清新,對於預防傳染性疾病的發生還是很重要的。正如前面提到的,產婦對氣溫的變化比較敏感,這時注意保暖是應該的,但也不該盲目地閉門閉窗。

五:產後的內臟和子宮下垂

子宮脫垂示意圖

老人常說,坐月子期間不能用力,否則會患上子宮脫垂。大概是因為舊時婦女大多都有多次陰道分娩的經歷。多次分娩加之助產技術的落後,容易造成支持子宮和宮頸的韌帶發生損傷,對子宮的支持固定力減弱。加上產後從事洗尿布、洗菜這類會使腹壓增加的蹲式勞動,更容易使子宮被推離正常位置,發生子宮脫垂。

現今我國女性大多隻生一胎,助產術也發生了巨大進步,由於分娩時損傷導致的臟器脫垂已經大大減少。只要在產褥期避免搬運重物等需要屏氣用力的重體力勞動,適當的活動不但不會造成子宮脫垂,反而有利於子宮位置的恢復。相反,如果產婦遵照舊習俗,“坐月子”時一直臥床,會增加發生子宮脫垂的風險。因為膀胱肌張力降低,對膀胱內壓的敏感性降低,加上外陰切口的疼痛等影響,產婦容易併發慢性尿瀦留。這時如果長期臥床,在重力的作用下,充盈的膀胱會向後推擠子宮。再加上分娩結束後一段時間,子宮尚未恢復正常的前傾位,因此便更容易處於後位。這時子宮軸與陰道軸方向一致,當腹壓增加(如咳嗽、用力排便)時,子宮會沿陰道方向下降而發生脫垂。產後長期臥床,還會使得腸蠕動減弱。一些月子習俗常常使得產婦的飲食裡缺乏纖維素。這些都容易造成產婦便秘。便秘時用力排便的動作會導致腹壓的升高,增加發生子宮脫垂的風險。

產科醫生:為什麼凱特王妃不坐月子?破除“坐月子”的迷信

產科醫生:為什麼凱特王妃不坐月子?破除"坐月子"的迷信

每個媽媽們都得經歷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懷寶寶期間胎兒不斷長大,把母體的子宮撐的變形,五臟六腑全部移位!一朝分娩盆骨大開,那麼寶媽們的身材會怎樣呢?即使你可以恢復到孕前體重,也恢復不了孕前身材,尤其是大肚子,是讓很多產後媽媽們頭疼的問題。所以不管是剖腹產還是順產都是很有必要束縛的。產後最少1~2個星期要進行骨盆收緊。6個月內對骨盆進行收緊是最理想的。恢復到原來到堅硬程度也需要6個月的時間。

產科醫生:為什麼凱特王妃不坐月子?破除“坐月子”的迷信

產科醫生:為什麼凱特王妃不坐月子?破除"坐月子"的迷信

六:臥床不動還可能危及生命

產科醫生:為什麼凱特王妃不坐月子?破除“坐月子”的迷信

產科醫生:為什麼凱特王妃不坐月子?破除"坐月子"的迷信

產婦長期臥床可能導致肺栓塞

臥床不動,不單單是子宮脫垂的問題,還會有更大的風險。

產婦在懷孕和產後的一段時間裡,血液都處於高凝狀態。如果較長時間不活動甚至長期臥床,血液很容易在下肢靜脈等血流緩慢處凝集,形成下肢靜脈血栓,出現下肢浮腫、疼痛的症狀。如果下肢靜脈血栓發生脫落,隨血流運動回到心臟,可能會阻塞肺部血管,造成“肺栓塞”。這是最危險的併發症之一,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儘早下床活動是非常必要的!

七: 產科醫生有話說:中國式月子 無關體質事關常識

有不少人將中國人坐月子,外國人不坐月子的現象歸咎於人種、體質。然而事實上,現代的產科大夫都會鼓勵產婦進行循序漸進、輕緩的活動。現代婦產醫學從來不認同中國老式坐月子的諸多禁忌。

過去醫療、住宿、洗浴條件都很差的情況下,民眾普遍不具備對產婦產褥期的各種生理變化的正確認識,只能憑感覺想當然地進行一些“護理”措施,形成了所謂“坐月子”的風俗。在醫學發達、衛生住宿條件都今非昔比的今天,仍然固守原有約定俗成的陳舊“風俗”(說陋習也不為過),既不科學又不負責任。

老式“坐月子”可休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