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歷史故事千古流傳,人們津津樂道,但充滿常識錯誤最不靠譜

寒食節源於周代以來的“禁火”制度,寒食節這天官員敲著木鐸提醒人們不許燒火,只能吃寒食節前備好的食物。寒食節還有郊遊、掃墓等活動。寒食節定為清明前一天,與介子推和晉文公的故事有直接關係,但這個故事充滿常識錯誤,最不靠譜。

這個歷史故事千古流傳,人們津津樂道,但充滿常識錯誤最不靠譜

晉文公,名重耳,是繼齊桓公之後第二位春秋霸主,開創晉國霸業持續150多年。重耳早年因“驪姬之亂”,逃往19年,流浪過8個國家。直到公元前636年重耳才在秦穆公派兵護送下,殺掉晉懷公即位為晉文公。

重耳在流亡中備嘗艱辛。一次,中途絕糧,重耳因飢餓而昏厥,見此,介子推將大腿上的肉割下,熬成湯救活了奄奄一息的重耳,重耳感激涕零,聲稱一日為君王,定會重用介子推。可重耳歸國為晉文公後,賞賜跟從他逃亡的人,介子推不談爵祿,爵祿也沒有輪到他。

有人貼出小字報,賦詩為介子推鳴不平,大意是隨從晉文公流亡的賢士五人中,惟有“割股奉君”的介子推沒被封賞,這不公平啊!

介子推說:“獻公的兒子九人,只有國君在世了。惠公、懷公沒有親近的人,國內外都厭棄他們。上天沒有斷絕晉國的後嗣,一定會有君主。主持晉國祭祀的人,不是國君是誰?這實在是上天安排的,而那幾個人以為是自己的功勞,不是荒謬嗎?偷竊別人的財物,尚且叫做盜,何況竊取上天的功勞當作自己的功勞呢?在下之人把罪惡當成正義,在上之人對欺詐加以賞賜,上下相互欺騙,很難和他們相處了。”

他的母親說:“何不也去請求爵祿?就這樣死了,怨誰呢?”

介子推回答說:“明知錯誤而效仿,錯誤就更大了。況且我口出怨言,不能吃國君的俸祿。”

他的母親說:“也要讓國君知道這件事,怎麼樣?”

介子推回答說:“言語,是身上的裝飾。身體將要隱藏了,哪裡還要用言語去裝飾它?這樣做就是為了顯露自己了。”

他的母親說:“你能這樣做嗎?我和你一塊兒隱居。”於是隱居到死。

晉文公派人到處尋找他沒有找到,就以綿山作為介子推的封地,說:“以此銘記我的過失,並且表彰善良的人。後來元劇《火燒介子推》使這個故事藉助戲劇的載體迅速流傳,並演變為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願為官,躲藏山裡。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老百姓在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

這個歷史故事千古流傳,人們津津樂道,但充滿常識錯誤最不靠譜

重耳沒有封賞“割股奉君”的介子推,是重耳患了健忘症嗎?非也!晉文公在分封群臣之時,絕對不會忘記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流亡成員,更何況介子推還曾“割股奉君”,令重耳感動得涕淚橫流。設想一下,假如你在逃荒途中餓昏倒地,有人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熬成湯餵你,救了你一命,你會忘記他嗎?就算介子推的功勞不及其他四位賢士,甚至公認的賢士中,根本沒有介子推的名字,但他沒有功勞,還有苦勞,沒有苦勞,還有疲勞,總該有所封賞吧,姑且不論爵祿大小。

介子推沒被封賞,說了許多不負責任的話,比如,竊取功勞呀,上下欺騙呀,其實,重耳所封賞者皆為有功之臣、有為之士。鄭國大夫叔詹勸諫鄭文公禮遇流亡至鄭國的重耳,說晉公子有德有天助,狐偃、賈佗、趙衰這三個人的才幹足以居他人之上,卻一直跟隨著他過著艱苦的流亡生活。楚成王亦言:“晉公子賢而困於外久,從者皆國器。”如果不是這樣,重耳何以成為晉文公,晉文公何以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由此看來,晉文公不封“割股奉君”的介子推,絕不是晉文公“健忘”那麼簡單。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曹操根據介子推在當時的表現,就曾說:“夫子推,晉之下士,無高世之德。”清代著名劇作家、戲劇理論家李漁認為,大凡做出的事情超越常情常理,必定不是順乎本心,而是希望通過“奇能異行”,獲得日後的“非常之報”。重耳該如何對待介子推呢?不經過地獄,他無法辨別誰是天使誰是魔鬼,他只知道齊桓公不聽管仲勸告而任用殺子適君、自宮適君、背親適君的易牙、開方、豎刁造成的悲慘結局,他忠於自己內心的感受,拒絕姑息養奸,以防他日肘腋生變,重蹈齊桓公晚年的覆轍。強大的心理暗示,加之重耳在漫長的流亡生涯中,介子推並未導之以仁義、輔之以計謀、衛之以勇力,又不合群,性格偏激,使重耳無法從內心裡接納介子推。可介子推畢竟有恩於重耳,也很難說他就一定會是將來的易牙、開方、豎刁,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封賞介子推,又會讓天下人寒心。封還是不封,賞還是不賞,封賞多少為宜?重耳的內心很糾結,在其猶豫之際,介子推嗅到了異味,不想伐善邀功,爭爵請祿,於是攜母逃往綿山,這應該符合常理。

這個歷史故事千古流傳,人們津津樂道,但充滿常識錯誤最不靠譜

再說介子推隱居綿山或被燒死在綿山之荒唐。綿山,被晉文公封給介子推,叫介子山也順理成章。然而,綿山是在公元前569年“魏絳和戎”之後,才納入晉國版圖。此時是晉悼公時期。晉悼公是晉文公的五世孫,就是說晉文公當時不可能將位於靈石口以北的介休“綿山”封給介子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