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这些神逻辑让人防不胜防

父母这些神逻辑让人防不胜防

放假在家吹空调吃瓜

似乎相当美滋滋

然鹅!

父母的惊人言论会在某个时间突然出现

下面这些父母的神逻辑

你一定不陌生

=毕业就是从单身到结婚=

毕业前

你还小,要以学习为重。谈恋爱呢不着急,要慢慢挑选合适的人。

毕业后

再不结婚,好男人/女人都被挑光啦;张伯伯的儿子长得可俊了,改天一起吃个饭。

父母这些神逻辑让人防不胜防

爸妈,你们当孩子是吸铁石想吸就吸想斥就斥嘛!年少时春心萌动,萌芽的好感却碍于家人的压力,最后草草收场。母胎solo二十余年后,突然被催结婚??闪婚了解一下?

最最无法忘记,某日一觉醒来,看到母上大人发来的某青年照片,顿时睡意全无。老妈!快醒醒!您女儿才大三啊喂!

=你得听我的,我都是为了你好=

父母这些神逻辑让人防不胜防

这句话可谓是大杀器了。

似乎父母无论做什么事都是理直气壮,“为了你好”。所以他们可以不听你的意见,报一堆兴趣班补习班,占满假期;所以他们不接受你的对象,只因没房没车不和他们的眼缘;所以他们要一直干涉你的生活,找什么工作在哪工作都要听他们的。。。

父母这些神逻辑让人防不胜防

父母的初衷也许是好的,毕竟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自己多出来的二十几年阅历也能帮衬孩子。可是肉掉下来也就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了,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点。父母可以是明灯,却不能是“金屋”。

当然如果父母可以让人体验到,“不好好读书就回来继承家族企业”的感觉,那保证听话!(假装是真的)

=你是我生的,看你手机怎么了=

父母这些神逻辑让人防不胜防

这条跟上面的有些相似。父母都是把孩子当做了自己的一部分,于是做什么都有理有据。“辛辛苦苦养了你这么多年,包都翻不得?”

这部分父母没有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肆意地窥探别人的秘密,原本就是不被普世价值观所允许的,即便是自己的孩子。平日里工作学习实属疲惫,回趟家还要像防贼一样防着喜欢翻房间的父母,一个头两个大。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于是大家逢出门就背包,父母一进自己房间就跟着进,决不让手机落单,不巧落单了也要设置软件锁手机锁。。。

经历过被拆信,被翻包的最最想说,都8102年了!给彼此一个空间吧!

=在家嫌你宅,外出嫌你浪=

父母这些神逻辑让人防不胜防

该情况在假期可谓是井喷期。

大一暑假那会,刚刚摆脱了暑假作业,又不用操心实习的事。三十多度的大热天里只想窝在房间里,看看书吹吹空调,爸妈可就不乐意了。“天天闷在家里我看你都要变蘑菇了。”“快出去活动活动,生怕你这堆肉运动了吗。”苍天啊,外面可是烈日当空,晒一晒要蜕一层皮好嘛。

好不容易有天凉快了,兴冲冲和朋友出去玩。不到六点,爸妈又开始了电话和微信的连番轰炸。“快回来,再迟一点路上很危险。”“怎么这么野,一出门就不想回来了。”真是,令人窒息的一套操作。

=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少年说》第一期里,小女孩站在天台吐槽自己的妈妈。只因她的学霸女闺蜜,全班第一,全校第一甚至全联盟第一,于是成为了女孩妈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经常拿来和她作对比。

父母这些神逻辑让人防不胜防

女孩很难过,将自己心中的愤懑与不解尽数传达给了妈妈。为什么你一定要打击我,说别人孩子英语也好数学也好。为什么我的努力你全都看不到。孩子是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

父母这些神逻辑让人防不胜防

父母这些神逻辑让人防不胜防

而台下的妈妈听到这番话,毫无所动。反而认为女儿没有get到自己的点。妈妈甚至觉得,如果不借别人家的孩子来打压她,她就会飘。这种打击式的传统教育方式,真的能让孩子成长吗?

父母这些神逻辑让人防不胜防

请问这些家长,您自己是否能成为像李开复比尔盖茨那种,“别人家的父母”?

归根结底,有这些神逻辑的父母,都是将自己想过的人生,全部寄托在了孩子身上。这些以爱之名的负担,往往会压抑孩子。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一群善良却调皮的孩子,被“关押”在学校里。这里只有一个教育方式——惩罚。孩子们但凡不听话,就会被体罚,关小黑屋甚至打板子。只到新老师马修的到来,他拒绝体罚,尊重孩子们的想法,挖掘他们的天赋。他就像一束光,在他的教导下,孩子们后来都成为了各界翘楚。

父母这些神逻辑让人防不胜防

需知,比起那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心灵沟通更为奏效。

◆ END ◆

作者 / 悬砚(实习)

美编 / 叶子

投稿 /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