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看書人的事兒,能計件嗎?

前兩天在微博看到這麼一條,立時整個人都不好了。現在是“全民閱讀”的時代,讀書無用論沒了市場,而 “讀書至上論”和“唯閱讀論”正悄然佔據人們的思想。以前,暴發戶們通過展示自己脖子上的金鍊子有多粗來彰顯自己的地位。現在,人們通過炫耀讀了多少本書來顯示自己的逼格。有時我想不通為何閱讀這種極其主觀的事情都要有個高下之分,都能計算出讀書排行榜。前不久我下載了微信讀書,發現每天的讀書時長決定了你在好友中的排名。我當時感到十分荒唐,讀書時長能代表什麼?這種讀書競爭的意義在哪裡?追求讀書時長、讀書數量,就跟畫家不要質量而追求畫了多少幅畫;作家不要質量而追求寫了多少本書一樣可笑。捨本逐末,不外如是。----我是引用完畢的昏割線。

讀書,看書人的事兒,能計件嗎?

其實只是整個閱讀時長排行榜還不算最強的,現下許多閱讀軟件都有極其強大的朋友圈打卡功能,每天看著那些一天一本書強壯我一人的打卡記錄不斷刷屏,讀書三十年,月入整三千的本人表示,敢情看書這種事還能整的和計步似的,生生變成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啊?

說到讀書這事兒,個人表示,在此項目上有20多年實操經驗的個人認為,這就不是個走量的事兒,走量那是中國製造世界工廠才會幹,一個產品只掙三分錢,本小利薄,見利就走,以量取勝,那就不是讀書人了。為什麼生生要把自己從所謂的讀書人階層拉低成流水線的計件工這事兒,我是真的不懂。或者說,讀書,讀書人的事兒,能計件兒嗎,一件原本應該緩步慢走的事情,生生整出一種跑分軟件既視感。或者說,這也是當代人太焦慮、太浮躁的一種表現,工作兩年就要月入上萬,工作五年就要年薪百萬,工作十年就要有車有房,而且房不過三環,車不可富康,尼瑪少年你咋不上天吶?!要想上面的小目標統統實現,我建議你還是應該考慮去逐夢演藝圈,或者你說那我務實點兒,我要自我提升,積極成長,不斷進步,具體表現就是先開始一天讀完一本書。尼瑪,對此個人表示這真不算什麼,我一天能讀十本書你造嘛。啥,你不信啊?吶,給你秀下自家正在讀的經典---漫畫《機器貓》,一天十本真的是不在話下。笑啥,這個不是書嗎,做為老版良心經典繪本書籍,要說當年作者們真的是捨得賣傻力氣,你看那時一頁漫畫中的文字足夠現在那些治癒系繪本分十頁用了。真真的書不如故啊。

讀書,看書人的事兒,能計件嗎?

別笑,個人說這個,是極正經的,讀書這事兒,讀或不讀,書就在那裡,但饅頭尚分大小,你說你一口氣能吃十個饅頭,是壯漢拳頭大小的山東饅頭,還是旺仔小饅頭,區別很大的好嗎。同樣的,你說你一天讀完一本書,你說你看的是《向左走、向右走》我信,你說你看完一部《紅樓夢》,少年你確定你看的不是什麼說書稿、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故事綱要?

當然,就有些書而言,一天看完一大本也不是個夢。個人便曾在燙頭的兩個鐘頭裡看完了一整本磚頭厚的《小時代》,而且保證是一個字一個字看的,至今仍記得許多細節,比如顧裡和顧原要分手的時候,列了一整頁的禮品清單,確切說是奢侈品清單,自家邊看邊笑之餘,忍不住唾棄了一把郭敬明的土氣,無他,全書充溢著一股子暴發戶的口氣,著實違背了他家鄉自貢鹽商們披褐懷玉的風氣。但是,我絕不認為那本書都同小時代一樣,能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讀完。舉個極端些的例子,老子五千言,個人畢業論文的字數都比之多了好多字,但是直到現在為止,自家對此書都不敢提看懂兩字,每每讀之,都有新認識。於是問題來了,那些每天閱讀量或閱讀時長都能在“微信讀書”裡獨佔鰲頭的銅子們,真是鬼知道他們讀了些什麼喲。

讀書,看書人的事兒,能計件嗎?

其實,所謂讀書這件事兒,真的是一件具有強烈個人主觀性的事情,做為精神食糧,每個人選什麼書來看,真的同對物質食糧的態度差不多,各有各的偏好,各自開心就好。你愛吃米飯,我愛吃麵包,你愛吃臭豆腐,我愛吃紅燒肉,這些,都是好東西,各吃各的為妙,硬要在朋友圈裡曬,要秀一把優越感,真心沒必要。畢竟都是自家的事,有什麼非要展示給人看的呢,更別說搞什麼排名了,豈非滑稽?這樣搞下去的最終結局,就是你今天看了十本《機器貓》,高居榜首,我只看了五回《紅樓夢》,直接墊底。不過話還是那句,時間用在那裡,成就就在那裡,人不能自己騙自己,每天看十本《機器貓》,還是五回《紅樓夢》,長此以往,效果肯定不一樣,所以無論外界如何說,別人怎樣做,我們自己,都千萬不要辜負那些難得可以看書的好時光。

讀書,看書人的事兒,能計件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