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的食品工業用茶

食品工業用茶是指以茶鮮葉或茶葉為原料經加工而成的,作為食品、飲料、菜餚原輔料的固態產品。食品工業用茶包括茶鮮葉及茶葉初、精加工的成品茶、副茶等,副茶是指在茶葉生產、儲存過程中產生的茶片、碎茶、茶梗、茶末等。

多用途的食品工業用茶

食品工業用茶通常作為食品的原料,會與其他食品原輔料一道進行再加工,最終顯示的是食品的色香味形,這就對其外形要求很低,需要的主要是色澤、香氣和滋味,甚至有的食品工業用茶只需要含有較高的茶葉特徵成分,所以可以將中低檔茶和副茶進行利用,這樣就增加了茶葉的利用率,促進茶葉的持續發展。中低檔茶和副茶的外形很差,香氣較低,不受消費者的喜愛,但是中低檔茶葉的內含物質不比高檔茶低,有些成分含量還更高,茶葉中的生化成分對人體健康有益,開發利用潛力很大。

食品工業用茶的用途廣泛,按照用途可分為茶飲料生產用茶、速溶茶生產用茶、茶食品生產用茶、袋泡茶生產用茶、提取茶有效成分生產用茶、超微茶粉生產用茶、茶餐用茶等。按照茶類分,食品工業用茶可分為紅茶、綠茶、白茶、烏龍茶、黑茶、黃茶、花茶、茶鮮葉等。

多用途的食品工業用茶

(一)茶飲料生產用茶

即飲型罐(瓶)裝茶飲料是以茶葉或茶葉的水提取液、濃縮液、茶粉(包括速溶茶粉、超微茶粉)或直接以茶鮮葉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原料和(或)食品添加劑,經加工製成的液體飲料。

多用途的食品工業用茶

(二)速溶茶生產用茶

速溶茶是以茶葉或茶鮮葉為主要原料,經水提取或採用茶鮮葉榨汁,可在生產過程中加入食品添加劑和食品加工助劑,經加工製成的,作為食品、飲料等原輔料的固體產品。速溶茶生產用茶來源很廣,高中低檔成品茶、茶鮮葉、副茶均可用於生產速溶茶,且可以機械化、自動化、連續化生產。加工速溶茶過程中內含物的提取受茶葉粒度、提取時間、提取溫度、茶水比、提取次數、pH等因素影響,有研究表明,粒度越小,提取得率越高,同時碎茶價格相對較低,提取加工速溶茶的成本較低,所以速溶茶生產用茶是以碎茶為主。

多用途的食品工業用茶

(三)茶食品生產用茶

茶食品主要是以茶葉或茶葉提取物為原料,配以可食用物質或食用香料,經過各種加工工藝製作而成的食品。茶食品種類很多,主要分為糕點類茶食品、糖果類茶食品、蜜餞類茶食品、主食類茶食品、乾果類茶食品、冷凍類茶食品等。茶食品用茶比較廣泛,有用茶葉直接提取、有使用茶濃縮液、有使用速溶茶、有使用超微茶粉等等。

(四)袋泡茶生產用茶

袋泡茶又稱茶包,是以茶樹的芽、葉、嫩莖製成的茶葉為原料,經過加工形成一定的規格,用過濾材料包裝而成的產品。袋泡茶是將茶葉密封於過濾性較強的濾袋中,泡茶時可直接將裝有茶葉的濾袋放入容器中沖泡,即可直接飲用。國外的茶葉消費以袋泡茶為主,茶葉主要是紅碎茶,紅碎茶的顆粒狀很適合加工袋泡茶,無需再進行破碎,滋味較為濃強。在我國,飲茶文化根深蒂固,名優茶的外形千姿百態,如果用於生產袋泡茶大多需要將茶葉打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茶葉的美觀和風味,因此袋泡茶在選材上就有侷限性,制約了袋泡茶的發展。早期的袋泡茶生產用茶常常是規格碎茶或碎末茶,隨著袋泡茶設備的發展,三角袋袋泡茶生產使用的茶葉一般使用顆粒較緊結、流動性較好的茶葉,如顆粒造型的烏龍茶(鐵觀音、凍頂烏龍等),條索細緊的小葉種紅茶(正山小種、祁門紅茶等),緊結外形的綠茶(顆粒綠茶、珠茶、綠寶石等)。

多用途的食品工業用茶

(五)提取茶有效成分生產用茶

飲茶有益於人體健康,主要是茶葉中含有的活性成分起作用。茶葉中含有豐富的茶多酚、咖啡鹼、茶氨酸、維生素、礦物質等,將這些成分進行提取分離純化可應用於醫藥、化妝品、保健品、食品等產品中。從茶葉中提取有效成分的產品也比較多,如茶多酚、兒茶素、咖啡鹼、茶氨酸、酚醛酯、單寧酸、茶色素、茶多糖等。

(六)茶餐加工用茶

茶餐是指在現場製作餐食的過程中加入茶葉、茶湯、茶提取物等原料製成的主食或菜餚。茶葉在烹飪或蒸煮中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消腥、去膩的作用,茶葉中的咖啡鹼對蛋白質有著良好的消解作用,可提高蛋白質的吸收和同化率,茶葉中的蛋氨酸、卵磷脂、膽鹼等,對調節脂肪代謝有一定的作用,可以使人們在食用茶餐時,減少口膩的感覺,茶葉中的氨基酸如穀氨酸、絲氨酸、蘇氨酸等具有特殊鮮味,可與其他佐料協同作用,共同調節茶餐的風味。

多用途的食品工業用茶

(七)超微茶粉生產用茶

超微茶粉是採用茶樹鮮葉經殺青乾燥後,在低溫條件下,經過多次研磨(或其他粉碎方式),形成顆粒直徑在75 μm以下的粉末狀的產品。目前國內外的超微粉碎技術主要有高速粉碎機粉碎、氣流粉碎機粉碎、滾筒研磨機研磨、平面研磨機研磨等;研究開發的超微茶粉產品主要有超微綠茶粉(含綠抹茶)、超微紅茶粉、超微焙茶粉、超微烏龍茶粉等。

以上內容摘自中國農業出版社《食品工業用茶》一書。

多用途的食品工業用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