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調節氣虛?

天使Alisa


氣虛是指由於元氣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證候。氣虛通常表現為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動則汗出、語聲低微等。造成氣虛的原因有很多,生病、服藥、過度疲勞、不良心態甚至過度懶惰等等,都可能造成氣虛。


氣血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最基本的物質。氣屬陽,是不斷運動著的具有很強活力的精微物質;血屬陰,是氣的載體並給氣以充分的營養。正所謂“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血的運行有賴於氣的推動,氣的存在依附於血的滋養。

氣虛分為幾種,且因具體情況不同,在調理方法上也稍有細微的差異,但思路是一樣的。

1.健脾。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靈樞·決氣》中有 “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謂之血”之說,認為血液是通過脾胃運化生成的,脾有統攝血液的功能,所以調理氣血必須重視調理脾胃。何況,脾胃相當於能量基礎,基礎不好,怎麼調理也還是難以見效的。

調理脾胃主要靠日常飲食。一般來講,可多吃南瓜、山藥、蓮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材。

還可煎服“參芪術茶”:取黨參5克、黃芪5克、白朮3克、淮山藥3克、升麻3克,取其煎煮液400克,泡花茶5克,衝飲至味淡,有補脾益氣、昇陽止瀉之效。

2.養肝。肝藏血,主疏洩,調氣機,有助脾胃運化,因此養肝血也是調理氣血的根本。

所謂“肝鬱則脾虛”,鬱悶暴怒的情緒會損傷肝、脾,導致氣血耗傷。此外,“人臥血歸肝”,科學研究發現,人在睡眠時,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是站立時的7倍。肝臟血流量的增加,有利於增強肝細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因此,切忌生氣、熬夜,不要過度勞累。

還有,中醫講“久視傷血”,少玩手機少玩電腦。

3.食療。當歸、川芎、紅花、熟地、桃仁、何首烏、枸杞子、阿膠、丹參等中藥,與補血的食材如紅棗、龍眼肉、山楂、菠菜、胡蘿蔔、黑木耳、黑芝麻、豬肝、豬血、烏雞、紅糖等,在日常飲食中可以適量用一些,具有調節內分泌、養氣血的功效。

另外可以試試“四君子湯”。人參10克、白朮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與羊肉燉食,益氣健脾,是著名的食療方。

4.避寒。中醫認為,“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寒邪會讓血液瘀滯,經絡不暢,氣血生化受阻,極易導致關節病變、腸胃不適或誘發咳嗽。

冬天要保暖,夏天則應少吃冷食,也不要把空調溫度開太低。你想把自己凍住日後復活用空調是不靈的。日常多用溫水泡腳、勤做按摩。老人氣血常不足,要更加註意。

5.運動。過度懶惰本就是導致氣虛的病因之一,而運動是調理氣虛必不可少的環節,有助脾胃將營養物質轉化為氣血,能疏通氣脈。平時一定要多活動活動。另外,有心腦血管疾病者運動前要做好熱身,讓關節活動開的同時,降低心臟負荷。


純鈞LHGR


氣虛體質,字面意思就能知道這類人群氣不足(多數伴有血虛),乏力,爬三五層樓梯就上氣接不上下氣。氣虛的人往往肌肉不健壯,胖也是虛胖。


常見表現

語音低怯(聲音不洪亮);

氣短懶言(有氣無力);

易疲乏(不好動,能坐著就絕不站著);

精神不振;容易出汗(自汗、虛汗);

舌頭呈淡紅色,舌體胖大,邊緣有齒痕(特別是早上起床時,兩側舌邊像在牙縫擠過一樣);

脈象虛緩(經常弱到找不到自己的脈搏);

容易頭暈、健忘(氣虛,腦部供血不足,引起頭暈健忘);

部分人大便稀爛(氣力不足,有些人臟腑會有下墜感)。


心理特徵:

性格內向,情緒不穩定(與外界交流少;內心焦慮),膽小不喜歡冒險(外部世界體驗少,膽小慎微)。


發病傾向:

氣虛的人因平素體質虛弱,容易感冒,還易患內臟下垂、虛勞等病。


飲食滋補:

氣虛的體質在飲食上多選用補氣健脾的食材,同時要適當排溼,如紅棗、山藥、小米、蘿蔔、豬肚、鯽魚、赤小豆,可以加入一些藥食同源的中藥材一起燉煮,如白朮、土茯苓、黨參。


宜喝溫性的茶類:

陳年老白茶(建議三年以上的壽眉、貢眉,五年以上的牡丹、銀針);

殺青工藝到位、五年以上的生普洱適量;

熟普洱;紅茶;巖茶亦可。

當然具體還要根據季節,因為氣虛體質的人容易上火,夏、秋兩季焙火與全發酵的茶不一定適喝。總之,以喝下去,身體舒適為標準。喝健康茶,健康喝好茶!



玩轉文化生活知識,關注【東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買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選!


東家APP


謝謝!大病一場或者面色萎黃或淡的女性朋友往往都會有,頭髮無光、舌邊有齒痕、食少便溏,肢乏面淡、自汗多汗、稍一著涼就感冒、呼嚕氣喘咳嗽長年不斷,這都是中醫所說的氣虛。主要是肺脾腎等臟腑功能失調,氣的生化不足所致,氣虛還可導致一系列臟腑功虛弱的症狀。



調養的方法:多吃益氣健脾的食物,保持良好的心態,中午一小時的午休時間,避免劇烈運動、杜絕熬夜晚睡、避免出汗過多,及時補充水分。



補氣血的食物,糯米、白扁豆、牛肉、雞肉、鯽魚、黃鱔、鯉魚、蝦、蘑菇、鵪鶉、山藥、大棗、桂圓、蓮子、百合、大豆等。

補氣類的中藥,西洋參、太子參、人參、黃芪、白朮、五味子、黃精等代茶飲。

補氣類的中成藥,中成藥參苓白朮丸,補脾胃、益肺氣,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順其自然綠葉


氣虛是指人體臟腑功能失調,肺脾相對不足,氣的化生不足時易出現的表現。



人體的氣由空氣、谷氣、元氣組成。其中空氣由肺吸入,肺主呼吸,主皮毛;谷氣從脾產生,脾主運化、升清、運輸;元氣由腎提供,思二便二陰。

氣虛主要表現是:冬天怕冷,夏天怕熱。疲勞無力,抵抗力、消化力弱。氣短、自汗、元氣不足、舌淡紅、舌邊有齒痕、脈細。其中肺氣虛是適應力差、季節轉換愛感冒、冬怕冷、夏怕熱。脾氣虛是胃口不太好、飯量小、愛腹脹、大便困難。

主要引起的原因是:大病之後用腦過度,重體力導致氣虛。



氣虛容易產生的後果是:肥胖症,內臟下垂,排洩不適度,慢性盆腔炎等。

養生調理推薦:1.以補脾、健脾、益氣、緩慢而補。建議喝粥,平時多按足三里。

2.勿吃寒冷、多運動、勿思慮過多、避風寒,忌勞累。

3.春捂秋少凍,夏溫冬平補,四君子湯補氣。

4.食療建議吃紅薯(最好蒸食,補益氣力)胡蘿蔔(健脾和中,調節脾虛)建議每天喝碗胡蘿蔔粥。牛肉(益氣血,強筋骨)建議每週喝一次牛肉湯。



5.養生茶建議喝黃芪(15g)+甘草(6g)+紅景天(10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