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軍91周年|粟裕在南昌起義前後

蔣介石叛變革命。汪精衛逐步暴露出假左派真右派面目,加快了反共步伐。武漢形勢越來越緊張。中國共產黨中央總書記陳獨秀推行右傾投降主義路線,不但沒有采取果斷措施,還下令解散了武漢的工人糾察隊,收了工人糾察隊的槍支,自動交給武漢政府的唐生智總部,並把共產國際要中國共產黨開展武裝鬥爭的指示送給汪精衛過目,以表示同國民黨合作的誠意。面對緊張局勢,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改組,停止陳獨秀的領導,組成臨時中央常務委員會,決定將由共產黨掌握和影響的部隊,以“東征討蔣”為名,沿長江東進,經九江到南昌集中,準備舉行武裝起義。

粟裕和教導隊的同學們早就憋不住了,都想拿起槍桿和反動派幹一場。汪精衛政府對這支由清一色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組成的部隊極端仇視和害怕,千方百計想繳教導隊的槍。一天,粟裕和同學們正在議論下一步該怎麼走,突然聽到值勤哨兵一聲“立正”口令,大家頓時寂靜下來,一齊站起來,注視門外,原來是葉挺師長來了。粟裕和同學們迎上去,有人急切地問:“師長,我們怎麼辦?部隊究竟開到哪裡去?”葉挺用堅定的口氣回答:“你們準備好,過三天就出發!”葉師長指示每人準備好兩雙草鞋。學員們雖然對具體的任務還不清楚,但知道部隊要行動了,都很興奮。當天晚上各連都召開動員大會,傳達葉挺師長命令。粟裕和戰士們連夜動手打草鞋。第三天,出發命令下來了,教導隊離開武昌,經湖北的大冶、黃石港,坐民船沿長江而下,直奔九江。粟裕心情激盪,和同學們一路高歌:“工農兵,聯合起來向前進……”“打倒軍閥,打倒軍閥……”為了沿途減少目標,各個中隊改名為手槍隊、迫擊炮連、監護連。教導隊到達九江不久,賀龍領導的二十軍也到了,接著周恩來等都到了九江。粟裕預感到部隊將有重大軍事行動。果然,新的命令下來了:“部隊沿南潯路往南開,月底前到南昌集中。”

部隊按時到達南昌。粟裕所在的中隊奉命執行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警衛隊任務。南昌起義革命委員會是起義總指揮部,設在江西大旅社。這是一座四層樓房,進門是一個長方形庭院,南方稱“天井”。穿過天井是大旅社的宴會廳,叫喜慶廳,三大間,呈長方形,一式花格子長窗。二樓有大小兩套房間,大的是負責和領導起義的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周恩來的辦公室兼臥室。周恩來平時不住,來大旅社開會時在這裡休息,或找人在這裡談話。起義前幾天,警衛隊就在江西大旅社總指揮部執行門崗和內衛任務,歸前敵委員會委員、政治保衛處長李立三直接領導。粟裕明白肩負的責任重大。他把江西大旅社裡裡外外,包括周圍地形,房間位置、佈局、大小,乃至房前屋後一草一木,都仔細看在眼裡,默記在心裡,保衛總指揮部和首長的安全。那些天喜慶廳特別繁忙,葉挺指揮的二十四師和賀龍領導的二十軍的一些高級將領進進出出,二樓房間的燈光幾乎天天徹夜通明。粟裕知道這是周恩來等在召開重要會議。他預感到馬上會有重大行動發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粟裕格外提高警惕,在喜慶廳門口放了雙崗,嚴禁外人入內,還架起兩挺俄式水聯珠重機槍,槍口對著旅社門外街道,親自帶班,在樓下往來巡邏。

7月31日,南方的炎夏高溫灼人。傍晚,等待已久的命令終於下來了:“擦拭武器,補充彈藥,整理行裝,待命行動。”粟裕帶領全班一邊擦槍,一邊小聲議論:“要打仗了吧,跟誰打啊?是人家來打我們,還是我們去打敵人?”天漸漸黑了,部隊還沒有行動的跡象,粟裕早就全副武裝,坐在打好的揹包上待命。這時周恩來來了,他走到粟裕所在的中隊跟前停下來,睿智的目光迅速掃了大家一眼,平靜地說:“同志們,要打仗了,怕不怕?”粟裕和戰士們齊聲回答:“不怕!”周恩來滿意地笑了笑,接著說,“好!這次打仗,我們是有完全勝利的把握的,你們準備接受光榮任務吧!”時間已經是半夜,外面一片寂靜,戰士們誰也不想睡覺。突然一聲哨音劃破夜空,隨即傳來緊急命令:“全體集合,班、排長到中隊接受任務!”粟裕和戰友們奉命去策應一支部隊起義。這時南昌城內已響起清脆的槍聲。槍聲由稀到密,緊接著機關槍、迫擊炮也一齊轟鳴起來。粟裕和戰友們跑步向第三軍軍官教育團駐地趕去,到達目的地立即把軍官教育團營區包圍起來,按照規定的聯絡信號,對空打了一排子彈。短時間的沉寂以後,軍官教育團營區響起了表示敬禮和歡迎的號聲。不一會,粟裕看到一隊武裝人員護衛著一位身材魁偉、儀表威嚴、蓄著大鬍鬚的40歲上下的軍官走了過來。警衛隊有人小聲說:“朱德,他就是朱德。”這是粟裕第一次見到朱德。朱德滿臉帶笑,邊走邊和藹地向大家招手致意。粟裕和警衛隊戰士立刻迎上前去,把朱德護送到江西大旅社起義總指揮部。當時朱德的公開身份是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團長,他順利地組織、領導了軍官教育團全部起義。

8月1日上午,國民黨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留在南昌的部隊全部被繳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打響了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勝利佔領南昌。

國民黨當局迅速調集重兵逼近南昌,鎮壓革命。起義總指揮部決定撤出南昌,南下廣東。8月6日,粟裕所在的警衛隊奉命出發,沿途仍擔任革命委員會和起義總指揮部參謀團的警衛任務,並負責押運在南昌繳獲的大批武器彈藥。粟裕除隨身帶的駁殼槍和子彈外,還身背兩支步槍、二百多發子彈,加上揹包、軍毯、水壺、飯盒、鐵鎬、鐵鏟,共重三十多公斤。另外,每班要抬一頂大帳篷,每人還要照管一個挑槍支的民夫。8月盛夏,天上一片雲彩也沒有,每天行軍三四十公里,又熱又累,誰照管的民夫途中跑了,那些槍支就得自己挑,行軍第一天就有一些人中暑死了。

這是粟裕入伍以後經歷的第一次長途徒步行軍,從南昌出發,邊走邊打,邊打邊走,經江西撫州、宜黃、廣昌、石城、瑞金、會昌和福建長汀、上杭及廣東大埔,9月23、24日佔領廣東的潮州、汕頭,整整走了一個多月才停下歇息。起義部隊在瑞金以北的壬田寨打了一個勝仗;在會昌又打了一個大勝仗,殲滅敵人一個多師,繳獲六千多支槍。粟裕奉命帶領一個班把這些槍支裝上船,押送去東江。對於粟裕來說,一路上任務很重,既要押送繳獲的槍支,又要保衛起義軍領導機關的安全,還要隨時準備參加戰鬥,高度緊張,高度疲勞,粟裕始終保持著高昂的鬥志。起義軍佔領潮州後,粟裕所在排奉命留在城內,負責後勤部門和物資倉庫的警衛任務。大約是27、28日,前方傳來隆隆炮聲。粟裕知道,這是起義軍在向揭陽、湯坑(今豐順)的敵人發起進攻。起義總指揮部的意圖是:打敗廣東境內的主要敵人國民黨第八路軍,起義部隊重整旗鼓,以廣東為基地,組織第二次北伐。粟裕和戰士們懷著急迫的心情期待著前線的勝利消息。9月30日早晨,炮聲突然由遠而近,越來越激烈,從前方撤下來了一些零散部隊。粟裕從他們口中得知,起義軍進攻敵陳濟棠師和薛嶽師,開始節節勝利,後來在湯坑受挫,傷亡很大,部隊正在後撤。接著,潮州城郊也響起了激烈的槍聲,國民黨第八路軍副總指揮黃紹竑率領三個師,沿韓江西岸向潮州撲來。留在潮州的起義軍力量單薄,堅持戰鬥到黃昏,不得不撤出潮州城。這時從汕頭方面傳來消息,在帝國主義軍艦配合下,國民黨軍隊攻佔汕頭,革命委員會已經撤出。粟裕等保衛著後勤部門領導和其他幹部,找到幾條船隻,東渡韓江,打算經饒平去三河壩,同二十五師等部會合。途中,前方又傳來更壞的消息:革命委員會撤出汕頭西進到烏石,與從湯坑轉移出來的起義軍主力部隊會合,但遭敵人重兵圍攻,受到覆滅性失敗。

粟裕隨部隊翻山越嶺到達饒平時,二十五師等部已在朱德率領下先期由三河壩撤到饒平。短短几天,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起義部隊處境極其險惡。國民黨集中五個師,約四萬餘人,企圖一舉撲滅革命火種。起義部隊突然遭到失敗的打擊,組織上、思想上都相當混亂。這時部隊與周恩來領導的起義軍總指揮部已失去聯繫,留下來的最高領導人就是擔任第九軍副軍長的朱德,而下面的部隊絕大部分不是他原來統率的,領導起來非常困難。關鍵時刻,朱德毫不遲疑地挑起這副重擔。他深刻分析當前形勢,指出:起義軍主力雖然失敗了,但“八一”起義這面旗幟絕對不能丟,武裝鬥爭的道路一定要走下去。現在的情況是,反革命軍閥部隊已經聚集在我們周圍,隨時都有可能向我們撲來。我們必須儘快離開這裡,甩開敵人重兵圍攻,擺脫險惡處境,否則就有全軍覆滅的危險。當時部隊還有2500多人,師和團的建制還存在。朱德領導部隊略加整頓以後,立即出發,一路急行軍向閩粵贛交界方向作戰略轉移。

這是粟裕在短短兩個月內經歷的又一次長途行軍,由廣東饒平經平和、大埔、永定、武平、信豐,直奔贛粵邊的南康、大庾地區。這是戰鬥嚴重失利以後的退卻和轉移,與撤離南昌時相比,士氣低落,精神不振。國民黨軍很快發覺起義軍意圖,緊追不捨。沿途反動地方武裝也紛紛出動堵截。連續行軍打仗,起義部隊減員很大,一些意志不堅定的人對革命產生了動搖,陸續離開部隊,其中有士兵,也有師、團領導幹部。二十四師七十三團任七連連長的林彪,和幾個黃埔生一起找到七十三團指導員陳毅,說“部隊不行了”、“一碰就垮了”,表示要離開部隊,動員陳毅和他們“一起穿便衣走”。陳毅堅定地回答:“我不走。”他開導林彪說:“現在我拿著槍,我可以殺死土豪劣紳,我一離開隊伍,土豪劣紳就殺我。”陳毅還嚴肅地說:“你們要走你們走,把槍留下,我們繼續幹革命。隊伍存在,我們也能存在,要有革命的氣概,在困難中頂得住,即使個人犧牲了,中國革命還是有希望的,拖槍逃跑最可恥!”

粟裕面對起義失敗的重重困難,沒有動搖,沒有退縮。他參加二十四師教導隊,就是要實現青少年時期確定的志向,拿起槍桿組織一支為窮人的隊伍。現在不管有多大的風險和艱難,仍初衷不改,堅定不移。

本文選自《粟裕傳(第三版)》

建軍91週年|粟裕在南昌起義前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