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原逆流:金融爲何對這家地產商始亂終棄?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別人看。”

東原逆流:金融為何對這家地產商始亂終棄?

秋刀魚會過期,肉醬也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

森林給予樹苗的庇護同樣會過期。


古龍說,行走江湖,最好不要惹女人,因為女人是常規上的弱者,但凡踏入江湖,要麼有過人的武功,要麼就是有深厚的背景。

這句話,放在企業江湖中,同樣成立。

在上市公司中女當家基本沒有敗家子,而且還都做的不錯,如東方園林、格力電器、藍思科技、玖龍紙業等,反而是男性敗家子多得不勝枚舉。

這個現象在重慶企業界表現得尤其突出,龍湖地產吳亞軍,女的;小天鵝何永智,女的;噹噹網的俞渝,鄉村基的李紅,陶然居的嚴琦,奇火鍋的謝莉……還有“女版馬雲”彭蕾。

今天房師要說的,是重慶東原地產當家人羅韶穎,女的。

專注房產的東原

羅韶穎早年曾出國留學,志向是做設計,因為種種原因,回國做了幾年投行業務,最後投身房地產行業。

她仍將設計師的理想主義帶入這個“土地+金融”的行業,她愛讀卡爾·波普爾,把品牌發佈會做得文藝範十足。

羅韶穎說,骨子裡的東原有兩大不甘心,不甘心“還說過得去”,不甘心“走尋常路”。

作為一家小而美的中型房產企業,至少從數據上看,東原這幾年增長不錯,其母公司迪馬股份2018一季度財報顯示,東原地產合約銷售金額102.3億,較去年同期上漲123%,根據研究機構克而瑞的統計,在房地產上市公司銷售額排名躍升至47位。

從小型房企起步,慢慢做到中型房企,東原地產找了幾個竅門:

第一,中檔地做高檔房,把服務做上來,發力物業、幼兒園、童夢童享社區等等,強調小清新宜居;

第二,聯合龍頭房企拿地聯合開發,與碧桂園、中南、旭輝,這些排名前20的一起開發。其代價就是利潤偏低,毛利率20%淨利潤7%。

沒有龍頭房企的規模資源融資拿地,就只有發揚創業精神拼命硬幹。

企業做大了,就不大願意偏安重慶一隅。吳亞軍把龍湖總部遷到了北京。2017年,羅韶穎也如願以償地將東原總部終於搬到了上海,去年上海地區貢獻了銷售額的1/3。

但是東原地產,依然沒有走出“重慶森林”。

2016年11月23日,在“中國不動產年會2016”論壇上,羅韶穎回顧自己十多年的地產經歷,感慨雖然房地產的一半的江山是靠錢,另外一半江山靠地,但她寧可迴歸到產品屬性,做有特色的住宅社區,而不是依賴金融屬性。

一語成讖。

2017年11月,東原地產控股方重慶東銀控股債務危機爆發,讓一直努力前行的東原地產蒙上了難以擺脫的陰影,其股價一度大跌近40%。

據中國經營報旗下的《等深線》報道,約有三十多家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涉及與東銀控股的債務問題,其中渤海銀行等七家主要銀行就涉及了上百億貸款。

公告顯示,東銀控股累計質押迪馬股份8.86億股,質押比例高達99.99%。債務危機爆發後,這些質押股份均被凍結。

據媒體報道,東銀控股董事長羅韶宇通過質押上市公司股份貸款是為了買入煤炭資源,但遭遇煤炭業大跌,或是導致債務逾期的主要原因。

儘管迪馬股份第一時間表態不受東銀控股債務危機影響,上市公司與大股東之間的資金往來保持獨立。

然而東銀控股與迪馬股份千絲萬縷的聯繫是剪不斷,理還亂。讓投資者不得不望而卻步。

迪馬股份董事長向志鵬同時也是現任東銀控股董事兼總裁,迪馬股份的副董事長就是羅韶穎,她是羅韶宇的親妹妹。

迪馬股份年報顯示,“本企業最終控制方是羅韶宇”。

值得注意的是,在年報簡歷中,羅韶穎只保留了東原地產的履歷,隱去了曾任華夏證券有限公司投資銀行部業務董事、國泰證券投資銀行部項目主辦的經歷。這或許反映了她專注地產業,不大願意過多染指金融領域。

醉心資本的東銀

跟妹妹剛好相反,哥哥羅韶宇醉心資本市場,南征北戰只為打造東銀系資本。

據《新財富》報道,一位比較熟悉羅韶宇的證券公司人士透露,羅韶宇對資本市場有濃厚興趣(業界將其這一點稱之為“賭性”較濃),很早就開始了炒股。在多年的炒股生涯中,羅韶宇很少賠本,並積累了不少炒股的經驗。

或許正是這樣的經歷,使得羅韶宇成為了業界公認的資本運作高手——儘管其一直低調,聲名遠沒有尹明善等富豪那樣顯赫。

通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羅韶宇通過東銀控股控制了三家上市公司,兩家A股公司迪馬股份與智慧農業,以及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東銀國際。

這三家上市公司,只有迪馬股份堅持多年主業不變,即房地產與特種車兩大業務。智慧農業與東銀國際經歷了多次更名與業務調整。

智慧農業前身是江淮動力,公司歷史可以追溯到1945年新四軍三師槍械修理所,主營農用發動機等農用機產品,2014年控股上海農易轉型農業信息化與物聯網市場,次年改名“智慧農業”。公告顯示,公司還擁有煤炭生產、金屬礦產品兩大業務。

智慧農業的股份亦被羅韶宇質押,因債務危機而被凍結,由於業績虧損,智慧農業比迪馬股份股價跌得更兇,如今已被戴帽為ST慧業。

東銀國際前身是香港飲食,2008年金融危機被羅韶宇納入囊中,此後改名東星能源、東原地產、東銀國際。業務亦多次變更,或買煤礦切入能源、或發力物業地產、或進入芯片領域。

缺乏核心業務支撐,東銀國際股價長期在0.5港元徘徊,已淪落為一隻仙股。2016年更是虧損5989萬港元,直至2017年才扭虧為盈。

可見在東銀系公司中,以東原地產為代表的迪馬股份,可堪一枝獨秀,可也是獨木難支,平添了幾分“妹妹救哥”的悲情色彩。

變局陡生的援手

羅韶宇長袖善舞,可能也沒想過要妹妹幫其還債。

東銀債務危機爆發後,重慶市政府出面協調,各方債主和銀行們就東銀控股債務處理問題達成協議,“不抽貸、不壓貸、不斷貸”、“維持信貸資產質量分類不下調”,不影響公司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當年樂視債務危機爆發,賈躍亭也沒有那麼大的能量請動政府擺平債主。

今年4月份,羅韶宇更是請動華融資產重組債務。公開資料顯示,中國華融在資產管理方面和重組方面都非常具有高度專業性,他們操盤了中國重工、中國船舶等一系列重大重組,並且圓滿收官。

然天不遂人願,華融資產重組債務的利好消息剛出,其董事長賴小民就應聲落馬。4月17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佈消息,賴小民個人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華融資產參與和介入東銀債務重組工作的事情也再度蒙上了陰影。

“大家都清楚一個規矩,國企一把手出事或者落馬以後,這個企業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主要工作一般就是配合調查和內部整肅,這期間很多業務都會停下來,”一位知情人士說。

但是東銀控股的債主們卻等不起,之前各家債主能夠穩定下來,接受政府的調節方案,主要源自對政府和東銀控股的信任,尤其是預期華融資產這樣的國企介入,如果華融資產參與東銀控股債務重組的事情慢下來或者停下來,對於債主們來說,很可能“坐不住”了。

華融資產援手生變,東原地產壓力陡增。

沼澤密佈的“重慶森林

在重慶南山密林深處,羅家別墅倚山而建,與道路形成上下各數層樓的格局,緊閉的黑色大門上方鑲嵌著“1997”字樣,這一年對羅韶宇有著特殊意義。

1997年,我國在金融業強制推行把普通運鈔車換成防彈運鈔車,防彈運鈔車市場需求因此大增。羅韶宇抓住機會,與其母共同出資組建中奇公司(迪馬股份的前身),主營防彈運鈔車和警用車,獲利豐厚,後在2002年將迪馬股份運作上市。

2014年迪馬股份資產重組,併入東原地產,讓其獲得資本市場融資的機會。

不得不說,前期東原地產的成長離不開羅韶宇的資本運作。直至東銀控股債務危機爆發,一向滋養東原地產的蔥綠森林,頓時沼澤密佈。

儘管東原地產近來發展迅猛,欲從沼澤中脫身而出,但很可能後繼乏力。

在房地產整體調控嚴苛到不能呼吸的時代,東原地產的擴張目標能否實現,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能否為東銀控股繼續輸血,輸多少血,對於羅韶穎來說,快與慢,就是生與死。

隨著百萬億資管新規明確過渡期到2020年,留給羅韶穎的擴張時間還有不到兩年。

因為一旦資管新規正式生效,房地產企業的融資,將面臨更大的困難,今年十大房企的銷售目標,從去年的1500億,提升到了2000億,加快回籠現金,多備糧草,這是準備持久戰的意思。

與之相比,東原地產今年500億的目標,即便能夠實現,也沒有跨過房產規模的臨界點。

作為資金密集型的房地產行業,企業規模不夠,融資成本會高很多,拿地風險很大,容錯率很低,行業的週期性決定了不能犯錯。

再加上東銀控股質押的迪馬股份全數凍結,重挫東原融資能力,東原地產即使有好產品,有好的物業,有很好的社區服務,但是融資成本已經決定了最後的收益。

如此一來,東原地產可能成 白衣騎士 垂涎的獵物。在房地產行業大魚吃小魚的背景下,一二線房企吞併小型房企時有發生。東銀控股想自救,在業界看來,將東原地產剝離出售也是個不錯的主意。

在地產行業規模為王、集中度前所未有加強的大趨勢下,東原的結局可能早已註定,羅韶穎小而美的理想主義情懷,或抵不過殘酷現實。

或許正應了魯迅那句話,“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別人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