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傷別離」:2005狀元秀安德魯·博古特鬱郁揮別NBA

衛報2018年4月23日報道,安德魯·博古特回澳大利亞NBL打球了,他加盟了悉尼國王隊。

博古特回到澳大利亞打NBL,對澳大利亞籃球界絕對是件大事情。報道說,整個NBL都為此興奮異常,有NBL球員這樣稱讚道:“博古特將成為‘膠水’,他不僅將統治聯盟的統計數據,而且將成為一種幫助球隊變得更好的途徑。這將是此時整個聯盟獲得的恩惠。”

總是“傷別離”:2005狀元秀安德魯·博古特鬱郁揮別NBA

但在事實上,對博古特本人來說,他返回澳洲的迴歸之旅,卻難以用“衣錦還鄉”、“榮歸故里”來形容。

安德魯·博古特(AndrewBogut),1984年11月28日出生於澳大利亞墨爾本,澳大利亞職業籃球運動員,司職中鋒。

2005年,博古特以狀元秀身份進入NBA,如果說姚明是第一位非美裔狀元秀,那麼博古特就是第二位。當然,我們這樣說,就不算那位來自尼日利亞、籍籍無名的奧洛沃坎迪了。

與姚明的特點有諸多相似之處,博古特也是“長人”一枚,擁有2.13米身高,籃板防守均出色,投籃基本功紮實,最突出的,也和姚明有相像之處,是有一個聰明的大腦,籃球場上的智商極高。

博古特去年底簽約湖人,但今年一月遭到湖人放棄。這對博古特來說絕對是一次恥辱記憶,而對喜愛NBA的人來說,也是一件不敢想象的意外。但仔細瞭解博古特從巔峰滑落的過程,你就會了解,傷病才是讓天才隕落的魔掌,上帝在塑造了他們讓世人驚羨的天才的同時,也一定會刻意地為他們安上一件“易損件”,讓“阿喀琉斯之踵”一再成為人們嘆氣的悲劇。

總是“傷別離”:2005狀元秀安德魯·博古特鬱郁揮別NBA

最早加入NBA時,博古特曾在雄鹿效力7個賽季,後轉投勇士,與史蒂芬·庫裡等人一起為勇士拿到了2015年聯賽總冠軍,2016年轉會到小牛,一個賽季後又轉投克利夫蘭,但在騎士的賽季首秀開場僅56秒即受傷,賽季報銷。

事實上,當年雄鹿將博古特交易走的初衷,一個是他的兩雙數據不夠穩定,一個就是考慮他已經進入了傷病高啟的階段。不得不佩服NBA的商業投資邏輯,在正值當打之年交易他,既能賣個好價錢,還能規避其成為負資產的風險。

雄鹿將他交易是這個邏輯,勇士將他交易走應該也是這個邏輯,或起碼從效果看是這個邏輯。

NBL球員稱讚博古特是最有智慧的大身材球員,在天分和籃球智商方面,他都超出了相應的統計數據。但,這只是當年,是這名有天分的狀元秀不會再來的盛年的樣子。

博古特畢業於猶他大學,2005年加盟雄鹿以後,在695場常規賽中獲得了場均9.7分,8.7個籃板,1.6個蓋帽的數據,2015年在為勇士贏得總冠軍的這個賽季,他場均7.3分、10個籃板、1.8個蓋帽,擁有62.7%的罰球命中率。

但是,註定要到來的那一刻終究要到來,去年三月,轉會到騎士後的首秀,他剛剛登場56秒,即出現了脛骨斷裂的重傷。

傷病毀了姚明,也毀了博古特,而且都是左腿,所以長人的左腿,成為導致他們走向職業生涯黯淡區間的致命殺傷因素。

媒體對他所作的預測是,如果健康,他就可以貢獻出與他在勇士的最後一場比賽相同的數據——5.4分,7.0個籃板,27分鐘的上場時間。

博古特在被湖人放棄後,他就打算這個賽季的剩餘時間以作“壁上觀”的方式度過,雖然,他也收到了來自NBA的多支球隊的邀請。他的想法是,確保自己在7月1日前處於可以隨時簽約的自由身狀態。

在為湖人效力的23場比賽中,他場均9.4分鐘,貢獻1.6分,3.4個籃板,應該說這個數據與他當年相去甚遠,這符合首先是生意場的NBA將他放棄的初始邏輯。

當然,湖人對外宣佈的放棄原因是給年輕人更多的上場時間,而博古特本人對外宣稱的原因是湖人考慮工資帽的問題,大家都在顧左右而言它,其實彼此心知肚明。這也是NBA的話語體系,聽聽後,可以一笑置之。

總是“傷別離”:2005狀元秀安德魯·博古特鬱郁揮別NBA

博古特NBA生涯末期的經歷,可謂天災人禍不斷,某種程度可以用“慘淡”來形容。上賽季,他是在為小牛效力26場比賽後,就被交易到了76人隊,而在76人僅僅數天又被裁掉。然後,他被招進騎士,但卻在進行首秀的56秒,即遭受了脛骨骨折的嚴重傷病,導致賽季報銷。

這位2005年NBA冠軍秀,在2014--15賽季勇士奪得冠軍的過程中,雖然數據一般,但被認為發揮了數據無法反映的貢獻。

也有說法是,博古特即便不會再成為一名先發球員,但他也會是一名重要的角色球員。

不知道這句話有多大的可信程度,但起碼看來,博古特本人是不再信了,所以他毅然回到澳大利亞,他給出的另一條理由是,他還有懷孕的妻子需要照料。

總之,又一個外籍狀元秀離開了NBA,又一個“長人”因傷退出世界籃球的最高殿堂,NBA的專家、記者、評論員們,又將從中得到一系列啟示,研究出一堆理論。

姚明、博古特先後從NBA離開,未免會讓所有喜愛他們的人有一些傷感。但他們所闖出的路,卻為一代又一代少年指明瞭未來。是他們的勇敢和探索,為遍佈世界各個角落那些熱愛籃球的孩子們,創造了實現夢想的一種全新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