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傳播不僅要科學,還要接地氣!

健康傳播不僅要科學、準確,還應接地氣,讓老百姓真正接受。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指導與培訓部主任田向陽,在第九屆中國慢病管理大會健康教育與傳播論壇上,分享了“健康傳播的科學與藝術”。

健康传播不仅要科学,还要接地气!
健康传播不仅要科学,还要接地气!

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指導與培訓部主任田向陽

春秋時期的《管子》曰:“惟有道者,能避患於未形,故禍不萌。”拿我們說的健康教育、健康傳播來說,就是自身應該有健康之道。弗朗西斯.培根也有一句話:知識就是力量。知識的力量不僅取決於其本身價值的大小,更取決於它是否被傳播,以及傳播的深度和廣度。醫學知識的價值也在於它能否轉化為人們保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技術和力量,否則醫學知識就沒有價值。

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創編“五禽戲”,每到一處行醫,都親自示範,帶動百姓共同習練,廣為百姓學習、採納和流傳,對於強身健體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是我國最早的健康傳播者。

傳播,在《北史.突厥傳》:傳播中外,鹹使知聞。英文的傳播為communication,詞根含有共享、交換的意思。那麼傳播是什麼呢?是人們交流和分享信息與感情的行為,是人的本能、情商和基本技能,是實現社會、個人和機構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可以說,沒有傳播就沒有人類社會。

什麼是健康傳播呢?是指通過各種渠道,運用各種傳播媒介和方法,為維護和促進人類健康而收集、製作、傳遞、分享健康信息的過程。健康傳播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人們對健康信息的認知能力,提高人們實現健康目標的自我效能感,培養人們的健康意識、態度、動機和行為。

健康傳播的實質是為了消除環境的不確定性而進行的信息傳遞和交流活動,是把醫學科學和健康知識轉化為人們保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的過程,是為了保護和促進健康而進行的一種平等合作、參與和體驗;健康傳播傳遞與健康有關的思路和價值觀,最終形成健康的社會規範和健康文化。

美國CDC將健康傳播分為:醫患傳播、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共衛生、風險傳播、社會健康營銷、健康倡導、消費者健康信息、醫學教育等等。根據傳播的情境,又可分為醫學教育、醫患互動、疾病診治、社會支持、文化動力、醫療衛生管理、健康知識和信息傳播。根據性質和特點,又分為:說服性傳播、風險傳播、媒體倡導、娛樂化教育、互動性健康傳播以及社會改變傳播。

健康傳播不僅可以改善一個人的軀體健康狀況,改善治療效果,改善人們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還可以改善社會心理健康,幫助人們獲得積極的信念、情感和自我效能感,減少負性的信念和情感,幫助改善社會交往能力,建立人際網。

健康傳播具有重大的意義,是所有醫療衛生實踐活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所有醫療衛生人員的必備技能,是改善醫患關係,提高醫護質量的前提,也是樹立醫學權威和個人機構品牌形象的重要策略。

健康傳播有5個要素:誰來傳播、傳播什麼、通過什麼傳播、怎麼傳播、傳播對象是誰。應善用公眾名人的影響力達到我們傳播目標,一般而言具有影響的輿論領袖、業界權威作為傳播者都會起到很好的效果。傳播內容主要選擇對老百姓有用的、重要的、關鍵的核心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健康傳播除了要科學、準確以外,還應該美好、動人。我們常說健康傳播有三個層次,最低層次是講知識,其次是講道理,最高層次就是講故事、講藝術,通過藝術的形式潤物細無聲,幫助百姓學習了健康的知識、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