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01

並不是所有的考研人,都在真正的考研。

暑假期間,學校自習室和圖書館都是爆滿狀態。大家就在樓道角落裡默讀知識點,有人努力到深夜,清早起來晨讀,40度高溫還在拼命堅持,為了夢想,為了未來,可以付出所有。

可還有一些同學,卻在欺騙著自己。

我的室友夢夢剛開始考研的時候,早出晚歸去圖書館,看考研視頻,買了很多資料,看起來真的很努力。

但是真實情況是,她在圖書館這樣度過的。她看了一個小時的書,就玩兩局遊戲,時間就過去兩小時了,刷一會微博,去老師的微博下留言,發幾張打卡的圖片,然後刷刷抖音。

10點了,我準備回宿舍,她說自己要學到11點,然後繼續拿起書開始“學”起來。

10點半,我在朋友圈看到她轉發了某個明星的公眾號文章,寫道:

我沒有才華,所以用命去拼,我不怕苦,就怕學不到東西。

我不知道她五個月後會不會考上研究生,但是我覺得她只是看上去很努力而已!

每天和別人花費一樣的時間和精力,卻在別人努力的時候卻荒度了青春,結果顯而易見的。

我曾想過,與其暑期玩樂不如在家複習,躺家裡又涼快,空調西瓜WiFi,為什麼還要留校考研。

她說:大家都在學校,我留校考研心裡沒有負罪感,如果沒有考上,我會遺憾這個暑假沒有努力一把,至少我曾經努力過。

什麼是最難的事情?大概是沉下心做一件事,保持專注,這個世界才會為你讓路。

02

你是不是真的在努力?這是一個大家都不敢面對卻很需要正視的問題。

前幾天看到了一篇文章講了一種人,叫做“海草精”——這類人的特點就是,他們搖擺不定,永遠無法開始做一件自己想要做的事兒。

小文文經常遇到這樣的同學,問我“現在開始考研還來得及嗎?如果我考研失敗怎麼辦”?小文文每次都說任何時候都不遲,既然有想法就踏踏實實去努力。

然而她們會接著問“考研失敗究竟該怎麼辦”;或者“我是想認真學,可是認真不起來哎”;我應該怎樣複習啊,我每天時間根本就不夠!

小文文也很無奈啊,考研唯有堅持,沒有捷徑,誰都會害怕失敗,可是你不拼一把,你怎麼知道自己會失敗!

每個考研人都會去搜集大量資料,蹭各學科“大師”講座,聽無數過來人的經驗,可是很多同學終究克服不了自己的恐懼和懶惰。

沒有執行力的人不可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03

網上有個熱門問題: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如果什麼都不做就能過上想要的生活,那麼你身邊那些同齡人吃苦是為了什麼?

我們總覺得“我要奮發圖強”或者“吃學習的苦”,看似鬥志昂揚、積極向上,但是其實啊,我們在想著“我要奮發圖強”的時候,潛意識裡已經承認了一件我們總是不願意承認的事情,“我覺得自己不夠好”。

“生活的苦難可以被疲勞麻痺,被娛樂轉移,無論如何只要還生存著,行屍走肉也可以得過且過,最終習以為常,可以稱之為鈍化。

學習的痛苦在於,你始終要保持敏銳的觸感,保持清醒的認知和豐沛的感情,這不妨叫銳化。

簡而言之就是:生活的苦,會讓人麻木,習以為常;學習的苦,讓人保持尖銳的疼痛感。”

生活其實並不苦,苦的是那個不知苦也不知如何避免吃苦的人生。

在往後的人生路上,你笑著回頭對過去的自己說,謝謝你,又拼盡全力了一次。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請你一定一定要好好走下去,畢竟沒有到不了的明天。

當你想要放棄了,一定要想想那些睡得比你晚、起得比你早、跑得比你賣力、天賦還比你高的牛人,他們早已在晨光中跑向那個你永遠只能眺望的遠方。

所以,請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時候選擇安逸,沒有誰的青春是在紅地毯上走過。

既然夢想成為那個別人無法企及的自我,就應該選擇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付出別人無法企及的努力!

(免責及版權聲明:內容來源湖北文都考研微號,僅供個人研究學習,不涉及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北京文都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