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故事」自主搬離苦寒地 幸福生活更向陽

「扶贫故事」自主搬离苦寒地 幸福生活更向阳

「扶贫故事」自主搬离苦寒地 幸福生活更向阳
「扶贫故事」自主搬离苦寒地 幸福生活更向阳

7月2日,筆者走進漾江鎮灣坡村坡有頂村民小組的王海林家,只見一幢5間主房的磚木樓房已裝修結束併入住,清一色嶄新的雕花門面,反光的地板磚和灰藍的瓷瓦屋頂,在山坡上尤為顯眼。王海林正在刷外牆,妻子王海燕打下手,二人分工明確,一人拌灰送料,一人上牆粉刷,配合得十分默契。

「扶贫故事」自主搬离苦寒地 幸福生活更向阳

建好的新房

「扶贫故事」自主搬离苦寒地 幸福生活更向阳

夫妻倆一起為新房刷牆

王海林一家之前住在其父輩建蓋的老宅,年久失修,與幾戶鄰居共用一個院場和一條土路,既髒亂又擁擠,親鄰間偶爾還會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鬥嘴,生活十分不便,加之弟兄較多,土地很少,又時常發生地震,促狹的舊房成了極為危險的危房。“枯水期時水不夠喝,下雨季節路又很爛,土地少,產業不行。送孩子上學要過河,都是先背孩子過去,再扛摩托。”王海林談及送學的日子印象尤為深刻,用水緊、出行苦、產業少、教育累、發展難,老宅又處於背陰山坡,種莊稼產量低、收益薄,僅有的幾棵核桃樹產量也不穩定,這個家庭經常入不敷出。也正因如此,他家被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

「扶贫故事」自主搬离苦寒地 幸福生活更向阳

王海林家的老宅

“樹挪死,人挪活。”王海林對這句話印象深刻。2015年,夫妻倆反覆商量,一再斟酌,要想過上好日子,還得挪“窮窩”,於是,王海林舉家遷到對面挨近主路的向陽山上,過起了單家獨戶的“自由”生活。

然而,搬家談何容易!搬過去,住什麼,種什麼,靠什麼,日子怎麼過?這些迫切的問題壓在心頭。妻弟王海平看到姐姐家面臨困難,便將自家的山地騰出一片來,給他們種,加上他們自己原來開墾的一些山地,共有三十多畝。在妻弟和村組幹部的幫助下,王海林在新址上蓋了一個窩棚,水源就在房背後,“說是新家,實際上只是一個放得下兩張床的小窩棚,人在裡面睡,棚外煮飯。”王海林說到,儘管是從“窮窩”又挪進了“窮山”,但倆人依然覺得擁有了一片新天地,幹事勁頭更足了。搬過來後,夫妻倆每天早早就出工,勤耕苦作,節衣縮食,陸續又蓋起了一幢三間房的土牆房,人住一間,牛羊關另一邊,這樣的日子過了大半年。後來,又再想辦法籌錢,前年,蓋起了如今的主房。

「扶贫故事」自主搬离苦寒地 幸福生活更向阳「扶贫故事」自主搬离苦寒地 幸福生活更向阳
「扶贫故事」自主搬离苦寒地 幸福生活更向阳

夫妻倆同心協力

搬了一次家,建房子的所有手藝,他都學會了,很多都是自己幹。”王海燕說起丈夫,笑得很燦爛。建起新房,只是一個空殼子,裝修仍是一筆很大的支出。夫妻倆耐著性子,決定裝修先緩一緩,好好發展生產,彌補建房缺口。然而,突發的地震災害使新家受損,夫妻倆心急如焚,只能東挪西借地進行修補。去年,坡有頂村民小組村實施了“直過民族”地區自然村建設項目,所有道路通村到戶,王海林也加入施工隊幹活掙錢,目前,硬化工作已接近尾聲,近四米的水泥路就從王海林新房旁邊通過。

「扶贫故事」自主搬离苦寒地 幸福生活更向阳

今年,王海林夫婦把種玉米、養豬、牛、雞等積攢的錢投入了裝修房屋之中,加上享受到“3·27”地震受損房屋恢復重建項目以及人居環境鞏固提升等項目的幫助,現已完成了新房裝修和提升改造,真正實現了“舊貌換新顏”。

談及今後的發展,夫妻倆信心十足,兒子即將畢業找工作,女兒也享受到諸多教育扶貧政策,一家人吃穿不愁,也住進了新房,接下來,夫妻倆想多發展牛、雞的養殖以及特色種植業,把日子過得更好,徹底甩掉貧困帽。

總編輯:楊欣 副總編輯:林曉梅 熊貴才

本期供稿:江靜龍 羅月娟 穆榮懋 李惠贇

「扶贫故事」自主搬离苦寒地 幸福生活更向阳

微信公眾號:掌心漾濞(ybxwxxzx)

新浪微博:@掌心漾濞

新媒體專用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繫電話:0872-7521055

歡迎掃描關注我們的二維碼,這裡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