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波價值幾何?

瑞波價值幾何?

短短數月,瑞波公司發行的數字資產瑞波幣(XRP)走完了一段過山車式的發展軌跡。其價格從年初的 0.2 美元一夜拉昇至 3.78 美元,隨後斷崖式下跌至 0.6 美元左右。數字貨幣交易所在捧紅了這家“歷史悠久”卻“名不見經傳”的區塊鏈技術公司的同時,也讓一眾炒幣者體驗了短暫的“一夜暴富”。

伴隨著瑞波幣價格的暴漲暴跌,關於 XRP 及其背後的 Ripple Labs 的價值爭論也開始不絕於耳。基本上,比特幣、以太坊經歷過的所有讚美與質疑,XRP 一個不落地全部經歷過。

瑞波幣(或者說 RippleLabs)價值究竟幾何?我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首先看下發行瑞波幣的瑞波公司,也就是 Ripple Labs.

這家公司的前身是成立於 2012 年的 OpenCoin 公司,後者的兩個共同創始人分別是 Jed McCaleb 和 Chris Larsen。他們在接手由 Ryan Fugger 於 2004 年開發的項目“Ripplepay”(瑞波支付協議,瑞波幣的“始祖”)後,在 2013 年 9 月將 OpenCoin 更名為 Ripple Labs.

關於 Ripple Labs 的發展過程,維基百科上有詳盡描述,這裡就不再贅述。我們只需要知道 Ripple Labs 是做什麼的就行了。通俗的說,Ripple Labs 是一個為全球所有有貨幣兌換或轉賬需求的機構或個人搭建的支付網絡或者叫支付系統。對於這個系統是否具備去中心化特性,有人說是,有人說不是。但嚴格意義上講,瑞波其實並不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網絡。

利用瑞波幣這種中間貨幣,全球用戶都可以在瑞波支付網絡中實現點對點轉賬或貨幣兌換。相比比特幣網絡,瑞波在轉賬效率和手續費方面都有很大優勢。比特幣網絡的每筆交易確認時間為一個小時(6 個區塊的打包時間),交易手續費大概在 0.001-0.0015 個比特幣之間,而通過瑞波網絡,每筆交易在幾秒內即可完成,手續費為十萬分之一個瑞波幣,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相比銀行間動輒上百的手續費和電報費、到賬時間往往長達數天的漫長轉賬,瑞波網絡的優勢就更明顯不過了。

說到這裡,大家對 Ripple Labs 價值的判斷,心裡應該有一把尺子了。但問題是,Ripple Labs 能否實現讓全球大多數機構(主要是銀行)加入到自己的支付網絡中來呢?我認為,要實現這個目標,相當困難。儘管銀行業一直以來都是最樂於且善於利用金融科技發展自身的行業,但全球性的貨幣兌換和轉賬業務會涉及到諸多敏感問題,要實現這一點,還需要符合各國的法律要求。即使最後能夠成功,也會經歷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近幾年是看不到了。

再來看看瑞波幣本身的價值。

Ripple Labs 官方的願景是,希望通過讓大多數銀行機構加入進瑞波網絡中來,提升瑞波幣的流動量,並藉助瑞波網絡交易機制(每筆交易消耗十萬分之一個瑞波幣,瑞波幣總量隨著交易量的增加而減少),提升瑞波幣的稀缺性和價值。換言之,瑞波幣價值的高低與最終加入進瑞波網絡中的機構數量強相關。

據公開報道,RippleLabs 目前已與全球 100 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達成合作,該公司 CEO Brad Garlinghouse 日前還發表言論稱,預計至明年年底將會有數十家銀行使用 XRP。

不過,這樣一個數量能否支撐 Ripple Labs 目前 270 億美元的市值(超過 49 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市值)呢?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也許,放在今天上千種數字貨幣大軍中,Ripple Labs 市值雖然佔據第三的位置,其價值可能仍是被低估的。但以其實際經營的業務體量來看,它有可能是一個隨時會被捅破的大泡沫。這個假設放在整個幣圈來看,依然成立。別忘了 18 年前那場“.com”公司的曠世騙局。以史明鑑,謹慎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