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茶叶被称为软黄金,相当于现在的芯片

200年前,茶叶被称为软黄金,相当于现在的芯片

前几天在微博看到到一个消息,某影视公司预备拍摄一部关于茶叶的电影,影名叫《茶战》,记得女主角有,韩雪,江疏影,其他,就不记得了。不知预备拍摄的这部带有茶叶故事的电影,会以怎样的形式展现给观众?本人是三峡茶人,让关注茶叶历史的我们来回味一片树叶在一段历史中的故事。

200年前,茶叶被称为软黄金,相当于现在的芯片

有一种树叶,经过炒制便变成了茶。茶叶,本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没有想到他竟然成了列强觊觎的东西。这件事从起因到发展,距离今天已经有200年的历史。回首今天,我们的身边还有类似的东西吗?比如说,我们的高科技产业离不开的稀土,芯片,等等。

200年前,茶叶被称为软黄金,相当于现在的芯片

1793年,英国大使马嘎尔尼率领含博物学家在内的超规模访问团访问大清帝国。这是一次有预谋的,计划周密的访问,目标所指——中国茶叶。因为在此时,英国,与大清帝国的贸易,出现了巨大的逆差,而其中,英国进口的茶叶占大头,英国进口茶叶需要用白银来购买,而此时美国银矿的产量在减少,各种原因迫使英国政府想要另辟溪径,自己掌控茶叶生产。这便是使团访问中国的直接原因。

200年前,茶叶被称为软黄金,相当于现在的芯片

返回途中,途经,浙江,江西两省的产茶区时,向农民购买茶树,为了便于茶树成活,还用泥土将其根部包住。当时陪同的是浙江巡抚,由于大清官员并没有对这些英国使团的活动进行阻止,限制,也许是他认为不肖于限制。英国的博物学家带领的团队对中国的植物进行大面积的考察,偷运。他们的目的地——印度。

1836年,英国茶叶专家乔治戈登潜入中国,将大量中国茶种偷运到印度,同时还将雅安的制茶工带到印度。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仍然没有成功,而且印度本地的阿萨姆茶,由于苦涩味很重,茶达不到标准。

200年前,茶叶被称为软黄金,相当于现在的芯片

这时,英国政府仍然需要花费大量的白银从大清帝国购买茶叶,贸易赤字进一步扩大。英国政府的唯一办法就是向大清出口鸦片,由于鸦片是毒品,遭到了大清政府的拒绝。

1840年,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大清帝国战败,与英帝国签署了《南京条约》,至此,英国大量的植物学家来到中国,他们于浙江,福建,深入茶园观看制茶过程,搜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和繁殖材料运往英国。

200年前,茶叶被称为软黄金,相当于现在的芯片

此时,第一次技术革命已经爆发,英国人很好的利用了技术的先进性,发明了制造茶叶的一系列设备,降低了人工成本,他们在印度制作的红茶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满足了英国市场的需求。反观大清,整个茶行业全部处于萧条状态。

200多年过去了,我们回望历史,更应重视现在。

今天的中国已不同于200年前的大清帝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