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痛失爱子卧底“约死群”救多人:很多人并不想死

胡建国成了约死群里的“名人”,也成了最忙碌的人。自从儿子胡靖通过约死群和两个青年相约烧炭自杀去世,胡建国为了找到儿子自杀的原因,加入了约死群。

这一个月里每天都有人加他的QQ,但不是跟他相约自杀,而是找他倾诉自己为什么要死。有的人跟他诉苦,讲述低落的人生;有的人则很极端,让他再多管闲事就去自杀;还有的人直接跟他说:“我欠钱还不起,你包养我吧”。

他成了一个劝生者。后来他发现约死群中的劝生者并不只有他一个。劝生者们成功率并不低,仅胡建国一个人,就在各约死群里成功打消了十多人的自杀念头,成功率至少达到三分之一,同时他还将四个已经实施自杀行为的人救了回来。

因为约死群中大多数人都不想死。

无法放下

胡建国自己说放下,但是他发现,进入了约死群,就无法放下。因为他无法看着一个个年轻的面孔从自己眼前走入死界的大门。

就在胡建国报警后的第二天下午,“煌川水”群被封。胡建国觉得这应该是向北京市公安局举报后的结果,这让他有了一丝安慰。

7月9日,胡建国在一个群里发现有三个年轻人相约到湖南自杀,其中一个人已经准备好了炭、胶带和安眠药,为了向另外两个人表达诚意,还将手机号发到了群里。胡建国向湖南警方报警,警方通过手机号找到了这三个年轻人,将他们从死界的大门前拉了回来。

警方的两次行动,让胡建国的心里产生了丝丝暖意,至少他觉得,社会不是对这类事情不闻不问。而成功地救回了三个年轻人的生命,挽救了三个家庭,这些都让胡建国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约死群中还有更重大的意义。

他开始一个个地通过添加好友的请求,一个个地跟这些人聊天。这个时候他发现,其实约死群里的很多人,根本“没必要死”,他们需要的只是帮助。

救死者们

湖南三个烧炭自杀的青年并不是胡建国救下的唯一案例,7月23日,有两个青年相约在山西大同烧炭,其中一个人留下了手机号,另一个人则爽约了。留下手机号的这个青年独自实施了烧炭行动。好在胡建国通过朋友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民警马上找到了这位自杀青年,经过民警的批评教育,他也打消了寻死的念头。

“其实约死群里的很多人都是这样,稍微有一个正向的引导,他们就会清醒过来。”胡建国说,7月23日,另有一个青年在湖南郴州某宾馆烧炭自杀,结果烟味太大被宾馆服务员发现,他被赶出了宾馆。胡建国事后和这个青年聊天,也打消了他自杀的念头。

胡建国成功劝导一位自杀青年珍惜生命

这时候,胡建国又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如果那个时候有人能跟胡靖聊聊,可能他就不会做傻事。”

有一天,胡建国收到了一名网友给他的截图,截图中,胡靖正在教给“前度”烧炭自杀的方法,这让胡建国很诧异,“我儿子跟一个导师一样,在教别人怎么自杀,这些方法他又是从哪儿学会的?”

发截图的是另一个劝生者李俊华,他曾经在一个约死群里看到胡靖发言的截图,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胡靖会这么快就去自杀,“他当时并没有约死的迹象,后来报道出来,我还很奇怪,怎么好端端的就死了”。

胡建国劝生是因为感同身受,而劝生者李俊华的情况其实更像是一名约死者。这个学习中医的大学生因为网络赌博欠了130多万,书念不下去了。他在QQ里认识了一个计划去西双版纳找有毒植物自杀的女网友,被她拉进了约死群。他发现约死群里很多人的情况,其实比他自己要好很多,完全“没必要死”。

一名29岁广东仔,因为赌博欠了28万,便要约上李俊华一起到三亚跳崖。李俊华还记得他一下飞机时那种“期盼”的眼神,“他急切地问我,咱们要去哪儿(死)?”

李俊华告诉广东仔,28万的赌资跟他本人130万的欠款相比,只是个零头。李俊华说,“我都没有去死,你为什么要去死?”

李俊华鼓励他把事情跟家人坦白,得到家人的帮助。“他很在乎他妈妈。我就跟他说,你不要以为死了就一了百了,讨债公司会去找你妈妈,所以你最起码要在死之前把钱还清。”

听了这些,广东仔将赌博的事情告诉了妈妈,第二天他就接到了妈妈的电话,妈妈不仅原谅了他,还帮助他还上了这笔赌资。而他也从约死群里退了出来,找到了工作开始了新的生活。“他很感谢我,我们成了朋友,他还邀请我去他家玩。”李俊华说。

李俊华告诉记者,他本身是学医的,学的就是治病救人的道理,虽然他现在还无法成为一名医生,但自己劝生的行为同样是在治病救人。

几乎每个约死群里都会有一两个劝生者,而这些劝生者,有的就跟胡建国一样,因为有家人约死的经历,他们无法眼睁睁地看着相同的悲剧发生。王珂也是一位劝生者,他告诉胡建国,自己的弟弟也是相约自杀的,于是他进群劝生。

死界屏障

在劝生者看来,约死群中的人并不是真心想死,他们中的很多人只是暂时受挫,处在一个人生的低潮期。“真想死的,直接就死了,约死群里的人,其实对死是犹豫的。”

所以,他们还有救。

李俊华就觉得,约死群里的人,其实欠缺的是社会的关注,是家人的关爱。很多人自杀后,父母都会来到约死群里一探究竟,但在平时却没有关心他们。

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童永胜博士告诉《法制晚报》记者,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很多,家庭环境、心理状态、交友情况都会有影响。童博士告诉记者,青少年自杀的实施率本身就高于中年人,父母要做的更好,多和孩子沟通。这样才能够预防青少年自杀的情况。

前几天,胡建国在整理儿子遗物的时候发现,在自杀前两个月胡靖曾经买过很多书,其中就有一些是有关人生和生命的书籍。可是很多书连封套的塑料皮都没有拆开。“他很久之前可能就已经陷入对生命的彷徨中,但是他自己的学习能力又不够,想不明白,自己又不说。我们做父母的认为孩子还小,还是没有深入孩子的内心。

胡建国整理儿子遗物时发现胡靖曾买过很多有关生命的书,他感到关心儿子不够,产生了深深的自责

现在,“胡建国们”以切肤之痛,成了死界大门的最后一道屏障。他们能劝回一些人,救下一些人,但是还有人源源不断地涌向那个大门。

劝生者们普遍认为,约死群中的人以35岁以下的青年人居多,尤其是20多岁的人占了大多数。他们很多人都是刚刚步入社会,缺乏应对社会的能力和经验,对人生的设计过于理想,接受不了任何打击,而很多人的价值观又比较单调,认为没有钱就活不下去。

他们发现,很多约死群中的自杀者并没有严重的抑郁症,也没有真的走投无路,他们更多的是暂时没有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约死群则告诉他们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办法——“一了百了”。

“归根结底还是不能让这些人聚在一起。”李俊华说,约死群的负能量为有自杀意图的人提供了“勇气”。

静候时机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劝生者们相互交流,深切地感受到个人力量的渺小。他们希望社会能够重视约死现象,警方能够将不断建群的群主绳之以法,而家人能够对那些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给予更多的关爱,这些都比他们一个一个劝生,要有效果的多。

胡建国说,他以后不打算在群里过多地干涉别人,但如果有人加他想一诉衷肠,他还是会好好地跟他们聊,也还会给予适当的援助。另外,他打算学着使用QQ空间,把自己从痛失爱子到死群劝生的经历写下来分享,“很多人看了我空间,就会想到自己年轻的人生刚刚开始,会想到自己的父母,他们就会明白自己的行为有多傻。”

7月22日,胡建国去电影院看了《我不是药神》,从陆勇案到电影播出,这些都让胡建国意识到网络约死现象和互联网平台监管的问题不会一蹴而就。他说会把手里的证据保存下来,等待适当的时机,总有一天,灰暗的约死群会暴露在法治监管的阳光之下。

7月26日,“疯癫狂人”组建或担任管理的几个约死群“彼岸花”“忘川河”“灰色人生”“另一个世界很美”同时被封。腾讯也回复了胡建国的举报,将“疯癫狂人”的一个QQ号封停。而“疯癫狂人”的其他几个QQ号也都不再回应。号称“死群不死”的“疯癫狂人”暂时消失在约死圈中。但“疯癫狂人”有没有被公安机关处理,暂不可知。深圳警方称,该报警已经移交属地公安分局办理,并未透露详情。对于现存的其他几个约死群和群主,《法制晚报》记者也向警方和腾讯进行了举报。

胡建国一边等待深圳警方的回应,一边开始着手在自己的QQ空间写文章。他的QQ又闪了起来,一个曾经在他的劝导下放弃自杀的男生给他发来信息:“叔叔,以前我的想法是错的,我现在退出约死群,马上要去参加体检,我要去当兵,在军营里磨练自己的意志,不再脆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