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錯過了吃早餐?解密關於早餐的N個盛傳謠言

如果你錯過了吃早餐?解密關於早餐的N個盛傳謠言


可能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雖然俗話說,早餐是金,午餐是銀,晚餐是銅;俗話又說,早餐要像國王,午餐要像平民,晚餐要像乞丐。 但飲食健康,更注重的是長期規律、營養均衡。 不少陳舊又錯誤的「早飯一定要吃好,我都是為了你好」的說法,是時候更新更新了。

不吃早飯,身體會吃屎?

這完全是噁心人的謠言。 謠言的完整版本長這樣:早上 9 點之前如果不吃早飯,小腸會活躍起來,自動回收腸道內的廢棄物,也就是便便。 以至於很多來不及吃早飯的人,都驚呼自己「吃了好多屎」。 事實是:無論你幾點吃早飯、吃不吃早飯,你的小腸都……時刻在吸收食物中的營養,但不會吸收大腸中的糞便。

不吃早飯,會得膽結石?

這是有點嚇唬人的說法。 經常有人說,早上吃早餐有助於促進膽汁排出,膽汁在膽囊裡積累了一夜,如果早上不刺激排出一下,時間長了就會增加形成結晶乃至結石的風險。 實際上,不吃早餐並不一定會導致膽囊結石,也並不一定是導致膽囊結石的元兇。 導致人們患上膽囊結石的有多種,像生理上的先天因素、細菌感染、寄生蟲感染等因素。超重、肥胖、急速減肥、飲食、代謝綜合症、糖尿病和胰島素抵抗等,也是重要誘導因素。 不健康的飲食模式和膳食習慣,比如高熱量、高碳水、低纖維的飲食習慣,跟這些誘導因素的發生有關,確實有可能增加膽囊結石的風險。


不吃早飯,會變笨?

呃……如果告訴你,這有一半是對的呢? 不吃早飯影響的並不是智力,而是腦子的反應速度。 早飯距離前一頓晚飯,常常有 12 個小時之久,體內儲存的糖原可能全消耗完了,如果不及時補充,血糖過低會出現飢餓感。這種餓,不是肚子空空「咕咕叫」的餓,而是深深存在「腦子裡的餓」。 大腦的興奮性會降低,反應會變遲鈍,注意力不集中,明顯地影響工作和學習效率。

不吃早飯會變胖?還是能減肥?

有的朋友說,不吃早飯硬捱餓到中午,容易因為低血糖而飢不擇食、大開吃戒,反而吃得更多,所以早飯要吃飽了才有力氣減肥。 也有些朋友會說,不吃早飯就相當於少吃了一頓的熱量,而且空腹運動更減脂,不是正好能減肥嗎? 而最大的可能是,不吃早飯或吃飽早飯,體重都不一定有什麼差別。 要想減肥成功,首先是控制總能量適宜,其次是各餐分配合理,並增加運動。吃得少了或多了,都會影響代謝穩定,對減肥有害無利。 有些人的早飯,吃倒是吃了,但常年都只是簡單的油條稀飯,隨便對付一下,說真的,沒比不吃早飯好到哪裡去。


好了,最後一個是終極問題:早起這頓飯,應該怎麼吃? 早飯吃多少好?

不論是早上起晚了沒法正常吃上早飯的,還是 365 天如一日按時吃早飯的,最適宜的量都是: 下一頓飯開飯之前半小時到一小時,能有輕微的餓感。 不少理論派說,早飯要佔全天總能量 25%~30%,或者為了早飯吃好吃飽,早飯熱量要吃到 35%~40%。你一定會想說,這倒是是多少啊,能不能說點人話,對不對? 負責任地說,這種感覺對應的飯量,要靠你自己摸索,畢竟人和人的差別還是很大的。早上 11 點才起的,可以少吃幾口;早上 6 點起的,也不用塞得很飽,可以在上午 10 點左右留一次加餐。 早飯吃什麼好? 光有豆漿牛奶雞蛋,是不行的,因為沒有能提供糖分的粥饅頭面條等,就容易低血糖。而完全沒有豆漿牛奶雞蛋等提供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也是不好的。 早餐要儘量提供豐富的營養,食物最好多樣化,要有足量的糖分、優質蛋白質和充足的膳食纖維,這樣有助於延長飽腹感,到午餐的時候也不會特別餓。

完美的早餐 = 主食 + 蛋白質 + 蔬果 + 堅果。 覺得好麻煩,乾脆還是不要吃早飯好了?

其實很簡單的。

主食部分,就是麵包、饅頭、包子(皮)、粥、麵條這些,也就是不吃會頭暈的部分。如果有條件,可以選擇紅薯玉米、紅豆紫米等粗糧雜糧全穀物。

蛋白質部分,特指牛奶酸奶奶酪、雞蛋、豆漿豆乾、肉等提優質蛋白質食物。

水果和堅果,屬於附加分,一個小點的水果、一小把堅果,能增加早餐的營養和吃的樂趣;也是適合留著上午加餐。

蔬菜,大部分人早上都不方便吃的,這更是附加分,但只要稍微花點心思,煮麵條煮餃子時多煮一小碗蔬菜,或者加一碟涼拌蔬菜,就很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