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周年②|在二七廣場攝影30年的民間攝影師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②|在二七广场摄影30年的民间摄影师

40年風雨歷程,40年滄桑鉅變。回首過去,40年來,城市的每一步變遷,都是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顯著成就的一個印證與縮影。此次,我們跟隨二七廣場攝影30年的民間攝影師的視角,感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變遷。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②|在二七广场摄影30年的民间摄影师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②|在二七广场摄影30年的民间摄影师

攝影師朱家常在鄭州二七廣場拍了近30年的照片,從上世紀90年代拍一張照片收10元錢, 到現在24年再沒漲過價;從人人排隊搶著拍到現在智能時代生意大不如前。

1

攝影師的黃金時代:1997-2000年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②|在二七广场摄影30年的民间摄影师

朱師傅來自河南商丘,1986年入行,後經照相館熟人介紹,他來到了二七廣場攝影,因為喜歡便不曾放下,如今身邊的人漸漸轉行,他卻依然堅守。

回憶起最好的時代,朱師傅說那是1997年-2000年那段時候。97年香港迴歸的時候,二七廣場上立了一個倒計時牌子,當時大家來排著隊拍照,一個人要排十幾分鍾才能照張相。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②|在二七广场摄影30年的民间摄影师

朱師傅說,紅火的時候,外地的本地的人都來拍照,他的工作時間是早上8點到晚上10點,而現在他常常晚上7點就收攤回家了。年輕人不再是他的目標客戶,顧客基本都是外地中老年人。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②|在二七广场摄影30年的民间摄影师

“90年代,我的收入比當時的上班族要強,但現在一上午也就六七個顧客,一天下來百把十塊錢。”朱師傅說,時代的發展改變了他這個曾引以為傲的技術行業。

2

洗相片:從郵寄耗時一週到拍立得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②|在二七广场摄影30年的民间摄影师

時代的發展也改變了沖洗的速度。朱師傅說,過去他拍一張照片得給人郵寄回去,因為沒法立即洗出來,通過郵政局郵寄,最快也得一週時間才能到顧客手中。到了2005年,所有照相館有了立即洗印,顧客可以當場拿走照片。但是,朱師傅說這並未帶來顧客量的增長,只是給了顧客放心。

“94年開始,一張7寸的彩照收費10元錢,到現在24年他都沒漲過價。”朱師傅很感慨。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現在人人都有手機了,自己就能照相嘛!”朱師傅笑了笑。

3

難忘經歷:二七是鄭州人的精神象徵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②|在二七广场摄影30年的民间摄影师

作為一名廣場攝影師,朱師傅見證了二七廣場30年的發展變遷。他說,當年二七塔是城市最高的建築,是地標,而如今周邊低矮的瓦房變成了商業大廈,二七塔失去了它的物理高度。但它在人心中的高度始終未變。

讓他最難忘的一件事是,有一位母親每年都帶孩子來拍一張照片,他看著懷中的孩子從襁褓長到成人,已經拍了整整18年。

30年間,人們的精神面貌也發生了變化,現在的顧客穿衣很時髦,但當年都是中山裝、藍褂子,沒有那麼多個性的打扮。

談到願望,朱師傅說,在這行幹了30年了,也算是為老百姓服務了30年,能幹的話還要繼續服務下去,誰讓自己喜歡呢。“隨著時代的進步,大家的日子是在向好了過,今天的生活是幸福的,未來也會更幸福。”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②|在二七广场摄影30年的民间摄影师

中共二七區委宣傳部 鄭州晚報社

統籌:荊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