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友接連遇害嫌疑人精心布局 警方剝繭抽絲找出真相

都是小事情

結果就是說太大了

給別人的家庭帶來傷害

自己的家庭也毀了

事發突然|深夜家門口遭遇襲擊

黃先生,45歲,是河南洛陽摩托車廠的車間負責人。2017年10月11日凌晨,值班到深夜的黃先生從單位下班回家,進到小區之後,剛下車走到樓門口,突然遭到有人從背後偷襲。

工友接連遇害嫌疑人精心佈局 警方剝繭抽絲找出真相

襲擊者戴著頭盔,用鐵塊砸傷了黃先生的頭部,之後順著小區門口跑了出去。黃先生報警之後去了醫院,經過司法鑑定,黃先生受傷的程度屬於輕傷一級。

警方調取了案發當晚小區門口的監控視頻,發現了一個戴著頭盔,快速步行尾隨黃先生進入小區的人。

而在當晚黃先生所在的廠區門口的監控中,同樣出現了一個戴著頭盔的男子騎著摩托車,此人在黃先生駕車出廠門之前就已經出現在畫面中。

隨後警方又調取了黃先生回家路上經過的11個路口的監控,每個路口都顯示這個戴頭盔的男子同時出現。由此警方推斷,這名男子一路尾隨黃先生,針對性極強,就是襲擊黃先生的嫌疑人。

匪夷所思|同車間工友接連遭遇不幸

在接下來的調查中,警方有了意外發現:黃先生另外兩名同車間的同事都曾在上班途中遭遇過類似的傷害。

小馬,24歲,是廠裡剛入職不久的新員工,不久前,在上班路上被一輛突然出現的麵包車撞傷,肇事車輛當場逃脫。

工友接連遇害嫌疑人精心佈局 警方剝繭抽絲找出真相

經警方查證,肇事的麵包車使用了假牌照,而且肇事者在駕車逃逸之後燒燬了車輛,車架號和發動機號也經過了人為塗抹,監控錄像也沒能看到肇事者的面部特徵。

工友接連遇害嫌疑人精心佈局 警方剝繭抽絲找出真相

被燒燬的麵包車

在此之前,同一車間擔任班組長職務的工友吳某,在上班途中也發生了車禍,被一輛快速行駛的無牌照銀灰色捷達車從後面撞飛,肇事車輛逃逸。

工友接連遇害嫌疑人精心佈局 警方剝繭抽絲找出真相

老吳經搶救無效死亡,司法鑑定顯示,死亡原因具有道路交通損傷的特徵。但由於當時道路比較複雜,通過監控警方無法判斷這輛肇事捷達車的來處和去向。

兩年之內,同車間工友接連遭遇不幸,讓人匪夷所思。這其中是否存在某種關聯呢?

三案並查|警方抽絲剝繭尋找蹤跡

三起案件,三種交通工具,三個案發地點,它們之間似乎並無聯繫。

工友接連遇害嫌疑人精心佈局 警方剝繭抽絲找出真相

但警方經過分析,發現這三起案件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嫌疑人的作案手法和特點也存在相似性。

工友接連遇害嫌疑人精心佈局 警方剝繭抽絲找出真相

警方預測,兇手很有可能是同一個人,隨即圍繞黃先生的身邊的人際關係進行排查。這時黃先生想到了自己同車間的工友,趙某。

黃先生回憶,趙某有一次因為操作不規範,被暫時停崗,而自己作為車間負責人,只是照章辦事,趙某不至於為這點小事記恨他個人。

工友接連遇害嫌疑人精心佈局 警方剝繭抽絲找出真相

而趙某和小馬、老吳,也分別有過不同的交集,但都是一些小事。同事回憶說,身為班長的老吳曾因為催促工作流程,批評過趙某。有人偷拿單位生產的零部件,老吳也對趙某進行過檢查。

工友接連遇害嫌疑人精心佈局 警方剝繭抽絲找出真相

小馬則說,自己案發前跟負責帶班的趙某發生過口角,甚至有過推搡。

工友接連遇害嫌疑人精心佈局 警方剝繭抽絲找出真相

綜合案件信息分析研判,警方決定對這3起案件併案偵查。隨即發現平常很少請假的趙某在黃先生遇襲那天請了假。而小馬和老吳車禍發生當天,趙某也恰好休息。

接下來警方又對嫌疑車輛展開排查。撞傷小馬的那輛麵包車不僅被燒燬,發動機號碼也遭到明顯的人為破壞。經過分析對比,警方還原了部分數字,又根據固定車型,很快就找到了車主張某。

工友接連遇害嫌疑人精心佈局 警方剝繭抽絲找出真相

原來張某將這輛車掛在網上賣了出去,並與買車人當面交易。經過辨認買車人的照片,張某一下就認出買車人是趙某,購車時間就在小馬這起案件發生之前。

由此,警方推斷,老吳案件中的老款捷達轎車,有可能也是嫌疑人在網上購買的廉價二手車。

隨即警方通過網絡平臺對登記的賣車人信息逐一篩查,找到了老款捷達車的賣車人小丁。小丁證實了捷達車是趙某所購,購車時間就是老吳那起案件發生的前兩天。

至於黃先生傷害案件中出現的紅色摩托車,警方在趙某的居住地進行走訪時,瞭解到趙某也有一輛一樣的摩托車,並在案發不久後不知去向。

作案時間和作案動機明確,作案工具也浮出水面。隨即警方依法對趙某家進行了搜查,找到了一件帶有血跡的大衣。通過DNA對比證實,血跡正是黃先生的。

鐵證如山|作案緣起於同事之間的小摩擦

在證據面前,趙某如實交代了對黃先生實施犯罪和另外兩起案件的犯罪事實。

趙某說,自己跟三名同事之間確有矛盾,也就是黃先生、小馬和老吳案件中提到的那些小事,正是這些小事,讓趙某難受得睡不著覺。這些怨恨慢慢積累,最終實施了報復。

工友接連遇害嫌疑人精心佈局 警方剝繭抽絲找出真相

因為一樁樁小事積怨,釀成最後的惡果。戴上冰冷的手銬之後,趙某悔之晚矣。

普法時間

工友接連遇害嫌疑人精心佈局 警方剝繭抽絲找出真相

Q1:

今天我們演播室請到的嘉賓是中國政法大學的曲新久教授,歡迎曲老師。這個案件當中出現了兩個專用的法律概念,一個是故意殺人,一個是故意傷害。這兩個有什麼區別?

A1:

兩個犯罪的性質完全不同。故意殺人是侵犯公民生命的犯罪,就要嚴重很多;故意傷害是侵犯人的健康的犯罪,相對輕一些。

這個案件當中,第一起中開車撞人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行為,致死的可能性非常高,而且確實致人死亡。如果對死亡結果沒有放任,只是傷害健康,但是對死亡結果是一個過失的話,那麼司法實踐中就會認定是故意傷害致死的案件。

那在第二起當中也是開車撞人,只不過是沒有出現嚴重後果。通常會傾向於認為,間接故意是沒有未遂的,如果沒有出現死亡結果,犯罪就不成立;但是在理論上也有另一種觀點,如果確認行為人主觀上對死亡結果是放任的,那麼儘管沒有發生死亡的結果,哪怕就有一起,也是可以構成犯罪的,只不過構成間接故意的未遂。

第三起拿著鐵塊(傷人),其實也是有致人死亡的間接故意的可能。但如果這些事實不能確認,那麼實踐當中就把這種案件稱作疑案,在死亡的主觀心態上,就直接認為是一個過失,那麼定故意傷害致死比較妥當。

一念起,善與惡的岔路口分向兩邊;

一念滅,不見高牆之外自由的藍天。

案件來源 |《今日說法》節目《追蹤而至》(上、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