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凱:機泵維修好鉗工

徐凯:机泵维修好钳工

圖為徐凱調整汽壓機。

在錦州石化機泵維修領域,徐凱大名鼎鼎。這位中國石油職業技能競賽機泵維修鉗工銅牌獲得者,是集團公司機泵維修鉗工的技能專家。

19歲遇上了好師傅

徐凱19歲畢業於公司職技學技,在成為一名鉗工後,20多年裡一直跟機泵打交道。那時還是毛頭小夥的徐凱剛進廠就加入大修班組,在“全國勞模”王岐山、“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李國柱的帶領下,跟著師傅張恆祥學手藝,這可是一般人搶都搶不到的好機會。那時候還不時興講“工匠精神”,徐凱也沒想到自己會和工匠沾邊,可一上手就成了廠裡大工匠的徒弟。

“徐凱是一個愛動腦、肯鑽研的人。”鉗工車間主任邊疆稱讚。入廠之初,無論是師傅教的,還是自己領悟的檢修方法、技巧、數據、心得等,徐凱都記在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這樣的小本子我攢了10多本,有空閒就翻一翻。”徐凱告訴記者。憑藉持之以恆的勤奮和積累,徐凱的“功底”逐步厚實起來。

上世紀90年代,恰逢石化工業大發展,新裝置不斷建設,技術要求不斷提升,徐凱剛上手修的都是關鍵設備。

徐凱追求完美,在別人那“差不多就行”,可在他眼裡絕對不可。“在我這兒就沒有‘對付’這倆字,設備維修必須達到標準!”他說。

給“心臟病人”換“心”

自打進廠,徐凱經歷過的裝置大修已有10餘次,每次大修對他來說都是一次考驗和磨礪。2016年,公司生產裝置全面停工大檢修,徐凱負責的重點機組13臺,每一臺都是價值數千萬元。因此,從方案編制、人員培訓到全面維修,他都不敢怠慢。他帶領著百十號人的鉗工隊伍,在3個月的時間裡,對機組進行全面維修。每天他都要跑七八個維修點,哪兒有事兒到哪兒,大修結束,他瘦了10多斤。

2017年,公司為徐凱成立了勞模工作室,他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工作室剛成立,他就接了個大活——往復機組和離心式壓縮保養。往復機組的維修向來讓鉗工頭疼:易損件多,壽命短,工作程序煩瑣。在維修前,每一個機組的組成部分,包括設備本身存在的問題,甚至連每個螺絲和氣閥的壽命,他都要詳細記錄。然後準備需要更換的配件,進行維修。

在線維修,就如同給一名心臟病人實施移植手術:既要保證病人的正常身體循環,又要同時進行以舊換新。這時候,“手法”就顯得很重要。為保護機組正常工作,他通常都要準備幾套方案,這邊有毛病的還在運轉,那邊還要準備一個替換它的新部件。“沒有什麼能夠難倒徐師傅,有了他的確認幹起活來心裡更有底。”鉗工車間加氫二班班長季偉心悅誠服。

截至目前,23臺設備已完成20臺,並且一次性開車成功,這在公司機泵維修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將機組400多葉片查徹底

工作這些年,徐凱碰過的硬骨頭連他自己都記不清。

一次,重整壓縮機運轉過程中發生活塞桿斷裂,造成曲軸箱移位,電機軸頭彎曲。正常檢修需要將30噸重的電機返廠修復,時間一個半月。由於壓縮機是核心設備,一旦運轉機出現故障裝置就得停產。為此,公司決定就地組織搶修。徐凱帶領作業組克服了臨氫壓縮機在防爆區檢修等諸多困難,因地制宜編制檢修方案。“大家一定把安全檢修擺在第一位,所有物品備件輕拿輕放。”徐凱提出要求。維修人員用製作的專用工具小心翼翼地將壓縮機曲軸箱復位、操平。聯軸節軸頭彎曲故障是檢修中最難啃的硬骨頭,經過反覆研究修復方案,最後通過研磨加偏墊的辦法,把電機軸頭彎曲補償回來,完成壓縮機全部檢修僅用時一週。

2017年,催化裝置軸流機組維修,這是催化生產最重要的設備之一,經歷了兩個運轉週期,一直振動比較大,卻找不到“致病”原因。徐凱跟技術人員與生產廠家取得聯繫,經過半年的籌備,終於拿出瞭解決辦法。但風險同時存在,一旦處理不好,將造成裝置非計劃停車,那可是重大事故。

維修時,徐凱將“細”做到了極致。機組有400多葉片,每一片都價值3000餘元,為解決振動問題,他挨個葉片查,最終查明振動原因。通過維修,將振動頻率降低了75%,達到合格標準。

26年中,徐凱收穫了30多項技術革新成果。今年公司為他創建的“省級勞模創新工作室”已進入審批程序。工作室集合了鉗工車間勞動模範、優秀黨員、技能標兵、技術(技能)專家、技術骨幹等,未來他將把培養新人、提高鉗工技能操作水平作為主要工作目標。

徐凱說:“一名優秀的鉗工需要6~10年的培養,才能做到真正的獨當一面。國家現在這麼重視藍領階層,我們無論如何也要堅持,這才能對得起‘工匠’二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