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明農場公司:緊盯目標補短板 奮力推進「兩個率先」

紅明農場公司:緊盯目標補短板 奮力推進“兩個率先”

紅明農場公司以發展荔枝產業為抓手,力促品牌建設、產業升級,探索脫貧幫扶新模式——

緊盯目標補短板 奮力推進“兩個率先”

■ 記者 袁宇君

红明农场公司:紧盯目标补短板 奋力推进“两个率先”
红明农场公司:紧盯目标补短板 奋力推进“两个率先”

7月23日,紅明農場公司擁有十多年荔枝種植經驗的荔枝種植戶魏士森正忙著清理果園、修剪枝條,今年他家的20多畝荔枝地產出了6萬多斤荔枝。“剛開始種荔枝的時候,我也不懂什麼栽培管理方法,樹苗種下去了就‘靠天賞飯’了。”魏士森告訴記者,多虧了農場公司帶領他們學技術、學管理,又幫著尋銷路、保收益,現在,種植戶的收入都提高了,好多人住進了樓房,開起了小車,生活越來越有滋味!

從循序漸進以荔枝種植替代橡膠生產,發展成為以荔枝為主導的多種經營產業集群,紅明用20年左右的時間,實現了自我發展和超越,建成了全省最大的連片荔枝生產基地,先後獲得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海南省著名商標,被農業部授予“標準化生產示範農場”。

如今,敢闖敢幹的紅明人正以“坐不住的責任感,慢不得的緊迫感、等不及的使命感”,激發企業發展新動力,蹄疾步穩向著實現“兩個率先”的目標邁進。

對照標準找差距 腳踏實地“補短板”

“紅明農場公司和海墾神泉集團(南田農場)作為墾區的兩大新型示範區,要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17年10月,海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思濤在紅明農場公司調研時,提出將紅明農場公司作為墾區率先實現“兩個率先”的試點單位之一。面對這份厚重的信任與激勵,紅明人深刻地意識到,他們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兩個率先”的標準是什麼?紅明農場公司要實現“兩個率先”存在哪些不足?還有哪些短板需要補齊?這些都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只有對照標準、精準發力,才能補足短板、實現目標。”紅明農場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波告訴記者,從2017年年末開始,紅明農場公司多次組織專項小組深入基層開展調研活動,並積極對接省市相關部門,查閱文件資料,確立了“兩個率先”的標準。

謀定而後動。手握一把標尺,紅明農場公司開始對照自身,積極找差距、補短板。

荔枝管理栽培技術有待提高?紅明農場公司立即行動起來,創新熱作栽培管理的技術培訓指導方式,組織轄區內果農、職工深入基地現場參觀學習,帶動了轄區內許多果農種植管理技術提升。

红明农场公司:紧盯目标补短板 奋力推进“两个率先”

紅明農場公司荔海共享農莊一景。 盧雅楠 攝

果品單產和質量還有提升空間?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紅明農場公司著力打造荔枝生產基地,建設先進硬件基礎設施,制訂農莊果園荔枝生產栽培管理制度和技術規程,嚴格規範種植管理,保證荔枝品質,通過一塊塊監管顯示屏上,果園生產情況可以盡收眼底。

品牌影響力與大規模產業不匹配?那就在宣傳上向澄邁福橙、神泉芒果等品牌看齊,通過舉辦荔枝宴、荔枝創意甜品免費品鑑會、荔枝文創市集、魅“荔”熒光晚會,向供應商和遊客積極推介“紅明紅”荔枝。

產供銷一體化和產業融合發展力度不夠?紅明農場公司積極推進荔海共享農莊建設,結合荔枝產業與農旅產業,引進“數字紅明”農業物聯網系統,創新訂單農業模式,推動預售與銷售,由此,果農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拉近了,一樹一樹的紅果也不愁賣了!

咬定扶貧不放鬆 多措並舉“摘窮帽”

職工群眾收入高起來,生活好起來,是紅明農場公司向著“兩個率先”目標邁進的縮影。近年來,紅明農場公司積極承擔扶貧責任,開展以產業幫扶為主的各類幫扶活動,在組織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因戶制宜,實行“一對一”幫扶措施。如今,該公司原有28戶貧困戶摘掉“貧困帽”,實現了脫貧致富。

“我跟兒子、女兒在農場公司的幫助下加入了清泉黑山羊合作社,進行黑山羊養殖,去年年底入股兩個月就拿到了700多元分紅。” 紅明農場公司貧困戶趙英花告訴記者,當她把領到的錢緊緊攥在手裡時,真真切切地感到脫貧有希望、生活有奔頭,這多虧了農場公司的幫助。

像趙英花一樣,去年拿到黑山羊合作社分紅的貧困戶還有11戶,這與農場公司的牽線搭橋密不可分。以“精準施策扶真貧,用心用情真扶貧”為宗旨,紅明農場公司每年都為貧困戶專門舉辦種養技術專題培訓班,提升大家的種植管理技能,並組織相關技術專家深入田間地頭現場指導,與貧困戶面對面交流,破解他們在種養業上的技術難題。

红明农场公司:紧盯目标补短板 奋力推进“两个率先”红明农场公司:紧盯目标补短板 奋力推进“两个率先”

農莊荔枝園。

紅明農場公司還努力探索技術幫扶的新模式。去年,該公司一改過去的大課堂技術培訓模式,變為劃分片區的方式進行培訓。新劃分了5個片區,基本實現技術培訓全覆蓋,吸引了轄區內的貧困戶和廣大果農前來參加培訓。技術人員通過到基層單位的田間地頭現場培訓,能夠根據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講解物候與施肥灑藥的關係,並可以現場解答果農在日常農事中遇到的問題。

今年,由於全國各地荔枝普遍增產,果品成熟、上市時間集中,導致荔枝價格低迷,紅明農場公司以高出市場平均價每公斤0.6元的價格收購貧困戶的荔枝,幫助他們抵禦市場波動、渡過難關,在當地被傳為美談。

目標明確興產業 奮力追趕促升級

荔枝產業是紅明人的“金飯碗”。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開始,一顆顆鮮紅飽滿的荔枝就像是一盞盞小小的明燈,承載著紅明人勤勞致富的美好希望。隨著近年來荔枝產業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職工農戶蓋起了“荔枝樓”,開上了小汽車。今年,紅明農場公司再次傾力打造的品牌“紅明紅”荔枝銷售6600萬斤,與去年相比增加1500多萬斤,總產值達2.2億元,總產量和總產值雙雙再創歷史新高。

紅明人不因驕人成績沾沾自喜,而是潛下心來,繼續鑽研促進傳統荔枝產業升級、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的方式。今年5月,海南墾區首個共享農莊——紅明荔海共享農莊開園試業,正是紅明農場公司對農旅結合的有益探索。

走進荔海共享農莊,只見一排排整齊的荔枝樹以颯爽的英姿迎接著遊人,荔香湖碧波盪漾,綠樹的倒影在湖面上一字排開,給人以美的享受。這片佔地520畝的農莊不僅有“高顏值”,更有“真實力”,農莊引進了農業物聯網系統,為荔枝產業插上了科技“翅膀”。

“園區內溫度多少、溼度幾何、有無病害、蟲害,農業物聯網系統都可以監測得一清二楚。” 技術提供方鼎天農科公司董事長趙伯建告訴記者,從果園到餐桌,這套系統可以實現產品“溯源”服務。廣大消費者只需要掃描荔枝包裝上的二維碼,即可獲得該批荔枝的生產管理信息,讓消費者吃得放心。

品牌是現代農業的標誌。紅明農場公司為了加大品牌創建和宣傳力度,特意組團學習澄邁福橙品牌建設經驗,借鑑神泉集團以品牌助推產業發展的成功實踐,並把握今年五月“海口火山荔枝月”啟動儀式機會,利用多家媒體宣傳“紅明紅”品牌,站在更高的層面和站位推介品牌。

從果農勞心費力管理果園,到一草一木智能系統監管到位,從市場行情信息不流通,到實現果農、採購商、消費者多端“無縫對接”,紅明農場公司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追求卓越、與時俱進,產業升級再上新臺階。

“下一步,紅明人將繼續把握和搶抓中央給予海南全面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機遇,滿懷創業激情,在實現‘兩個率先’目標的征程中,以整合墾區荔枝產業資源為抓手,努力打造墾區荔枝產業‘航母’;同時以省級示範共享農莊為載體,推進產業融合發展;以引進合作開發大型項目為突破口,力爭實現紅明產業經濟的跨越式新發展,交出一份不辜負集團重託和廣大職工群眾期待、率先實現‘兩個率先’的答卷。”王波如是說。

红明农场公司:紧盯目标补短板 奋力推进“两个率先”

圖片|盧雅楠 紅明農場公司供圖

红明农场公司:紧盯目标补短板 奋力推进“两个率先”红明农场公司:紧盯目标补短板 奋力推进“两个率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