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祖國正北方,不醉不還

很久以前就喜歡上了一首歌:《我和草原有個約定》,於是心心念念地想找一處草場,下車換馬,揮鞭馳騁。尤其是夏季的到來,內蒙古草原也迎來了她一年中最熱情奔放的時刻,一條條通往草原的大通道,都會成為最經典的遊線。

夏日祖國正北方,不醉不還

在與車友們的互動中,常會遇到一些諮詢,例如:

能給推薦一條內蒙古自駕遊的線路麼?

這個問題其實真的把我們難住了,畢竟內蒙古橫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地區,穿越東西即有超過2500 公里的行程,且在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的一系列“分割線”的作用下,塑造出了她獨特的樣貌。因此,我們在2018年7月期雜誌中,只能找尋分佈在廣闊的內蒙古大地上最有特點的一些區域,並甄選出大家最有可能接觸到的情境講述,希望你會成為下一個行遊內蒙古的親歷者。

夏日祖國正北方,不醉不還

夏日祖國正北方,不醉不還

到底“哪款”內蒙古才是你的菜?

內蒙古,不僅擁有海拔3556 米的高山主峰,也有呼倫貝爾、錫林郭勒、鄂爾多斯等生機盎然的草原,還有富饒的黃河河套,更有巴丹吉林、騰格里、毛烏素等讓人望而生畏的沙漠。所以,在來到內蒙古之前,需要先拷問自己的興趣愛好,無論是端起酒樽,還是撥響馬頭琴,出發前即要確認過的眼神,找到適合自己的那條深入內蒙古之路。

夏日祖國正北方,不醉不還

夏日祖國正北方,不醉不還

很多常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詞彙,其實就源自於蒙古語

在兩千多年前大秦帝國時代,就有”秦直道”由關中咸陽直通內蒙古鄂爾多斯說法;唐貞觀二十一年(647 年)被正式命名的“參天可汗道”,可以成為經過內蒙古的草原絲綢之路輝煌的例證;到了明朝以後的四百多年間,“走西口”的浪潮又一次將人們從中原帶向了內蒙古草原。翻開歷史書會發現,幾乎在中國每一個朝代的信息交流、通商貿易,甚至戰爭中,都可以找到中原農耕文化與內蒙古草原文化的碰撞,甚至現在很多常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詞彙,其實就源自於蒙古語,例如:衚衕,蒙古語為gudum。

夏日祖國正北方,不醉不還

夏日祖國正北方,不醉不還

今天,我們又通過一條條旅遊線路,將更多的人帶向內蒙古。七月,在草原、古蹟、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元素的共同作用下,“祖國正北方”又一次迎來了歡騰的夏季。

酒喝乾,再斟滿,今夜不醉不還!

夏日祖國正北方,不醉不還

夏日祖國正北方,不醉不還

如有疏漏或錯誤,請不吝賜教。

更多自駕遊資訊與交流,請關注頭條號“汽車自駕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