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業大項目投建需謹慎,三思而後行

近日,在鋁行業人們被一條《年產千萬噸氧化鋁

項目落戶朝陽》的新聞驚魂。該消息稱,5月7日,遼寧省朝陽市人民政府與錦國投(大連)發展有限公司簽約將建設年產1000萬噸氧化鋁項目,該項目由錦國投、錦州港、國家電投集團三方共同出資,項目依託錦州港,利用幾內亞、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家的進口鋁土礦原料,採用拜耳法生產氧化鋁技術生產冶金級砂狀氧化鋁產品。項目總投資約242億元,一期計劃於今年10月開工建設,首條生產線將於2020年6月建成投產。

鋁業大項目投建需謹慎,三思而後行

在當前國家嚴控新增產能的背景下,還要建設這麼大的氧化項目的確令人咋舌!筆者認為,投資建設前還需結合行業發展現狀和國家對行業調控導向及國際行業環境等多方面綜合考量,謹慎投建。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1000萬噸氧化鋁項目究竟有多大?對鋁行業來說,又意味著什麼?

近些年,我們常聽到氧化鋁新建項目有80萬噸的,160萬噸的, 240萬噸就算是大的了,比如,錦江集團旗下的山西復晟鋁業在平陸建設的240萬噸氧化鋁項目;東方希望集團在山西左權縣建設的240萬噸氧化鋁項目。項目莫過於剛剛在今年2月份,博賽集團與遼寧省蓋州市政府簽約建設的年產250萬噸氧化鋁項目,但出乎意料的是,在短短三個月內這個就被刷新了。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我國氧化鋁產量為6901.7萬噸,同比增長7.9%。累計產量達1000萬噸以上的省份,同時也是排名前四的省份分別是:山東2113萬噸、山西1928萬噸、河南1156萬噸、廣西1045萬噸。2017年全球氧化鋁產量約為13050萬噸,同比增長7.7%。

基於上述統計數據,1000萬噸氧化鋁項目就意味著,一個項目佔全國氧化鋁產能的七分之一多,約佔世界氧化鋁產量的十三分之一,可見之大。

那麼,投建如此大的氧化鋁項目難道不應該有所顧慮嗎?

投資冶金級氧化鋁項目,首先應該要考慮的是下游電解鋁產業發展狀況。近年來,我國一直對電解鋁行業嚴加調控,尤其是2017年四部委聯合發佈《清理整頓電解鋁行業違法違規項目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採暖季限產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方案》等等行業調控政策頻發,調控力度空前,效果顯著。電解鋁產業新建項目越來越難,建成項目達產也越發受到限制。

其次,就國際大環境而言,當前的社會輿論並不利於鋁行業新增項目的建設。比如當前以鋼鋁關稅為由頭引發中美貿易摩擦,先拋開美國對我國鋁產品徵收10%關稅的影響不說,但就此事釋放出來的信號,足以讓我們明白,未來一些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產品想出口到國外越來越難。

再次,生產氧化鋁要產生大量的赤泥,而赤泥對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如何處理這些赤泥也是當前擺在行業面前的大課題。隨著企業社會責任越來越強以及國家環保部門對企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企業將面臨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

更重要的是,近年來鋁價的低迷不振是企業生產經營的困境。由於產能過剩,導致了鋁產品價格的惡性競爭,甚至曾一度出現過全行業虧損的情況,當下,如此多地投建新項目,勢必增加供應過剩的風險,況且不論是氧化鋁還是電解鋁的價格震盪都會擊中氧化鋁企業的七寸,不得不防。

然而,當前,在地方政府的積極推動下,鋁業新項目投資的步子仍然很大,筆者想說的是,僅憑一時之優,賭在當下,或將輸在未來,不考慮長久發展萬萬不可取,日後企業必將會面臨尷尬的局面無法挽回。

總的來說,對於我國鋁行業,當前的體量發展已足夠大,產銷量已大致平衡,甚至還會出現階段性過剩狀況,如果再這麼大塊頭地上項目,面臨過剩的風險會更大,於企業、於行業、於地方經濟均不利。

所以如若投建鋁業大項目,還需要多方調研,謹而慎之,三思而後行。(中國有色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