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文明——良渚古国

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竟同时有两项发现与良渚文化有关。新石器时代的同一种考古学文化,同时有两项发掘成果入选“十大”,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

东方文明体系从中原开始

位于太湖流域,总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有着水利系统、宫殿、祭坛以及鲜明的城乡体系。当时的良渚城中,市民住在类似城墙的环形区域之上,贵族则居住在人工堆砌的土台上,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则居住在古城之外的多个村落中,形成了鲜明的城乡分割。

在良渚古城中发现的玉管、玉珠、玉料以及一些制玉工具进一步证实,良渚城内的人已经不是农民,而是手工业者。手工业者制作的玉器、漆器、精致的陶器、象牙器以及腐朽了的丝绸集中出土于高等级人物的墓葬中。

能够佐证一个统一的巨大社会系统存在的依据还有“神人兽面纹”。这种半人半兽的神灵以统一的形象出现在整个良渚文化区出土的大量玉器上。

消失的文明——良渚古国

良渚玉器上的神人兽面纹

各地玉器纹饰的高度一致反映了一致的社会意识与宗教信仰,而且这种宗教已经渗透到基层。所以宗教很可能参与了社会管理。

良渚文化以及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相继衰落之后,中原文化再度崛起。公元前2300年前后中原地区几支文化被统称为“中原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的80年发现史,是不断刷新认识的历史。2010年,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首批12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文物局如此定位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

良渚文化历年来发现了大量的史前刻画符号,近年来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一些学者认为当时已经存在文字,甚至是商周文字的前身。

消失的文明——良渚古国

博物馆

“良渚王国”

传统观念中的华夏礼仪重器竟在东南一隅发现,而且时代早于夏代,令世人惊叹不已。

中心宫城面积30万平方米,王城面积300万平方米,外郭内面积800万平方米,水利系统规划和影响的范围则超过100平方公里。如此格局,已经不逊色于同时期古埃及等古代文明,甚至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良渚文化的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包括余杭良渚这里,还有嘉兴南、上海东、苏州、常州、南京一带;再往外,还有扩张区,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苏北部,接近山东,曾经良渚人为了占领这里,还打了一仗;再往外,还有影响区,一直到山西南部地带。

可以看出,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如果没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是不可能做到的。

起源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环太湖流域“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发展谱系得到公认。

早在崧泽文化时期,环太湖流域已经有较高程度的社会复杂化现象,阶层分化明显。环太湖流域的崧泽文化和安徽巢湖之滨的凌家滩文化,表明距今5800年左右东南地区已经率先出现了文明的曙光,而它们又直接为良渚文化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在很多人看来,良渚文化似乎是横空出世的,又是突然人间蒸发的。有人说良渚文化因为洪水消亡了,有人说因为太腐败而崩溃了,有人说移民到北方了,各执一词。

21世纪以来,考古学界又确认了钱山漾文化和广富林文化,它们正好衔接起了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但钱山漾文化和广富林文化已经有不少北方的因素,环太湖流域的文化开始衰落并边缘化。自此,环太湖流域“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广富林文化—马桥文化”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大致建立起来了。

良渚古城的存在说明在5000年前,这里的文明已经发展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这对中国文明历史开端的研究非常重要,中国文明史可能因此有所改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