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行徵信官網上線,統一徵信系統指日可待!

百行徵信官網上線,統一徵信系統指日可待!

7月25日獲悉,被外界稱之為“信聯”的百行徵信官網於一個月前備案完成,目前已悄然上線,域名啟用“ baihangcredit.com ”。 據百行徵信官網公告顯示,目前百行徵信已完成生產機房的租賃,花費已超過300萬元。

百行徵信俗稱“信聯”,是由央行牽頭組建的國家級網絡金融個人信用基礎數據庫,由市場自律組織——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與芝麻信用、騰訊徵信、前海徵信、考拉徵信、鵬元徵信、中誠信徵信、中智誠徵信、華道徵信8家市場機構共同發起組建的一家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於今年5月掛牌成立。

股東方面,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持股36%,芝麻信用、騰訊徵信等8家個人徵信試點機構各持股8%。

2018年1月初,央行受理了百行徵信的個人徵信業務申請,百行徵信正式成立。2月22日,央行官網發佈《設立經營個人徵信業務的機構許可信息公示表》,百行徵信申請設立個人徵信機構獲得許可,個人徵信牌照有效期為三年,有效期至2021年1月31日。

6月28日,百行徵信與15家互聯網金融機構和消費金融機構的領軍企業在深圳舉行信用信息共享合作簽約儀式。

首批接入企業名單包括:重慶百度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重慶三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重慶西岸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重慶蘇寧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吉安市分期樂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馬上消費金融有限公司、蘇寧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中原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一汽汽車金融有限公司、東風標緻雪鐵龍汽車金融有限公司、宜人貸、拍拍貸。

根據合作協議,這15家機構將成為百行徵信首批接入代表機構,向百行徵信系統全面、準確、及時地報送徵信信息。百行徵信將對信用信息進行採集、整理、保存和加工,並向接入機構提供信用信息的查詢及相關增值服務。截止目前,百行徵信已與120餘家互聯網金融機構和消費金融機構達成了信用信息合作共享協議,與50餘家機構達成了合作意向。

此次簽約的15家中,重慶百度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重慶三快小額貸有限公司、重慶西岸小額貸有限公司、重慶蘇寧小額貸有限公司、吉安市分期樂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分別屬於

度小滿金融(原百度金融)、美團、滴滴、蘇寧金控集團、深圳樂信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馬上消費金融有限公司、蘇寧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中原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是銀監會批准設立的全國性消費金融公司;一汽汽車金融有限公司、東風標緻雪鐵龍汽車金融有限公司是經銀監會批准成立、從事汽車金融服務的專業性金融機構;宜人貸、拍拍貸則在美國紐交所上市。

北京商報記者關注到,百行徵信中除中國互金協會外的8個股東均不是首批簽約的企業。對此,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何廣峰認為,既然是股東,之前可能已經簽署了信用共享的相關協議,股東間的數據共享在百行徵信籌備期間有可能就已經開始在做了。所以這次開業後,簽約的都是外部企業,意在逐步拓展外部數據體系。

在市場人士看來,百行徵信後續運營中仍面臨信息共享、如何盈利、利益分配等諸多挑戰。數據共享方面,易觀金融行業分析師田傑表示,百行徵信在技術和模式上借鑑央行徵信系統,這兩方面共享數據不存在難點,難點還是在數據共享之後利益分配方面。

“超級樞紐”仍面臨挑戰

百行徵信被業內寄予厚望,甚至被譽為徵信市場的“超級樞紐”。它的成立有利於共享個人徵信信息,化解行業信息孤島的困局,緩解個人徵信產品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

不過,雖然有央行和實力股東的支持,百行徵信未來依然挑戰重重。

百行徵信官網上線,統一徵信系統指日可待!

具體來看,百行徵信開業運營後,8家市場機構不再直接從事個人徵信業務,那諸如芝麻徵信等機構推出的信用分,是否還可繼續存在於相關應用場景?8家早前獲得個人徵信牌照試點的機構是否還有可能獲得相關牌照?百行徵信接下來會採取怎樣的方式進行數據採集?

目前,百行徵信官方、中國互金協會及8家市場機構均未給出明確回應。

更現實的問題在於,巨頭們是否會犧牲自己的部分利益,將數據進行共享。“百行徵信的成立需要發起的成員自願共享客戶信息,但每家機構數據量多少不一,是誰會願意把‘香餑餑’共享出來?”一位行業內人士表示,共享信息的標準有待明確。

此前,央行徵信局局長萬存知在一次公開演講中也指出,每一家機構都想追求依託互聯網形成自己的業務的閉環,這樣在客觀上就分割了市場的信息鏈,而且每一家的信息覆蓋範圍都受到限制,因為信息不廣、不全面,這樣帶來產品的有效性不足,不利於信息共享。

與此同時,在進行數據採集時,如何兼顧數據的質量及採集範圍,避免侵犯用戶隱私。“信息共享需要有邊界。這個界限在於是否會損害到公民的切身正當合法利益。”上述行業內人士建議,可通過立法完善信息使用邊界,並通過科技手段更好地使用和保護信用信息。

由此來看,實現全行業數據共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市場化經營的百行徵信在未來,如何保障徵信數據質量、規範徵信數據的使用、協調各方利益等問題,或是眼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文:綜合自北京商報 劉雙霞、宋亦桐;財聯社 李德尚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