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中,騎車還是開車?

開了七、八年的車,真是嚐盡了箇中滋味。

沒車的時候,想車。

記得小時候,我從學校回家,幾十裡的路,走乏了,沒勁了。突然有一卡車從後邊來了,停下,等待,向司機打招呼,但大卡車理也沒理,一溜煙擦過,我孤零零撂在路邊,傷心至極。

那時我就想,要是能坐上車,那該多爽!過幾年出行坐上班車了,只要給錢就行,這已是幸福了。但有時候班車也擠得不行,常常搭不上。後來,漸漸地,私人有車了。我真的佩服那些有車的人,怎麼賺那麼多錢,竟把車買下了。不過,我也後來居上,不惑之年,也勉強買了一輛車。有了車,把玩不已,走一步就要開車,挪一挪也要動車,覺得開車風馳電掣,迅速到達,真的是方便、快捷。這樣開了好幾年,竟有些累了。

在漢中,騎車還是開車?

累在何處?跑一趟長途累。到省城要五六個小時,東轉西悠,很快就頭暈目眩,雖是高速也夠嗆的。沒地方停車也累。從單位開車回家,家在河濱大橋附近,路邊停車位不少,但車更多。出發的時候考慮的不是開車,擔心的是沒地方停車。臨近家門了,路邊停車位早已佔滿,偶而有一個空位,但實在促狹,想方設法,精確計算,左拐右扭,總算停進去了,但身上早已出汗。

在漢中,騎車還是開車?

有時候,在臨近住宅附近有一個停車空擋,趕緊佔了,但出來時外邊停了別人的車,死死擋住,開不出來。乾著急,沒辦法。再就是耗油。我算了一下,僅僅上下班,跑三四公里,一個來回,得花三四塊錢,一個月下來也就一百多元。同時,我是個環保主義者,深深知道汽車尾氣是空氣汙染的第一源頭。我僅僅是舒服一點回家,卻要燒汽油,排尾氣,既耗錢又汙染環境,怎麼想也划不來。我是個運動者,鍛鍊身體是我第一要務,開車就把鍛鍊的時間佔了,把鍛鍊的機會錯過了,是一大損失。從這些來看,開車益處不多,蔽端卻不少。那為什麼還要開車呢?我越想越覺得傻。開了這麼多年的車也沒有明白這個理。

在漢中,騎車還是開車?

於是就改變主意,不開車。不開車,全走路也不行,中午回家時間緊,夏季熱,冬天冷,走路很勞人的。於是還得找個代步的。於是,中午給妻商量去買自行車。我們到了車行,一看,各類車一排一排的,琳琅滿目,看個不夠。我想就隨便買一個算了,挑了個兩三百元的,我說“就這個”妻不滿意,說再看看。經不住賣家的慫恿,就買了個賽車,價錢1200元。我一看確實不錯,就心癢癢了。最後還是妻定奪,就買個賽車吧。我點頭同意,買了。賣家緊箍了螺絲,配上瓦圈,檢查完沒問題,我就提過來騎走了。上了路,一踩踏板,真靈,車一下子飈走了。我有些輕飄飄的,在街上一路衝過去,風在兩邊拂過,涼爽無比。兩邊的路人閃過,有的轉過頭看,露出好奇神情,我愈加驕傲了,速度更快。到了交警隊門口,有兩個熟人看到很驚奇,都笑,我說:“來體驗體驗吧!”她們一指遠方,快去野外狂飈吧。我一路走過,衝上高坡,抵達操場。

在漢中,騎車還是開車?

下午,我本來是要走路回家的,但騎車的癮還沒過足,又想騎,於是約上馮老師一道騎車回家。我們在路上邊蹬邊聊,有時並排,有時一前一後,不知不覺到家了。吃過飯,我擔心把賽車放在樓下不安全,怕被偷了,又騎到單位來,提到三樓鎖上才放心。

我已經近二十年沒騎過自行車了。現在騎還有些生疏,僵硬,但我又找到了青少年騎車上學,騎車上班,騎車回家的感覺。說真的這種感覺很不錯,是一種最樸質的感覺,是一種力的美,一種自由的境界。自行車,價錢不高,隨意走,隨時停,完全由自己掌控,由自己的雙手把握。不過那時騎自行車與現在不同。那時是必要的代步工具,沒有其他的選擇;現在是一種休閒,一種浪漫,一種回返,一種奮鬥過後的人生重塑。只是這兩種感覺完全不同。那時辛酸,是無可奈何的選擇,有時簡直是慘不忍睹。現在是一種輕鬆,一種回味。

由自行車到轎車,再由轎車到自行車,這種人生的往返,證明了人是前進的,呈螺旋式上升的,我們應該多體驗不同的人生境況,多回憶精彩的人生片斷。

當我騎上自行車的時候,我很輕鬆。因為我的生活立刻變得簡單了,我可以做想做的事,做有價值的事,做開心的事。我的生活變得輕鬆了。再不需要加油,不需要檢查車輛,不需要考慮複雜的安全問題。迴歸質樸,迴歸自然,迴歸簡單,我們的身心會變得更好,我們的社會更加融洽,我們的生活更添色彩。

在這個城市,你是選擇開車還是騎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