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命混進凌煙閣(民間故事)

說起唐代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大家應該都知道。若問排在首位的是誰?很多人大概也知道,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子長孫無忌。再問,排在第二位的是哪位?很多人就該犯嘀咕了,因為他不是名相房玄齡杜如晦,亦不是名將秦叔寶尉遲恭,而是個皇室宗親—李孝恭。

在四川沒對手

這李孝恭是唐高祖李淵的本家侄子,李世民的堂哥哥。他沒什麼真本事,卻憑著特殊身份在唐軍之中履任要職。當李淵在太原起兵攻克長安後,李孝恭奉命向四川方面發展。四川有所謂“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定蜀未定”之稱。每逢亂世,這裡都會產生一個難啃的割據政權。比如當年的漢高祖劉邦以及他的後人蜀漢皇帝劉備等。可奇怪的是,偏偏是隋唐之際,天下有所謂的十八路反王,四川卻僅僅出了一個叫朱粲的小毛賊。這傢伙別的本事沒有,只是以喜歡吃人著稱,自然很快就被李孝恭率領大軍擊敗了。隨後,李孝恭一鼓作氣連下三十餘州,基本將四川收入囊中。

坐享其成取江南

接下來,李淵命令李孝恭進兵江南。相比於平和的四川來說,江南就很是桀驁不馴了,這裡有好幾股強大的割據勢力,勢力最大的是蕭銑,還有杜伏威、輔公祏、李子通等有頭有臉的人物。不過不怕,李孝恭雖然水平不怎麼高,卻有一位神一樣的副手,此人叫李靖。

這仗該怎麼打?李靖早已胸有成竹,他給李孝恭好一番出謀劃策,李孝恭則將這番話原封不動地轉遞給了李淵。李淵聽完,對報告的含金量予以充分肯定,就問李孝恭,這報告是你想出來的嗎?李孝恭倒也老實,說不是,報告是李靖寫的。李淵接著說,大侄子啊,以後打仗的事你要全聽李靖的,我保你榮華富貴享之不盡。

從那以後,李孝恭堅決貫徹叔叔既定的方針政策,將打仗之事交給李靖,唐軍一路南下,順風順水,很快將蕭銑打得龜縮在江陵城裡。

當時,唐軍得到蕭梁的很多戰船,李孝恭想要拿過來自己用,李靖卻說不可,他認為,蕭梁還有很多地盤沒被征服,如今我們圍困了他們的皇帝,各地援軍一定都在往江陵趕。不如我們將所獲戰船都拋棄到長江裡,援軍看到後,一定以為江陵城已經淪陷,皇帝也已經投降了。李孝恭雖然有點將信將疑,但卻不敢不聽他的,就將戰船都拋棄在水中。果然,各地援軍看到江面上被拋棄的戰船後,都無心勤王了,被圍困的蕭銑也只好開城投降。

李淵父子都喜歡他

平定江南,這是李孝恭的功勞嗎?當然不是了。這是李靖的功勞,李孝恭不過是因人成事罷了。然而,這份功勞卻要記在李孝恭的頭上。因為他才是名義上的主帥。可是,為什麼不讓李靖當主帥呢?何必要李孝恭這個累贅?因為李孝恭是李淵的侄子,是自家人。而李靖雖然能幹,卻是個外人。可話又說回來了,李家從李淵爺爺那一輩就開始大量繁殖,根深葉茂,人丁旺盛,憑什麼只有一個李孝恭入圍凌煙閣?而且還高調地排在第二名?因為,生得好不如命好。

比如李神通,他是李淵的堂弟。這傢伙非常能打,戰功無數。後來,李世民大封功臣,李神通第一個跳出來發言。他說我的功勞很大,封賞卻很少,不公平。李世民不客氣地說,叔叔你打竇建德,全軍覆沒,自己還做了俘虜;叔叔你打劉黑闥,丟盔棄甲,望風而逃,這就是你的功勞?李神通無話可說。其實他真的很能打,可惜對手也都是能人,怨他命不好。

而李孝恭平定四川,不費吹灰之力,平定江南,仰仗李靖之力,自己坐享其成,成為最牛宗室。後來,李孝恭日子過得謙虛謹慎,沒事就在家裡吃吃肉,喝喝酒,從不干涉朝政。結果,他越是這樣,李淵越是喜歡他,捎帶著李世民也很喜歡他。貞觀十四年(640年),剛到五十的李孝恭得了一場急病,死了。李世民好不傷感,肝腸寸斷。三年後,李世民在凌煙閣畫功臣像,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那個大舅子,然後便想起了李孝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