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話的祖籍是唐宋河洛話還是南朝金陵雅言?和閩南語的祖籍一樣嗎?

威廉宰相


不一樣



語言



客家話是中原官話與古贛分化,古贛主要來源就是唐關中一帶口音,而唐西北濁音清化也是從這個開始。客家話音變最多,客語入聲尾保存得好,介音多。無全濁聲母。書面整體性較好。

閩語原為閩越之語,閩越之語起源於古代江東語(即為古吳語,同樣現代吳語的前身與閩語沒有什麼不同,當然是古吳語),古吳語和現代的吳語和閩語差別非常大,不可同日而語。閩語入聲尾保存得好,韻母有些脫落。整體接近上古漢語,和北方官話,吳語一樣也有輕聲,福州話音變最為複雜

閩客方言非無毫無關係,但其關係發生在東晉太湖流域。司豫移民與青徐移民融為一體,然後南下成為閩語。換句話說,閩語中的‘客家’成分得自司豫民,並非原有什麼古南漢語提供給閩客方言一些共同質素才使兩者搭上密切關係。事實上,閩方言的古漢語質素來自中原東西,謂之為‘古北方漢語’尤為恰當。”


宇文度鵬


河洛是現在的福建閩東語系,莆仙語系,閩南語系,潮汕語系,海南語系部分。河洛人為東晉末年永嘉之亂從當時首都洛陽遷移到南方的士族。客家是文化認同不是民族認同,客家人文化主要形成於宋朝,主要來至於河南信陽一帶,後期客家人返回信陽,去看看河南現在信陽方言,和大部分河南話不一樣。客家人包括畲族,在閩粵湘贛一帶山區生活,因為後期遷移到南方,在於當地前期遷移來的漢族民系發生矛盾,以致發生大規模的土客械鬥,最終以方言相似,認同相似結盟,形成了客家文化。土客家矛盾可看看太平天國運動,最後能對客家戰術瞭解的,長期械鬥的湖南湘軍,成為了鎮壓客家人的主力。客家話是一個語系,但是客家話內部也分歧很大,很多內部交流也有困難。歸根結底,客家人是宋朝後期形成的,祖地為河南信陽。河洛人在東晉年間南遷,祖地為當時首都河南洛陽洛水一帶。


貓貓哎喲貓貓哎喲喲


個人認為可以直接認定是客家人最近祖先的那部分人群,是南宋時期的江西北部人,也就是生活在長江一帶的江西人。別扯秦始皇南征嶺南,人那是廣府人的祖先;也別扯西晉衣冠南渡,人那是奔金陵和江南去的;更別扯靖康之恥,人那是奔杭州和江南去的。北宋被滅後,引起南逃潮,影響到了江南之外的人口移動,持續到南宋末年蒙古滅宋又引起了江南之外的人口移動,其中之一就是原來生活在江西長江一帶的一個人群的南移。他們在南宋期間剛剛形成一個比較穩定的人群集團,好景不長,又改朝換代了,異族奪權,只好繼續南下,被五嶺攔住,幾十年後元末大亂,於是避入南嶺群山之中。在明朝這段時間裡,他們在南嶺中融合並影響了南嶺的畲族瑤族等土著,形成了後來我們知道了的風俗和語言,逐漸人口增殖,慢慢向贛南、閩西擴散,在明末大亂後出現在廣東。客家方言有一個銅鼓片,孤懸贛北,是分佈最北面的大面積客家人聚居區。周圍都是贛語人群,唯獨銅鼓一帶是客家人。可以好好研究下,究竟是當初的客家始祖一部分留在了銅鼓,還是南遷的客家人北歸的避難所?

而閩南人是有古籍和方誌明確記載唐代大規模開始開發移民的,閩系人群形成的時間要明顯早於客家民系形成的時間。客家民系和閩系人群遠祖當然都一樣是中原人,但是由於他們各自形成年代不同,所以他們的近祖顯然是不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