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甄別南美白對蝦不同的紅體症狀

“紅體”是南美白對蝦對環境不適或疾病產生的一種顯著生理現象,蝦體變紅的基礎是蝦體內的色素細胞,在正常情況下,紅色元素存在於色素細胞內,是以一種色素前體的形式存在,在遇到刺激(感染細菌、病毒等病原體、水質惡化、亞硝酸鹽中毒、硫化氫中毒、氨氮中毒、缺氧、高溫、暴雨等)時,色素細胞內發生一系列反應,色素前體轉變成色素,並因色素擴大而使整個色素細胞變化。當刺激因素持續而強烈時,整個色素細胞發生崩解,大量紅色素釋放,使整個組織變紅,從而出現紅體症狀。然而一些養殖者碰到這種情況後,往往都只將其看作“桃拉病”而採用一些相應的治療措施導致大量的對蝦死亡。由於沒有準確對症下藥,嚴重影響及貽誤了治療時機,造成很大經濟損失。實際上,在南美白對蝦發生病毒性的桃拉病、白斑病、副溶血弧菌性的紅腿病、亞硝酸中毒、環境因子突變等情況下,白對蝦在外觀上都可表現紅體現象,因此我們必須準確鑑別南美白對蝦不同的紅體症狀,做到對症下藥。

筆者在湛江市各地南美白對蝦的主要養殖區域進行實況調查後,認為目前表現為紅體症狀有以下5種現象,特歸納如下,為廣大養殖業者控制蝦病提供參考。

任勞任怨的池塘管家

——智能在線水質監測儀(幫邦魔盒)

幫邦魔盒可以24小時

在線監測塘口溶氧、水溫、pH,

隨時隨地通過手機查看數據

為您時時刻刻守護池塘。

更重要的是,

具有電話報警功能,

停電、缺氧都會有報警電話,

從此不再擔心意外停電、池塘缺氧。

一、桃拉病的紅體現象

桃拉病病原是桃拉病毒(TSV),桃拉病的紅體現象主要表現為病蝦紅須、紅尾、附肢呈紅色,尤其是尾扇、尾節、腹肢更明顯,體色變成茶紅色,病蝦不攝食或少攝食,在水裡緩慢遊動,撈離水後即死亡。病蝦甲殼變軟,與肌肉易分離,久病不愈的病蝦甲殼上有不規則的黑斑,肝胰臟腫大變白或糜爛,腸道紅腫。桃拉病的發生受水環境的變化影響很大。患病的蝦大部分死於蛻殼期,幼蝦急性死亡,成蝦慢性死亡。

1.預防

1)放苗前徹底清塘,清淤,洗塘,曬塘,用生石灰100~150千克/畝消毒,或晚上用200克/米3次氯酸鈉嚴格消毒,消除傳染源和切斷傳染途徑。

(2)提倡經過沙濾並沉澱進水,首次進水70~100釐米(低溫進水7O釐米、高溫進水100釐米),用二溴海因0.3克/米3消毒之後再肥塘培藻,水色呈黃綠色或茶褐色,透明度30~40釐米。

(3)提倡用科學檢測技術選擇優質蝦苗,利用電子顯微鏡和核酸探針及PCR等技術檢測把關,挑選不帶病毒病菌、有活力的優質蝦苗。合理放苗密度,高位池精養放苗量8萬~12萬尾/畝,有增氧機的池塘放苗量4萬~7萬尾/畝,無增氧機的普通池塘放苗量1.5萬~3萬尾/畝。根據自身養殖條件和技術程度作出合理的放苗量。

(4)選用優質且餌料係數低的人工飼料,每天分四餐投餵,做到投料分佈均勻,不多投,防止剩料發黴敗壞水質。

(5)各生長期池塘水深依次是:前期1.5米、中期2米、後期2.5米。增強對蝦防禦外界因素(如大雨、颱風、高溫、寒潮等)影響能力,保持水質穩定,有利於對蝦健康生長。

(6)保證蝦池溶氧任何時候不低於5毫克/升,保持蝦池周圍環境穩定,減少人為驚擾。

(7)勿大排大灌。從中期開始每天早晚排出底層水和抽進地下井水補充,日換水量不超過10%,不要換進太多新水,新水與池內老水理化因子不同,否則,環境條件突然改變會產生應激反應,病毒病菌乘虛而入使蝦發病。

(8)每隔7~lO天用一次0.25克/米3枯草芽孢桿菌或5克/米3光合細菌和2O克/米3沸石粉混合均勻拋撒池塘。

(9)每隔lO天投餵3天藥餌,每天早餐和晚餐投餵,每千克飼料添加高穩Vc 2克、魚油lO克、大蒜15克、免疫多糖3克。

(1)第一天用0.2克/米3超碘季胺鹽全池潑灑,第二天用0.2克/米3超碘季胺鹽全池潑灑,第三天再用0.3克/米3二溴海因全池潑灑,第六天用0.3克/米3枯草芽孢桿菌和2O克/米3沸石粉潑灑。

(2)妥善處理好死蝦屍體以及帶病毒的塘水,暫時封閉不換水,不讓其交叉傳染到別的蝦塘。

二、白斑病的紅體現象

白斑病病原是白斑桿狀病毒(WSSBV),病蝦反應遲鈍,不攝食,甲殼上有白色的圓點,以頭胸甲處最為顯著,嚴重者白點與白點相連形成大斑,顯微鏡下觀察呈花朵狀,鰓絲髮黃,肝胰臟腫大,糜爛,體色變紅。通常在幾天內便可發生大量死亡。若水質環境穩定、營養全面則在1個月內不斷死亡。環境條件變化影響很大,寒冷低溫、夏季暴雨、颱風暴雨、藻類死亡水變清、池底惡化均可誘發本病暴發。如果種苗帶病毒隨時可誘發。

1.預防 方法參照桃拉病的預防方法。

(1)全池連續兩天潑灑O.3克/米3二溴海因,隔2天后全池潑灑0.3克/米3枯草芽孢桿菌和2O克/米3沸石粉。

三、細菌性的紅體現象

細菌性的紅體病原是由副溶血弧菌、鰻弧菌和溶藻膠弧菌引起的,稱為紅腿病。病蝦附肢變紅,游泳足特別明顯,步足、尾扇也呈紅色,頭胸甲的鰓區呈淡黃色,嚴重時全身呈淡紅色。病蝦一般在池邊緩慢遊動,有的在水中旋轉或上下垂直遊動,反應遲鈍,不攝食,不久後死亡。

紅腿病在我國沿海各養蝦地區都有流行,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達90% 以上,是對蝦養成期除桃拉病和白斑病外危害最大的一種疾病。在廣東地區流行季節為4~lO月。此病多發生在高溫多雨季節,尤其在常年養殖的池塘,清淤、消毒不徹底、池水交換不良的情況下極易發生。有的養殖者為了單方面強調畝產量,放養密度過大,使這一疾病的發生幾率增大。據筆者調查發現,當前南美白對蝦的紅體現象有60%以上是副溶血弧菌性紅體病。副溶血弧菌性紅體的發生也會受到水中各種理化因子變化的影響,在氣溫比較高且變化無常,降雨量較多雨季,水中各種理化因子(水溫、鹽度、pH值等)變化較頻繁時,此病發生幾率較高。

1.預防 方法參照桃拉病的預防方法。

(1)第一天,全池潑灑二溴海因0.3~O.4克/米3和2O克/米3沸石粉。

(2)投餵藥餌,每千克飼料添加含量10%的氟苯尼考0.5克、Vc2克、免疫多糖2克、生物酶1.5克,每天早晚兩次投餵,連服5天。

(3)第二天全池潑灑0.2克/米3強克l01(超碘季胺鹽),潑灑後開動增氧機。

(4)第六天全池潑灑0.3克/米3枯草芽孢桿菌和2O克/米3沸石粉,淨化水質。

四、亞硝酸鹽中毒的紅體現象

養殖池中亞硝酸鹽含量過高,中毒的蝦不攝食、遊動緩慢、彈跳無力,觸鬚、尾扇、游泳足發紅,蝦體微紅。多數蝦先在池塘表面緩慢遊動,繼而轉入中下層水體,最後靜伏池底而死臨死時體色逐漸變成青紫色,繼而呈灰白色 而中毒不深的蝦撈起後放入乾淨水中並充氣增氧,病症會慢慢好轉。一般剛蛻殼的軟殼蝦較易中毒,蛻殼高峰期常出現急性死亡現象。

主要發生在水質渾濁、透明度小、池底汙染嚴重的池塘,特別是高密度養殖的高位池及精養池。由於放養密度高,蝦的排洩物、殘餌量增加,常造成池水水質指標嚴重超標。一般亞硝酸氮超過0.6毫克/升時出現慢性中毒,超過1.5毫克/升時出現急性中毒。同時氨氮含量過高會抑制亞硝酸鹽向硝酸鹽的轉化,從而使亞硝酸鹽積累並加重其毒性。

1.預防

(1)徹底清除池底淤泥,每畝用150~200千克的生石灰均勻潑於池底,然後乾塘曝曬15天,達到改良底質的目的。

(2)合理放苗密度。普通池塘1.5萬~3萬尾/畝,有增氧機的池塘4萬~7萬尾/畝,高位池8萬~12萬尾/畝。根據自身養殖條件和技術程度作出合理放苗量。

(3)選用優質飼料,科學投料,避免飼料過剩汙染池底。

(4)每隔1O天潑灑5克/米3光合細菌或0.25克/米3芽孢桿菌和2O克/米3沸石粉。

(5)加強增氧措施,保證任何時候溶氧都在5毫克/升以上,以促進亞硝酸鹽向硝酸鹽的轉化,減少有害物質。

(6)避免使用鹼性藥物消毒,因為鹼性促使銨離子向氨分子轉化,從而抑制亞硝酸鹽向硝酸鹽的轉化。

(1)全池潑灑25克/米3沸石粉和1~2克/米3增氧劑。

(2)全池潑灑0.3克/米3芽孢桿菌和5克/米3光合細菌。

(3)投餵藥餌,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每千克飼料添加高穩Vc2克、免疫多糖3克、魚油1O克。每天早晚兩次投餵,連服5~7天。

(4)合理密度,若太密可捕捉一部分上市或轉移到別的空塘養殖。

(5)開動增氧機或投放增氧劑,確保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保持水體任何時候都有足夠氧氣。

(6)控制投料量,適當減料減餐。

五、應激性紅體現象

當水環境中各種理化因子突變(尤其是水溫、鹽度、pH值、氨氮、亞硝酸氮、硫化氫等)時,白對蝦表現為觸鬚變紅、尾扇的尖部變紅,有時人為捕撈、施藥等工作也會使其觸鬚及尾扇甚至附肢變紅。這是白對蝦為適應其變化而表現出的普遍現象.筆者稱之為“應激性紅體現象”,這一現象將在短時間內隨著水溫、鹽度等因子的穩定而消失。但在應激期間,白對蝦的抗病能力急劇下降,此時很容易被細菌、病毒等敵寄生物侵襲,使其繼發成細菌性、病毒性等疾病。

應激性紅體在整個養殖期間都可發生。常發生在氣溫突變、暴雨之後,或施藥之後及大量排換水之後等,一般常發生於高溫多雨的夏季和颱風暴雨時候。

(1)在高溫多雨的夏季和颱風暴雨時期要保持水體的相對穩定性,雨前加深水位.下雨排掉表層淡水,開動增氧機攪拌分層水和向水體增氧。可經常潑灑0.3克/米3枯草芽孢桿菌和5克/米3光合細菌。保持水體有一定透明度(30~40釐米)及良好水質條件。確保天氣突變、暴雨之後水質穩定,變化不大。

(2)暴雨之後要用l0~15克/米3生石灰調節水質。

(3)排換水量不能太大,母次排水最不超過總最的10%為佳,排換水時要注意水溫、鹽度、pH值等不要變化過大。

(4)向池塘投放20~35克/米3沸石粉吸附底質硫化氫等有害物質,淨化水質,減少應激現象。

(5)投餵藥餌,在飼料中添加2‰生物酶、2‰免疫多糖、2‰高穩Vc,每天早晚兩次投餵,連服5~7天,提高對蝦機體的免疫力,增強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不要用消毒劑,否則會加速對蝦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