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施工成本控制的任務?如何掌握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施工成本是指在建設工程項目的施工過程中所發生的全部生產費用的,總和,包括所消耗的原材料、輔助材料、構配件等的費用,週轉材料的攤銷費或租賃費等,施工機械的使用費或租賃費等,支付給生產工人的工資、獎金、工資性質的津貼等,以及進行施工組織與管理所發生的全部費用支出。建設工程項目施工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所組成。

直接成本是指施工過程中耗費的構成工程實體或有助於工程實體形成的各項費用支出,其是可以直接計人工程對象的費用,包括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械使用費和施工措施費等。

間接成本是指為施工準備、組織和管理施工生產的全部費用的支出,是非直接用於也無法直接計人工程對象,但為進行工程施工所必須發生的費用,包括管理人員工資、辦公費、差旅交通費等。

根據建築產品成本運行規律,成本管理責任體系應包括組織管理層和項目經理部。組織管理層的成本管理除生產成本以外,還包括經營管理費用;項目管理層應對生產成本進行管理。組織管理層貫穿於項目投標、實施和結算過程,體現效益中心的管理職能;項目管理層則著眼於執行組織確定的施工成本管理目標,發揮現場生產成本控制中心的管理職能。

一、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務有哪些?

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務主要包括:

(1)施工成本預測;

(2)施工成本計劃;

(3)施工成本控制;

(4)施工成本核算;

(5)施工成本分析;

(6)施工成本考核。

(一)施工成本預測

施工成本預測就是根據成本信息和施工項目的具體情況,運用ˉ定的專門方法,對未來的成本水平及其可能發展趨勢做出科學的估計,其是在工程施工以前對成本進行的估算。通過成本預測,可以在滿足項目業主和本企業要求的前提下,選擇成本低、效益好的最佳成本方案,並能夠在施工項目成本形成過程中,針對薄弱環節,加強成本控制,克服盲目性,提高預見性。因此,施工成本預測是施工項目成本決策與計劃的依據。施工成本預測,通常是對施工項目計劃工期內影響其成本變化的各個因素進行分析,比照近期已完工施工項目或將完工施工項目的成本(單位成本),預測這些因素對工程成本中有關項目的影響程度,預測出工程的單位成本或總成本。

(二)施工成本計劃

施工成本計劃是以貨幣形式編制施工項目在計劃期內的生產費用、成本水平、成本降低率以及為降低成本所採取的主要措施和規劃的書面方案,它是建立施工項目成本管理責任制、開展成本控制和核算的基礎,它是該項目降低成本的指導文件,是設立目標成本的依據。可以說,成本計劃是目標成本的一種形式。施工成本計劃應滿足以下要求:

(1)合同規定的項目質量和工期要求;

(2)組織對施工成本管理目標的要求;

(3)以經濟合理的項目實施方案為基礎的要求

(4)有關定額及市場價格的要求。

施工成本計劃的具體內容如下:

1.編制說明

指對工程的範圍、投標競爭過程及合同條件、承包人對項目經理提出的責任成本目標、施工成本計劃編制的指導思想和依據等的具體說明。

2.施工成本計劃的指標

施工成本計劃的指標應經過科學的分析預測確定,可以採用對比法、因素分析法等進行測定。

施工成本計劃一般情況下有以下三類指標:

成本計劃的數量指標,如:

按子項彙總的工程項目計劃總成本指標;

按分部彙總的各單位工程(或子項目)計劃成本指標;ˉ

按人工、材料、機械等各主要生產要素計劃成本指標。

(2)成本計劃的質量指標,如施工項目總成本降低率,可採用:

設計預算成本計劃降低率主設計預算總成本計劃降低額/設計預算總成本

責任目標成本計劃降低率=責任目標總成本計劃降低額/責任目標總成本

(3)成本計劃的效益指標,如工程項目成本降低額:

設計預算成本計劃降低額一設計預算總成本一計劃總成本

責任目標成本計劃降低率=責任目標總成本一計劃總成本

3.按工程量清單列出的單位工程計劃成本彙總表

4.按成本性質劃分的單位工程成本彙總表

根據清單項目的造價分析,分別對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措施費、企業管理費和稅費進行彙總,形成單位工程成本計劃表。

項目計劃成本應在項目實施方案確定和不斷優化的前提下進行編制,因為不同的實施方案將導致直接工程費、措施費和企業管理費的差異。成本計劃的編制是施工成本預控的重要手段。

因此,應在工程開工前編制完成,以便將計劃成本目標分解落實,為各項成本的執行提供明確的目標、控制手段和管理措施。

(三)施工成本控制

施工成本控制是指在施工過程中,對影響施工成本的各種因素加強管理,並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將施工中實際發生的各種消耗和支出嚴格控制在成本計劃範圍內,隨時揭示並及時反饋,嚴格審查各項費用是否符合標準,計算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之間的差異並進行分析,進而採取多種措施,消除施工中的損失浪費現象。

建設工程項目施工成本控制應貫穿於項目從投標階段開始直至竣工驗收的全過程,它是企業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環節。施工成本控制可分為事先控制、事中控制(過程控制)和事後控制。在項目的施工過程中,需按動態控制原理對實際施工成本的發生過程進行有效控制。

合同文件和成本計劃是成本控制的目標,進度報告和工程變更與索賠資料是成本控制過程中的動態資料。

成本控制的程序體現了動態跟蹤控制的原理。成本控制報告可單獨編制,也可以根據需要與進度、質量、安全和其他進展報告結合,提出綜合進展報告。

成本控制應滿足下列要求:

(1)要按照計劃成本目標值來控制生產要素的採購價格,並認真做好材料、設備進場數量和質量的檢查、驗收與保管。

(2)要控制生產要素的利用效率和消耗定額,如任務單管理、限額領料、驗工報告審核等。同時要做好不可預見成本風險的分析和預控,包括編制相應的應急措施等。

(3)控制影響效率和消耗量的其他因素(如工程變更等)所引起的成本增加。

(4)把施工成本管理責任制度與對項目管理者的激勵機制結合起來,以增強管理人員的成本意識和控制能力。

(5)承包人必須有一套健全的項目財務管理制度,按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對項目資金的使用和費用的結算支付進行審核、審批,使其成為施工成本控制的一個重要手段。

(四)施工成本核算

施工成本核算包括兩個基本環節:一是按照規定的成本開支範圍對施工費用進行歸集和分配,計算出施工費用的實際發生額;二是根據成本核算對象,採用適當的方法,計算出該施工項目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施工成本管理需要正確及時地核算施工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計算施工項目的實際成本。施工項目成本核算所提供的各種成本信息,是成本預測、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各個環節的依據。

施工成本一般以單位工程為成本核算對象,但也可以按照承包工程項目的規模、工期、結構類型、施工組織和施工現場等情況,結合成本管理要求,靈活劃分成本核算對象。施工成本核算的基本內容包括:

(1)人工費核算;

(2)材料費核算;

(3)週轉材料費核算;

(4)結構件費核算;

(5)機械使用費核算;

(6)其他措施費核算;

(7)分包工程成本核算;

(8)間接費核算;

(9)項目月度施工成本報告編制。

施工成本核算制是明確施工成本核算的原則、範圍、程序、方法、內容、責任及要求的制度。項目管理必須實行施工成本核算制,它和項目經理責任制等共同構成了項目管理的運行機制。組織管理層與項目管理層的經濟關係、管理責任關係、管理權限關係,以及項目管理組織所承擔的責任成本核算的範圍、核算業務流程和要求等,都應以制度的形式作出明確的規定。

項目經理部要建立一系列項目業務核算臺賬和施工成本會計賬戶,實施全過程的成本核算,具體可分為定期的成本核算和竣工工程成本核算,如:每天、每週、每月的成本核算。定期的成本核算是竣工工程全面成本核算的基礎。

形象進度、產值統計、實際成本歸集三同步,即三者的取值範圍應是一致的。形象進度表達的工程量、統計施工產值的工程量和實際成本歸集所依據的工程量均應是相同的數值。

對竣工工程的成本核算,應區分為竣工工程現場成本和竣工工程完全成本,分別由項目經理部和企業財務部門進行核算分析,其目的在於分別考核項目管理績效和企業經營效益。

(五)施工成本分析

施工成本分析是在施工成本核算的基礎上,對成本的形成過程和影響成本升降的因素進行分析,以尋求進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徑,包括有利偏差的挖掘和不利偏差的糾正。施工成本分析貫穿於施工成本管理的全過程,其是在成本的形成過程中,主要利用施工項目的成本核算資料(成本信息),與目標成本、預算成本以及類似的施工項目的實際成本等進行比較,瞭解成本的變動情況,同時也要分析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對成本的影響,系統地研究成本變動的因素,檢查成本計劃的合理性,並通過成本分析,深人揭示成本變動的規律,尋找降低施工項目成本的途徑,以便有效地進行成本控制。成本偏差的控制,分析是關鍵,糾偏是核心,要針對分析得出的偏差發生原因,採取切實措施,加以糾正。

成本分析的方法可以單獨使用,也可結合使用。尤其是在進行成本綜合分析時,必須使用基本方法。為了更好地說明成本升降的具體原因,必須依據定量分析的結果進行定性分析。

成本偏差分為局部成本偏差和累計成本偏差。局部成本偏差包括項目的月度(或周、天等)核算成本偏差、專業核算成本偏差以及分部分項作業成本偏差等;累計成本偏差是指已完工程在某一時間點上實際總成本與相應的計劃總成本的差異。對成本偏差的原因分析,應採取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

(六)施工成本考核

施工成本考核是指在施工項目完成後,對施工項目成本形成中的各責任者,按施工項目成本目標責任制的有關規定,將成本的實際指標與計劃、定額、預算進行對比和考核,評定施工項目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和各責任者的業績,並以此給以相應的獎勵和處罰。通過成本考核,做到有獎有懲,賞罰分明,才能有效地調動每一位員工在各自施工崗位上努力完成目標成本的積極性,為降低施工項目成本和增加企業的積累,做出自己的貢獻。

施工成本考核是衡量成本降低的實際成果,也是對成本指標完成情況的總結和評價。

成本考核制度包括考核的目的、時間、範圍、對象、方式、依據、指標、組織領導、評價與獎懲原則等內容。

以施工成本降低額和施工成本降低率作為成本考核的主要指標,要加強組織管理層對項目管理部的指導,並充分依靠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的經驗和智慧,防止項目管理在企業內部異化為靠少數人承擔風險的以包代管模式。成本考核也可分別考核組織管理層和項目經理部。

項目管理組織對項目經理部進行考核與獎懲時,既要防止虛贏實虧,也要避免實際成本歸集差錯等的影響,使施工成本考核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在此基礎上兌現施工成本管理責任制的獎懲或激勵措施。

施工成本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的。成本預測是成本決策的前提,成本計劃是成本決策所確定目標的具體化。成本計劃控制則是對成本計劃的實施進行控制和監督,保證決策的成本目標的實現,而成本核算又是對成本計劃是否實現的最後檢驗,它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又對下一個施工項目成本預測和決策提供基礎資料。成本考核是實現成本目標責任制的保證和實現決策目標的重要手段。

二、如何掌握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為了取得施工成本管理的理想效果,應當從多方面採取措施實施管理,通常可以將這些措施歸納為組織措施、技術措施、經濟措施、合同措施。

(—)組織措施

組織措施是從施工成本管理的組織方面採取的措施。施工成本控制是全員的活動,如實行項目經理責任制,落實施工成本管理的組織機構和人員,明確各級施工成本管理人員的任務和職能分工、權利和責任。施工成本管理不僅是專業成本管理人員的工作,各級項目管理人員都負有成本控制責任。

組織措施的另一方面是編制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計劃,確定合理詳細的工作流程。要做好施工採購規劃,通過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合理使用、動態管理,有效控制實際成本;加強施工定額管理和施工任務單管理,控制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消耗;加強施工調度,避免因施工計劃不周和盲目調度造成窩工損失、機械利用率降低、物料積壓等而使施工成本增加。成本控制工作只有建立在科學管理的基礎之上,具備合理的管理體制,完善的規章制度,穩定的作業秩序,完整準確的信息傳遞,才能取得成效。組織措施是其他各類措施的前提和保障,而且一般不需要增加什麼費用,運用得當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技術措施

施工過程中降低成本的技術措施,包括如進行技術經濟分析,確定最佳的施工方案。結合施工方法,進行材料使用的比選,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過代用、改變配合比、使用添加劑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的費用。確定最合適的施工機械、設備使用方案。結合項目的施工組織設計及自然地理條件,降低材料的庫存成本和運輸成本。先進的施工技術的應用,新材料的運用,新開發機械設備的使用等。在實踐中,也要避免僅從技術角度選定方案而忽視對其經濟效果的分析論證。

技術措施不僅對解決施工成本管理過程中的技術問題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對糾正施工成本管理目標偏差也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運用技術糾偏措施的關鍵,一是要能提出多個不同的技術方案,二是要對不同的技術方案進行技術經濟分析。

(三)經濟措施

不懂施工成本控制的任務?如何掌握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經濟措施是最易為人們所接受和採用的措施。管理人員應編制資金使用計劃,確定、分解施工成本管理目標。對施工成本管理目標進行風險分析,並制定防範性對策。對各種支出,應認真做好資金的使用計劃,並在施工中嚴格控制各項開支。及時準確地記錄、收集、整理、核算實際發生的成本。對各種變更,及時做好增減賬,及時落實業主簽證,及時結算工程款。

通過偏差分析和未完工工程預測,可發現一些潛在的問題將引起未完工程施工成本增加,對這些問題應以主動控制為出發點,及時採取預防措施。由此可見,經濟措施的運用絕不僅僅是財務人員的事情。

(四)合同措施

採用合同措施控制施工成本,應貫穿整個合同週期,包括從合同談判開始到合同終結的全過程。首先是選用合適的合同結構,對各種合同結構模式進行分析、比較,在合同談判時,要爭取選用適合於工程規模、性質和特點的合同結構模式。其次,在合同的條款中應仔細考慮一切影響成本和效益的因素,特別是潛在的風險因素。通過對引起成本變動的風險因素的識別和分析,採取必要的風險對策,如通過合理的方式,增加承擔風險的個體數量,降低損失發生的比例,並最終使這些策略反映在合同的具體條款中。在合同執行期間,合同管理的措施既要密切注視對方合同執行的情況,以尋求合同索賠的機會;同時也要密切關注自己履行合同的情況,以防止被對方索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