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學學別人的孩子!」「你也學學別人的父母!」

“你學學別人的孩子!”“你也學學別人的父母!”

別低估語言的殺傷力

文 / 涼爽

“你怎麼這麼不聽話”,面對孩子的成績,其媽媽聲色俱厲地說道。

“我那麼愛你,你居然這樣對我,我一定不會放過你”,舉著刀子的年輕人對著伴侶聲嘶力竭地說。

“你是傻的,大家都不要跟他玩”,面對調皮的孩學生,老師奔潰地說。

每個人都聽到過類似這樣的語言暴力,又或者我們都曾經在充斥語言暴力的環境中長大的。

這些隨意脫口而出的話,初衷都是“苦口婆心為了你好”。恨鐵不成鋼,謾罵是運用激將法為了讓孩子上進,通過否定和比較來激發孩子發奮圖強,最後卻激發了孩子的痛苦。就像芒果臺《少年說》的一位女學生對著母親喊話“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看不到?”、“孩子不是隻有別人家的好”,母親在樓下的回答讓人無語:“我都是為你好”、“你要不打擊,你可能就有點飄”,什麼時候打擊教育成為了家長的武器;對伴侶表達過度的愛和控制,反過來成了恨;不讓一顆老鼠屎毀了一鍋粥,老師這麼做是為了班級的好。

不用一兵一卒一刀一槍,殺傷力卻極大。看不見流血也看不見外面有傷口,但是內心早已千瘡百孔。

我們對語言暴力習以為常,甚至熟視無睹。到了後來,我們自己也開始沿用語言暴力。

“你學學別人的孩子!”“你也學學別人的父母!”

“你學學別人的孩子!”“你也學學別人的父母!”

培養孩子要花很多心血,而毀掉他,很簡單

世界上永遠都有更加優秀的人,父母永遠把自己的孩子跟其他人對比,他們永遠都不會滿足於孩子目前的成就。打擊教育,就像知乎的回答裡說的,只有打擊,沒有教育。

瀋陽市心理研究所在調查研究青少年犯罪記錄時發現,童年受到精神虐待是致使青少年犯罪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他們讓找六位十六歲的在瀋陽看守所的男孩講述自己的故事:

“十二歲時,爸媽分開了,母親經常罵我,讓我去死。”

“說我沒用,是廢物。從來都沒誇過自己,我記得罵我最多的,就是豬腦子、豬腦子、豬腦子……”

“豬腦子” 、“廢物”、 “就知道吃” 、“丟人” 、“是人都比你強”、 “怎麼不去死”這幾個詞語一直在他們腦海中縈繞,最後成為他們行兇的利器。

“你學學別人的孩子!”“你也學學別人的父母!”

“你學學別人的孩子!”“你也學學別人的父母!”

“你學學別人的孩子!”“你也學學別人的父母!”

“你學學別人的孩子!”“你也學學別人的父母!”

“你學學別人的孩子!”“你也學學別人的父母!”

“你學學別人的孩子!”“你也學學別人的父母!”

“你學學別人的孩子!”“你也學學別人的父母!”

“你學學別人的孩子!”“你也學學別人的父母!”

在泰國一家超市,兒子沉迷遊戲,父親怒不可遏。“有種你就別活了!”順手將手槍上了膛放在櫃檯上,氣呼呼地轉身走了。

“行,是你叫我自殺的。”

兒子拿起手槍,對準自己的腦袋扣下了扳機。

很多人看了網上這個視頻,不寒而慄。

“你學學別人的孩子!”“你也學學別人的父母!”

“你學學別人的孩子!”“你也學學別人的父母!”

語言暴力對一個人的傷害有多大?

教育思想家約翰·洛克認為,打罵式教育養成的,只會是奴隸式的孩子。

兒童青少年的心智發育還不健全,特別是社會性發展還未完善,缺少理性判斷力,社會習得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因為從而信服成年人的負面評價,做出不理智的行為。有些話只是家長的氣話,但是孩子們會當真!可能耿耿於懷甚至蒙羞內疚。家長、同伴或老師實施的語言暴力傷害,會致使他們不再相信所有人,於是排斥冷漠的社會。

他們無從發洩,只能將負面的情緒積累或指向外界,採取極端方式來宣洩和反抗,如自殘、自殺等極端行,甚至會發展成為反社會人格,報復社會。

“你學學別人的孩子!”“你也學學別人的父母!”

“你學學別人的孩子!”“你也學學別人的父母!”

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接納自己教育方式的不完美

1、不能要求孩子必須完美,因為你本身也是不完美的父母。允許孩子犯錯,在孩子的發展路上,挫折是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不要將功勞歸於運氣,不要過分誇獎孩子的聰明,請肯定孩子的努力;

2、為人父母請好好學習情緒管理,情緒來源於你自己的認知,而非現實事件。如果口無遮攔說了不該說的話,比如“因為你不爭氣、成績差、沒有達到我們的要求,所以我生氣”,請你第一時間跟孩子道歉,好好解釋:“爸爸媽媽發脾氣罵人是因為自己的心情不好,而不是因為你的表現”;

3、鼓勵教育,父母和老師的鼓勵,讓孩子學會堅毅不放棄,有足夠的勇氣面臨下一個挑戰;

3、規則教育,與孩子協商某個行為的規則,溫和而堅定地執行;

4、榜樣教育,成為自律而堅毅的父母。

“你學學別人的孩子!”“你也學學別人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你給予他怨恨,對他施加暴力,於是,他學會了嫉恨別人,同樣用怨恨的態度對待其他人;你對他表達真切的愛,他接受了愛,也學會了愛別人。暴力教育對一個孩子來說,可能是毀滅性的。

無論採用何種教育方式,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是我們最終的教育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