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己何所不容?

布袋和尚: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己何所不容?

七茶,把生活泡出情懷

布袋和尚: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己何所不容?

布袋和尚,明州(寧波)奉化人,或謂長汀人,世人不知道他的族氏名字,自稱契此,又號長汀子。布袋和尚是彌勒佛的千萬化身之一,他身材矮胖、滿臉歡喜,平日以杖肩荷布袋雲遊四方,以禪機點化世人;他樂善好施、身懷絕技、除暴安良、讓眾生離苦得樂。

布袋和尚: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己何所不容?

智能尊者眼見人間生靈塗炭,遂立下“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宏願,然後轉世投胎,千百年來取代了佛教中正統的彌勒佛而名揚四海。

據說唐朝時,寧波奉化的龍溪上飄著一捆柴,柴上有一幼兒,有惻隱之心的人將其救起,只見孩子圓頭大耳、眉清目秀,對人咪咪發笑,人們愛不釋手,把孩子抱回家來。後來,這孩子長大剃度到香火鼎盛的嶽林寺。出家後,他總隨身帶著一個大布袋,人稱"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己何所不容?

這位彌勒化身的布袋和尚,時常勸化人們要忘卻煩惱,寬卻肚皮。他也時常手持藜杖、撒履閒行,應了佛法中的"萬法本空"之意。

布袋和尚: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己何所不容?

後代文人崇敬這位大師提寫了一幅對聯:

大肚能容,容世上難容之事;

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

這首婦孺皆知的句子讚頌了布袋和尚容人容事之雅量,但似乎並未悟得佛祖曠達襟懷。

試問塵世間,誰未做可笑之事,誰又能說自己不是可笑之人。寬厚的佛祖,曾幾何時譏笑過可笑之事可笑之人,何時不是以悲憫之心,善待芸芸眾生!

布袋和尚: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己何所不容?

他在後梁貞明二年(916年)三月三日,示寂於奉化嶽林寺東廡下石凳上,留有辭世偈: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偈畢安然而化。

此青瓷布袋和尚,質地純粹細嫩,豐光澤,布袋和尚面相圓潤,雙目微合帶笑,和藹可親,悠然自得,妙趣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