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場戈壁灘上的風花雪月

那一場戈壁灘上的風花雪月

賽前,各隊在玄奘之路石刻前合影。

那一場戈壁灘上的風花雪月

行進中的戈友隊伍。

那一場戈壁灘上的風花雪月

抵達終點的戈友與家人激動相擁。

那一場戈壁灘上的風花雪月

在比賽中,腳底打泡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

那一場戈壁灘上的風花雪月

殘奧會跳高冠軍侯斌(左)和殘障人士愛心跑團成員爾瑪阿依(右)行進在“玄奘之路”上。

“玄奘之路”商學院戈壁挑戰賽受熱捧 商界精英為何對虐心虐身之旅情有獨鍾

■ 本專題策劃 廣州日報記者 陳偉勝

本專題撰文/攝影 廣州日報記者 孫嘉暉

5月25日,第11屆“玄奘之路”商學院戈壁挑戰賽(簡稱戈11)在甘肅瓜州落下帷幕,最終有47支隊伍完成了112公里的艱苦跋涉,上海交大、長江商學院和廈門大學名列前3。唯一以女選手為主體的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隊也有不俗的表現,最終名列第11位。這項沒有獎金只有榮譽,參與感勝過名次的非主流競賽項目何以能在中國商界、路跑界引起如此強烈的反響?又如何成為體育、文化、商業完美融合的典型案例?廣州日報記者前往甘肅瓜州,全程參與、直擊“戈11”如何將商界精英帶入虐心、虐身的極限軌道。

團體至上:“第六人”決定全隊成績

“當我看到一名戈友(參加戈壁挑戰賽的選手也被稱為‘戈友’)‘拉爆’了,被隊友攙扶著走向終點,我的眼淚就止不住掉下來……”廈門大學B隊的素然告訴記者,她去年參加了A隊比賽,協助廈大歷史性地獲得第一名,作為冠軍戈友,看到這樣的一幕,她感同身受。的確,為了這一場4天3夜的比賽,每名參賽者都付出了時間、精力和金錢的代價。

“這是廈大第6次參加戈壁挑戰賽,之前5屆我們分別獲得第8、第5、第4、第3和冠軍。”廈大領隊韓孝亮告訴記者,隊伍從參賽之初就站在很高的起點上,每年都有進步,“當然,這個過程當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像今年我們直到3月才最終確定A隊參賽名單,競爭相當激烈。”據介紹,廈門大學甚至專門組建了一支60人的戈壁挑戰賽隊伍,供每年參賽備選。

北京科技大學本屆比賽則遭遇了嚴重的危機,共有8人報名參賽,但兩個比賽日下來已經有3人因故退賽,隊伍陷入了不足6人無法擁有總成績的境地。“我們有2人中暑,1人半月板受傷。”北科大戈友劉忠禮不無遺憾地說。根據規則,每個賽段都以第6名完賽選手的成績作為隊伍當天的總成績,這也意味著北科大隊已經不會有總成績。即便如此,剩餘的5名隊員還是堅持走完了全程。

“一支隊伍要想脫穎而出,不是靠某一個人跑多快,而是要所有人圍繞最佳第六人出謀劃策,每場比賽的作戰計劃都在改變。”韓孝亮說,“這個規則很有意思,它照顧到了性別、年齡的差別,同時主張團隊協作精神,這也是我們最看重的。來到我的隊裡,就要服從集體,一切從團隊利益出發,不管你身家多少,也不管你名頭多大。”

“燒錢”運動:每人每年砸10萬元“跑戈”

毫無疑問,戈壁挑戰賽是一項非常高端的賽事,賽事服務團隊、設備資源投入在國內都是史無前例的。

相比普通城市馬拉松100元左右的報名費,要想完成4天3夜的A、B隊戈壁挑戰賽,首先要支付高達1.6萬元的報名費,而C隊一天的體驗活動,報名費也要6000元,還不包括差旅費。據粗略估算,賽事組織者僅報名費一項就有約2000萬元的收入。

“實際上,由於前些年參與人數沒有這麼多,投入資源並不少,賽事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但藉助近年來國內的路跑熱潮,戈壁挑戰賽迎來了快速發展的契機。”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新華社資深記者徐殿龍表示,這樣一項高規格的大型賽事,其運營管理本身與EMBA企業管理非常吻合,商業模式和前景值得仔細研究。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很多隊伍為了在比賽中取得好名次,不惜賽前耗費巨資到瓜州進行考察探路,通常會有2~3次,加上平時拉練、購置裝備、聘請教練等方面的費用,每名隊員為了一屆戈壁挑戰賽要投入10萬元之巨。

在沒有拉到商業贊助的情況下,這筆錢是要選手自付的。顯然,對於草根跑者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因此,目前戈壁挑戰賽基本上是以一線城市和東部發達地區高校為主體。

一生一次:文化傳承的獨特魅力

“玄奘之路”商學院戈壁挑戰賽共設A、B、C三個組別,其中A隊為計時競技組,B隊為完賽挑戰組,A、B兩隊的線路一致,都是為期4天的比賽,而C隊則只有為期一天的體驗。

為避免選手因為對線路熟悉程度不同而導致的不公平,每名選手只能參加一屆A隊比賽,且參加過B隊比賽的選手不能升級為A隊,A隊選手可以降級參加B隊和C隊的比賽,C隊也可以升級為A隊。基於此,各隊都會將為後面的大賽儲備的人才放在C隊進行體驗考核,能進入A隊也成為一種崇高的榮譽。

“這些年,我們所做的一切,最突出的體現是‘傳承’。”廈大領隊韓孝亮告訴記者,“我參賽時,老戈友無私地將他們的經驗傳授給我,現在我們再將這些教給‘戈11’的隊友,這種文化的傳承非常有意義。”

“戈壁挑戰賽被賦予‘玄奘之路’的文化內涵,成為最吸引人的地方。”中山大學EMBA部主任蔡榮鑫表示,“玄奘去西天取經,歷經磨難修成正果,這與商學院學生管理企業、挑戰自我的經歷非常契合。”

這種傳承還體現在對下一代的正面感染和影響上。在比賽現場,記者看到,當老戈友抵達終點,親赴現場加油助威的妻子和孩子將花環戴在他的脖頸,一家人激動地相擁而泣。親情的融入,將這種極限挑戰的意義放大,影響下一代的成長,輸出了正能量。

當然,也有學者表達了擔憂,認為戈壁挑戰賽現在過於商業化,“讓人感覺就是‘虐’一場走人,沒有觸摸到玄奘前往西天求取真經過程中的歷史與文化;如果將歷史與現實融合,而不是將玄奘符號化,給人的影響和震撼或許會更大。”

記者手記

一群“大孩子”的成人禮

■ 孫嘉暉

走出茫茫戈壁,我們都是姐妹兄弟。

是啊,這是一段同甘共苦的旅程。4天3夜,風餐露宿,長途奔襲112公里,駱駝刺、鹽鹼地、礫石、沙土……被各種地貌虐一遍,走出戈壁,擤下鼻涕,半管黃沙,半管幹血。

由於水資源稀缺,“戈11”組委會全程只提供飲用水,並聲明“禁止洗漱”,這也意味著,洗澡、洗臉、刷牙都成為奢望。

事實上,在蒸發量極大的戈壁灘,能量消耗巨大,身體機能也會作出應急反應,大小便次數明顯減少,經過4天3夜的“折磨”,每個人都成了“黑包公”,體形消瘦一圈,對於減肥一族來說,“虐”一把的成果相當豐碩。

終點衝刺的一剎那,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這些商界老闆們是用生命在奔跑,這種不顧一切的“瘋狂”令人肅然起敬,誰說只有草根跑者才能拼?“土豪”也可以。

但是,還是會有很多人表示不解:這些身家不菲的商界精英,為啥獨愛戈壁挑戰賽?

來自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的韓濤笑著說:“當地老鄉說我們這一幫都是神經病,花錢買罪受……戈壁露營,我半夜被凍醒了。”不過,他話鋒一轉:“這裡的艱苦條件超乎想象,為了挑戰自己,我們做了半年的準備工作,我的體重降了近20公斤,這些苦是我們以往嘗不到的,這也是我們成長、成熟過程中的一次‘成人禮’。”

一言以蔽之,商界精英來戈壁灘“虐自己”,目的就是挑戰身體和意志力極限,看看自己還有啥潛力可以挖掘。

從這個意義上看,我們可以暫且忽略他們的顯赫的財富、地位,他們就是一群玩瘋了的孩子,需要這樣一場“成人禮”。

來自福建漳州的老範,此次作為觀摩嘉賓參與了“戈11”,他更認同的觀點是:“參賽選手大多是40歲左右,沒有吃過什麼苦,事業順利,生活富足了,他們就有更高的精神追求。”“玄奘之路”戈壁挑戰賽,正好滿足了他們探索未知領域的需求。

以玄奘之名,重走西天取經路,這其中融入了豐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這一點顯然超出了任何一場馬拉松賽事或徒步活動。更關鍵的是,賽事組委會在遊戲規則的制定上頗下了一些功夫,這是一場沒有獎金、只為榮譽而戰的挑戰,每隊10人參賽取第6名的成績,也更強調團隊精神,這是對商界精英、企業掌舵人發號施令式的企業管理方式的一次顛覆。也這正是令人從感興趣到著迷的關鍵。

2006年至今,“玄奘之路”商學院戈壁挑戰賽共舉辦了11屆,從最初的6所高校數十人參賽,發展到現在的49所高校2100餘人,而且基於“玄奘之路”還衍生出諸如戈壁成人禮之類的主題活動,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參與。

去年,戈壁挑戰賽的發起者、前央視名嘴曲向東的公司在新三板上市,可謂“十年磨一劍”,商業模式已然成型。在近年來的路跑熱潮中,戈壁挑戰賽獨樹一幟。用曲向東的話說:“我們做賽事肯定不是最好的,但我們是將賽事、旅遊、文化結合得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