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寒門的她考707分,不是爲了和你在北大一起喝咖啡

來自寒門的她考707分,不是為了和你在北大一起喝咖啡

最近一篇“感謝貧窮”的文章火了整個網絡,作者王心儀以707的高分考入北大,用實際行動回擊了“窮孩子考不上清華北大”的觀點。王心儀出生在棗強縣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媽媽體弱多病,常年在家照顧患有高血壓、哮喘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姥爺。家中有兩個弟弟,大弟弟即將升入高三,小弟弟還沒有上小學。一家六口全靠家中的五畝地和爸爸外出做零活補貼家用。

從小學開始,王心儀就主動幫爸爸媽媽承擔家務,經常會下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餵雞割草,採摘棉花,放羊,春耕時幫媽媽在田間犁地,她在前面拉,媽媽在後面推,深一腳,淺一腳,稚嫩的肩膀過早地幫父母一起扛起家庭的重擔。

她在“感謝貧窮”這篇文章中寫道: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感謝貧窮,你讓我領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讓我能夠零距離地接觸自然的美麗與奇妙,享受這上天的恩惠與祝福。我是土地的兒女,也深深地愛戀著腳下堅實而質樸的黃土地。我從卑微處走來,亦從卑微之處汲取生命的養分。

感謝貧窮,你讓我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來自真理與智慧的光明,終於透過心靈中深深的霧靄,照亮了我幼稚而懵懂的心。貧窮可能動搖許多信念,卻讓我更加執著地相信,知識的力量。

貧窮的出身絲毫沒有減弱王心儀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心,學理科的她有著細膩而堅韌的文筆,課外閱讀量大的驚人,文學功底相當深厚。在填報志願的那一刻,她追隨自己的心,對人文的熱愛使她成功的進入北大文學系,誰說農村的孩子不能追求自己的興趣和理想?

網友看到這裡,會認為這是一個用生命書寫的絕地反擊的故事,這是一個用信念挑戰上天關於命運安排的瘋狂競技,王心儀成功的詮釋了什麼是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翻看文章的留言區,不論在什麼媒體,總有一些網友感動之餘會替王心儀擔心,不同的聲音包括“好大學不等於成功”、“人生唯一的高光時刻”、“考上北大能在北京買房麼”、“成績好也無法掙脫階層的烙印”、“去了北京就知道707分也不過是螻蟻”、“考上北大是成功的第1步,但成功一共需要10000步”……

滿滿的酸葡萄心理,我們不用去管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對窮人要求如此苛刻,評價如此呆板。就拿王心儀的文筆和追隨自己興趣(以理科生身份考入北大文學系)這兩件事來看,王心儀已經超過了很多城市的孩子,至少她對生活的敏感度、對文字的把控力、對理想的堅持、積累的閱讀量已經超過一些自媒體大V。難道北大文學系沒有一個優秀的作家、企業家、自媒體大V會在未來幫助王心儀進步麼?

農村的孩子如果只是傻學,現如今確實難以進入清華北大這樣的高校,但像王心儀這樣,幫助一家人去和政府打交道申請貧困金,每個暑假去教育機構做輔導員賺取生活費,農忙時幫助父母做農活,同時,學習不耽誤,理想沒放下,堅持大量的課外閱讀,成績一路拔尖,很難想象她不會逆襲。或許她完全不懂什麼是愛馬仕、古馳,不認識白富美開的敞篷跑車,沒見過抖音上推開門就是大海的房子,但她完全不需要懂這些,繼續愛她的人文就行。互聯網時代,父母不是高管也可以某一個高薪的職位,有一技之長總會有用武之地。如果未來再出彩一些,去“得到”開課或者做自媒體應該能解決北京的房子吧,很難想象這種閱讀量和文筆在北大怎會遇不到伯樂。

“我奮鬥了18年只為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這種思維的枷鎖在“得到”裡被萬維剛、薛兆豐、寧向東等等大牛批判了無數次,他們通通認為這個時代是最好的時代。如果你非要說,赤貧階級只有幹成美國上市公司CEO才叫逆襲,那階層早就鋼化了(比固化還嚴重100倍)。從種地到有了人文的興趣和對理想的追求就是逆襲,從被人接濟到影響他人或幫助他人就是逆襲,從農村帶著理想到北京進入最好的高校學習就是逆襲,再差去一家高薪的創業公司做核心員工,相比於不識字在家種地的父母難道不是逆襲麼?

相信王心儀一直都知道,考707分,不是為了和城市的孩子在北大一起喝咖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