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留學生登山遭遇意外,接二連三的事故爲何不能阻止人們腳步

曾經的這裡是徒步者的人間天堂,如今的這裡是嶽青(音譯Yue Qing)最後離開的地方。

上週三,22歲的中國留學生嶽青,背上行囊,整裝待發,想要在雷尼爾國家公園(MountRainier National Park)進行她的又一次徒步冒險。

中國女留學生登山遭遇意外,接二連三的事故為何不能阻止人們腳步

圖源: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結束這次旅行後,她還要回到華盛頓州立大學,完成她的研究生學位。

但是一切都停止在7月25日這一天。

白河(White River)是雷尼爾國家公園北環登山道的必經之路。這條白色的冰川河流是公園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河流從冰川腳下的冰洞流出,每年夏天匯入普牙盧普河(Puyallup River)。

當天,嶽青沿著北環登山道徒步,走到白河的西岔口的時候,她試圖穿過河流,走到對岸,但卻被湍急的水流捲入河中。

中國女留學生登山遭遇意外,接二連三的事故為何不能阻止人們腳步

(圖中紅圈為疑似案發地點)

沿途的登山者稱,他們看到了嶽青被沖走,但是由於水流太急無法施救,最後也不知道她衝到哪裡。

在警方直升機和地面搜索人員的共同努力之下,嶽青的屍體終於在週五(7月27日)被找到。

但這距她被沖走已經過去整整2天。

沒有人知道,這場意外來臨時,嶽青是一個人,還是和同伴一起。

她的生命在22歲這一年,永遠停留在了風景如畫的雷尼爾國家公園。

中國女留學生登山遭遇意外,接二連三的事故為何不能阻止人們腳步

圖源:tylerwestcott

嶽青本科畢業於蘭州科技大學營養學專業,2017年進入華盛頓州立大學(WSU)攻讀園藝專業的研究生。

遇難時,她正在華盛頓州的Prosser城進行園藝研究。

中國女留學生登山遭遇意外,接二連三的事故為何不能阻止人們腳步

圖源:family.wsu.edu

在得知嶽青遇難的第一時間,華盛頓州立大學農業學院的負責人Richard T. Koenig便以郵件的方式,向全校師生公佈了這個不幸的消息。

郵件中寫到:“她是一個明亮、充滿活力的女孩子。這場意外對於嶽青的家庭和WSU所有認識她的老師和同學,都是一次毀滅性的損失。”

嶽青的前室友張歡(音譯Zhang Huan)告訴《南華早報》的編輯,嶽青酷愛戶外活動。“她充滿活力,總是希望去探索自然界發生的一切。我特別喜歡和她做室友的日子。”

面對這次意外,雷尼爾國家公園也深表惋惜。負責人Chip Jenkins重申了該地區徒步旅行的危險性。

“每年的這個時候,徒步穿過河流會是極度危險的。即使是擁有知識、技能和多年豐富經驗的徒步旅行者,也要對這些寒冷,迅速流動的水域高度警惕。”

中國女留學生登山遭遇意外,接二連三的事故為何不能阻止人們腳步

嶽青的死亡已經不是中國留學生第一次在美國登山時遭遇意外。

去年5月份,一名27歲的中國女留學生Cindy Qiu在加利福尼亞州攀登惠特尼山時不幸遇難。其遺體被發現位於一處冰瀑下方,警方認為她從約18米高處摔下身亡。

中國女留學生登山遭遇意外,接二連三的事故為何不能阻止人們腳步

圖源:僑報

美國共有59個國家公園,每年夏天,都是國家公園的旅遊旺季。

根據美國NationalPark Service官網的數據顯示,平均每年有120-140人死於園內(不包括自殺)。

中國女留學生登山遭遇意外,接二連三的事故為何不能阻止人們腳步

圖源:National Park Service

溺水更是目前國家公園死亡的最常見原因。從2007年到2013年七年間,溺水總數,包括船隻,皮划艇和漂流事件,共計365人。

中國女留學生登山遭遇意外,接二連三的事故為何不能阻止人們腳步

圖源: Fox News

2015年7月,來自湖北在黃石公園打短期工的21歲學生(Feiyang)在園內一條河中游泳時被捲走。

當時他和兩名同伴在黃石河交匯的小溪游泳,卻被急流推離岸邊。期間他拼命想游到岸邊,卻無奈溪水太過湍急,最終被捲入急流。當時園內派出大量人員和直升機搜救,卻一無所獲。

中國女留學生登山遭遇意外,接二連三的事故為何不能阻止人們腳步

圖源:新浪

對於美國國家公園每年兩億八千萬的遊客總數來說,120-140的死亡人數只是九牛一毛,但是我們仍然不能對安全掉以輕心,因為有時候一切都在意料之外。

(小編去黃石公園之前,真的是很怕被熊一掌拍死啊!)

同樣是在2015年,黃石公園又發生了一起悲劇——

灰熊咬人致死

中國女留學生登山遭遇意外,接二連三的事故為何不能阻止人們腳步

圖源:來自網絡

63歲的Lance Crosby來自蒙大拿州,是園內急救診所的工作人員,已經在黃石工作了5季。他本身是經驗豐富的遠足者,經常在出事的大象環道(ElephantBack Loop Trail)上遠足,對那一帶非常熟悉。

中國女留學生登山遭遇意外,接二連三的事故為何不能阻止人們腳步

圖源:Daily Mail

遇難當天,他被一頭成年母灰熊及一隻熊仔攻擊並咬死。根據死者前臂的防禦性傷口來看,他和熊搏鬥過,但最終難逃熊口。當人們發現他時,部分屍體已經被吃掉。

中國女留學生登山遭遇意外,接二連三的事故為何不能阻止人們腳步

雖然意外事故一次一次警笛長鳴,但依然不能阻止戶外運動愛好者們的腳步和野心。

人為什麼要去徒步?

因為喜歡。

人為什麼要去登山?

因為山在那裡。

說到戶外運動引發的意外,就不能不提到“神女峰”。

她是所有戶外愛好者的終極勝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墳場。

中國女留學生登山遭遇意外,接二連三的事故為何不能阻止人們腳步

(珠峰死亡遇難圖分佈情況)

圖源:雪花新聞

沒人知道珠峰上到底有多少屍體。他們或深陷冰縫之中,或永埋積雪之下,其中有不少人離山頂只有幾百英尺。

2006年5月15日,34歲的登山者David Sharp在珠峰的Green Boot Cave附近雙臂抱膝,坐下休息,但是從此再也沒能站起來。

在他在生死邊緣掙扎時,曾有四十幾位登山者路過。但他們卻都只顧衝頂,沒有一人伸出援手。

當人們發現Sharp遇難時,已經是9個小時之後。

那時他已經沒了呼吸,身體凝固在距離頂峰只有幾百米的地方。

中國女留學生登山遭遇意外,接二連三的事故為何不能阻止人們腳步

(坐在路邊的Sharp)

圖源:The Post-Mortern Post

新西蘭探險家艾德蒙·希拉里在得知這件事後非常生氣。

他說: 如果你遇到有人急需幫助,而你尚有餘力,那你有義務儘可能的幫他撤下,衝頂的目標應當變成第二位。

中國女留學生登山遭遇意外,接二連三的事故為何不能阻止人們腳步

(圖左為艾德蒙·希拉里)

圖源:Times

但是有時候,惡劣的天氣,隨時而來的暴風雪,還有稀薄的氧氣,讓人想幫助卻無法施以援手。

每年,數以百計的遇難事故觸目可及,他們以最殘酷的方式,提醒著人們自然的威嚴。

有人說,避免危險發生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去。

不去徒步,不去登山、不去無人區。

不去歷險,就不會遇難。

可為什麼還會有數以萬計的人去冒險?

11歲的Paul曾經給出了答案。

Paul 的父母Francys夫婦似乎有預感他們自己將在珠峰之行中遇難,臨行前,他們將去與不去的決定權交到了Paul手中。

Paul說:如果我不讓你去,那等你老了,坐在搖椅裡,你肯定會遺憾地重複:“我當時應該去的。” 我不希望因為自己而剝奪掉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那部分。

海明威在《乞力馬紮羅的雪》中寫到,山頂有一隻被凍住的美洲豹。

中國女留學生登山遭遇意外,接二連三的事故為何不能阻止人們腳步

(乞力馬扎羅山)

圖源:Canarias7

很多人說這是海明威的杜撰。

到底這隻豹存不存在,只有去過才知道。

也許這就是戶外探險的魅力所在吧。

因為生命中有些時刻,我們不得不出發。

但一定不要忘了在路上,只顧前行,忘了生命的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