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捐60億做慈善 想不到美的創始人竟然小學畢業

何享健小學畢業,但建立的美的現市值在千億左右,應該講又創造了一箇中國奇蹟。一般人不太瞭解這個何老闆,因為他非常低調,幾乎跟國內企業家沒什麼來往,也很少接受媒體的採訪,更不參加各種論壇,最近引起關注是因為他做慈善捐贈,他捐了美的1億的股票,再加上20多億的現金,總共是60億,這筆巨資引起了大家強烈的關注,大家會看何享健究竟是個什麼人?

他捐60億做慈善 想不到美的創始人竟然小學畢業

7月25日上午,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在廣東佛山市順德區公佈 60億元慈善捐贈計劃。75歲的何享健捐出其持有的1億股美的集團股票和 20億元現金,注入其擔任榮譽主席的廣東省和的慈善基金會,用以支持在佛山本土乃至全省全國的精準扶貧、教育、醫療、養老、創新創業、文化傳承等多個領域的公益慈善事業發展。

從 23人小廠到千億集團,何享健帶領美的走過了中國家電業走過的所有的路,幾乎沒走錯過一步。而在將企業交給職業經理人後,他潛心慈善,開始了一個成功企業家對社會的回饋。

何享健,1942年出生於廣東順德,小學畢業,務過農、進過工廠,後來成了北滘[jiào]鎮的街道幹部,計劃經濟時代,街道辦幹部負責解決群眾就業,但北滘鎮上沒什麼企業,為了“生產自救”的念頭,1968年5月,何享健聯合23個居民,籌集5000元創辦了生產塑料瓶蓋的“北滘街辦塑料生產組”,何享健擔任組長。

這樣的生產組在當時屬於灰色地帶——歸屬集體經濟但又遊離於計劃體制之外,隨時都有被迫關門的風險。為了讓生產組運轉下去,何享健常年揹著產品坐火車奔往全國各地,因為沒有錢住旅館,澡堂和車站成了他的落腳點,隨身的紅糖水就是早餐。

此後12年間,這家小作坊一直在政策和經營的夾縫中艱難求存,到70年代末期,改革開放,港澳同胞回故鄉探親帶家電已成時尚,外商投資的合資企業大部分也選擇家電行業,風潮之下,何享健將小作坊變成了一個電器廠,從為當時的名牌“鑽石”電風扇生產配件,到仿造香港澳門市場上流行的“鴻運扇”,何享健開始了他的家電業之路,1981,工廠更名為順德縣美的風扇廠,何享健任廠長。

他捐60億做慈善 想不到美的創始人竟然小學畢業

兩次“全國第一”

順德是著名僑鄉,1970年代末期,港澳同胞回故鄉探親帶家電已成時尚,外商投資的合資企業大部分也選擇家電行業。風潮之下,何享健讓工人買回100套零件,組裝生產金屬電風扇。1980年11月,再次更名後的“順德縣北滘公社電器廠”生產出第一臺40釐米檯扇,命名為“明珠”牌。一年後,企業又變更為“順德縣美的風扇廠”,何享健任廠長,員工251人,年產風扇13167臺,總產值328.4萬元,利潤41.8萬元,經營狀況發生根本轉變。1984年,美的研製出全塑風扇,並在此後兩年的風扇大戰中脫穎而出。站穩腳跟的何享健又將目光投向空調。1985年4月8日,美的成立空調設備廠,但因超出當時消費水平,直到1987年仍無起色,每月產量長期在200臺左右徘徊。由於資金短缺,公司只得向員工幾千一萬地借錢渡過難關。直到1988年,美的獲得自營進出口權,產品進入海外市場,企業境況才得以改善。因為出口業務量暴增,美的在當年實現產值1.2億元,成為順德十家產值超億元的企業之一,其中出口創匯達810萬美元。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後,順德率先進行綜合配套改革,核心內容就是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在“靚女先嫁”的政策支持下,比美的規模大、牌子響的企業都在觀望推辭,何享健卻熱情積極,主動找政府要求試點,終於爭取到順德唯一的股份制試點名額,成為中國第一家完成股份制改造的鄉鎮企業。

這一年,美的銷售收入已經超過7億元。雖然何享健當時對股份制改造理解得並不深,也不太懂股票,但他敏銳意識到“一個企業的進步、規範需要股份制改造這種代表未來方向的手段”。他不無自得地說:“我這個人看問題一直比較超前,什麼事都要看得遠一點。”

1993年,美的登陸深交所,成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鄉鎮企業,成功募得12億資金。兩次“全國第一”,足證何享健的長遠眼光。

與很多白手起家的中國商人不同,73歲的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選擇在“企業外”培養自己的兒子。

何享健唯一的兒子何劍鋒,多年來無意涉足美的的經營,在2012年美的集團更朝換代中,僅以董事身份,位列在新一屆美的集團董事會的10名成員之一。但這一切,似乎並不阻礙何劍鋒在美的集團之外的商業江湖中“鋒芒畢露”。

8月初,低調匿身投資圈的何劍鋒,因為旗下4個基金賬戶被監管部門限制交易一事突然捲入做空漩渦。自此,何享健、何劍鋒父子多年來在金融領域的佈局浮出水面。相比利潤微薄、競爭激烈的家電製造業來說,何氏家族運籌帷幄,精心佈局的另一個“隱形美的”,前景似乎更為廣闊。

“美的絕不會做成家族企業。”早在將美的集團交班給職業經理人方洪波之前,何享健就多次在公開場合如是說。這種大度放權的管理方式,被業內視為家族企業轉型的典範。

但在現實裡,傳統的企業管理思維仍難以拋棄。退居幕後的何享健,仍然掌控著美的的戰略方向。而更鮮為人知的是,何家的子女雖然不直接參與經營,但在美的的生態鏈裡,他們的身影卻無處不在。

他捐60億做慈善 想不到美的創始人竟然小學畢業

何家的女人們

如果說何大少已經足夠神秘,那何享健身邊最為親近的三個更為低調的女人,同樣構成了美的財富的一部“外史”。

實際上,為了更好推進企業的現代化,早在1990年代初,何享健就勸退了在1968年跟他一起創業的元老們,有些文化程度不高的老戰友,無法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只得無奈離去,這當中就包括他的妻子、當時的倉庫管理員梁鳳釵。

在何氏家族中,何享健的兒媳、何劍鋒的妻子盧德燕雖然不參與企業管理,但卻作為股東獲得部分股權的傳承。

美的集團2015年一季報披露,美的集團控股股東為美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35.49%,美的控股由何享健實際控制,持股94.55%。美的控股剩餘的5.45%股份,則是由盧德燕持有,2009年,盧德燕就曾以19億元的身家躋身胡潤女富豪榜的第42位。

何享健的兩位女兒在家族中也佔據重要的地位。大女兒何倩嫦實際控制的合肥百年模塑科技有限公司,同時,何倩嫦與其妹妹何倩興,均為合肥市會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自然人股東。上述企業主要生產模具、塑膠製品,屬於美的集團的上游產業。

今年73歲的何享健在古稀之年放棄了美的集團的管理權。現在,雖然何享健仍是美的的控股股東,但除了把控集團大戰略方向之外,何享健對接班者方洪波管理能力給予了極大的信賴。何氏家族與美的集團逐漸弱化的現實,正是美的集團逐漸“去家族化”的證明。

“就美的集團本身的表現來說,經過近兩年的發展,健康程度是變高了,實際上何氏對美的的影響是在縮小,而不是在強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