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飛虎山看桂橋花海「蔡金權」

【作者簡介】蔡金權:男,湖北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黃岡市作家協會會員。現受聘於《中國報導》雜誌記者,黃岡日報浠水縣域的廣告宣傳代理。曾先後在各大新聞媒體發表通訊、報導、報告文學等300餘篇,已出版了《疾風勁草》新聞作品集《冷暖人生》散文集。

登飛虎山看桂橋花海

登飛虎山看桂橋花海「蔡金權」

2018年7月2日上午9時,我乘坐友人陳仁清的自駕車,從湖北省浠水縣城出發,順浠團公路向北慢進。在夏日的和風拂面中,透過搖下的車窗,看沿路的景物真不壞。浠水的仲夏,原是一幅天上樂園的景色。一路上沒有一塊荒土,都是綠的稻,綠的樹,綠的青山,偶然見些池塘,也都有粗大的荷葉裹著豔麗的荷花向行人露出歡樂的笑容。在浠團公路9公里向西北一個急彎路口拐進,我們就進了清泉鎮桂橋村。

登飛虎山看桂橋花海「蔡金權」

桂 橋 村

桂橋村背靠飛虎山,面向東南,全村覆蓋面積4385畝,山林2530畝,350戶人家,11個村民小組,1301人。

該村地貌以海拔295米的飛虎山為主,順主峰南向而下有發水堖,偉岸山,牛欄石山,田灣山。沿東而下有馬灣山,朴樹蕩,,金陵崗,兔子場,黃泥灣山,連二塘山。村兩邊的山脈大小山丘都包抄蓮花山,過去的老人稱這裡為蓮花地。全村農田少,山地多,地勢起伏不平,山丘坑凹相連,雜木叢生,青壯年都外出打工謀生,只有年少體弱的勞力留守農舍,守著雜草叢生的薄地度日。

登飛虎山看桂橋花海「蔡金權」

2015年,該村迎來了國家精準扶貧的燦爛陽光,清泉鎮黨委書記鄧中林調研了桂橋村的山山水水,從古至今的人文資源,根據該村的特殊地理位置,通過對外招商,引進了湖北國色農業生態有限公司。投資2400萬元,組織現代化的機械,剷刈穢草,伐去惡木,修環山連景水泥公路20餘公里。各個山衝築堤保水,各個山頂建水塔,電源線佈滿山邊地角。全村的惡山林,今日成了花帶坡地,分層環繞的美麗樂園,一座座漂亮的農家洋樓鑲嵌其中。

登飛虎山看桂橋花海「蔡金權」

飛 虎 山

這天,我們的車順著崎嶇陡峭的水泥山路開到了飛虎山,山上視野開闊,極目遠眺,浠水城區在薄霧籠罩中。我們沿著山脊,穿過茂密挺拔的松樹林海中間的一條古老棧道,見兩邊松林真是:“風來松濤生,風去松濤罷”。這時我腦海裡湧出宋代張倫的詞句:“割斷凡緣,心安神定,山中採藥修身命。青松林下茯苓多,白雲深處黃精盛。百味甘香,一身清淨。吾生可保長無病。八珍五鼎不須貪,渾濁亂人情性。”

飛虎山為浠水縣城北部屏障,山形如伏虎欲飛之勢。 歷代名人輩出,北宋名醫龐安時就出生在這裡,他生於北宋神宗年代,出自世醫名門。據《宋史•龐安時傳》載:“安時少聰穎,讀書過目輒記。”他深得家傳,仍感不足,以戰國名醫扁鵲為榜樣,攻讀《靈柩》、《難經》、《神農本草經》等醫學經典。對中醫診斷達到了“審而用之,順而治之”的造詣。儘管醫務繁忙,但仍手不釋卷,博覽醫書,集眾家之萃,採賢補闕,著作頗豐。有《本草補遺》《難經辨》《主對集》《傷寒總病論》《修治藥法》《龐氏家藏秘方》等十餘種。其中《傷寒總病論》於1956年出版,被列為國家權威醫學範本之一。

登飛虎山看桂橋花海「蔡金權」

今天這裡建有藥王廟以紀念北宋醫王龐安時,西南山凹有龐安時墓,墓側有古戲臺遺址。

家鄉的後人,為繼承先人龐公遺風,不屈不撓,前赴後繼,先後根據龐安時的祖傳秘跡,不斷開掘地方名產品,民國時期,浠城吳氏 香鋪根據其秘方,研發出“安息香”,一度不僅在國內佔有市場,而且遠銷東南亞各國,且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十四次獲得金質獎章。解放後,我縣不少有志之士踏著龐公的足跡,利用龐公的秘方,借引龐公的知名度,先後開發出了漢武帝藥枕,孔明七星枕,龐安時安神枕,保康靈茶,安時保健被,熱敷靈,理療帶,保健褲等系列產品,先後數十年風靡全國市場,有的還漂洋過海。

登飛虎山看桂橋花海「蔡金權」

今天的湖北國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一班人,一手拉著龐公,一手拉著市場,穿越歷史時空,在熱愛家鄉的一條共同願望中,又在龐公當年採藥和取水煎藥的地方,開發建設了中藥重要基料的牡丹、芍藥園共700畝,其遠見和韜略令人刮目相看。

翻開飛虎山的歷史,飛虎山不僅是藥王龐公的孕育地,也是社會活動家,熱愛民主人士等輩出的地方。當年龐安時在飛虎山下開藥鋪,遠近聞名。因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的蘇東坡,為治微疾首,特騎驢光顧於此,與龐安時結為同朝好友,他們在此共同品造出了康靈茶,東坡死後,龐安時為紀念其友情,將康靈茶改名為東坡茶。今天,當你信步登上飛虎山頂南側,在桂橋花海正面的一片山坡上,建有藥王谷山門,山門的對聯是:“蘇子踏香來,龐公鋤藥去”。這裡就是一代文豪蘇東坡和一代藥王龐安時在當年的古歲月裡結下深厚友誼的地方。

登飛虎山看桂橋花海「蔡金權」

明清時期,進浠水城沒有公路,只有飛虎山下一條重要的官馬道,因而飛虎山的特殊地理位置成了扼守浠城的戰略要地。今天,在飛虎山之巔的飛虎山古寨,就是當年大明的子民們為抗擊清軍,同仇敵愾共同建築的。它是當年抗擊清軍的圻黃四十八寨之一。飛虎寨有內寨和外寨,寨子裡還有戲臺,寨牆至今完好無損。

在飛虎山靠南側還有民國前民政總長湯化龍和原國民黨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之一的湯佩松的湯氏宗祠遺址,湯家在清代初年就是背靠飛虎山的風水,成為鄂東富甲一方的大戶。

登飛虎山看桂橋花海「蔡金權」

1938年10月17日至這年12月4日,日寇盤踞浠水縣城49天,在這49天裡,飛虎山至白石山一帶成了我黨抗日武裝力量抗擊日寇的前沿陣地。飛虎山下的曹門灣的蔡天民,時任縣中學校長,組織青年抗日救國會,這個灣的蔡硯龍,蔡光明都是時任縣城教師,他們積極參與,成立抗日宣傳隊,為我黨抗日武裝助威吶喊,組織浠、羅、英三縣青年、愛國人士為抗戰捐款捐糧,並組織青年及時參加抗日救國會,為抗日部隊充實有生力量。

1943年,張體學率部攻打偽縣政府朱荷灣,就是依靠飛虎山周圍的居民,在飛虎寨完成部署,一舉攻下了朱荷灣,使日寇狼狽地跑回蘭溪據點。

登飛虎山看桂橋花海「蔡金權」

飛虎山下的桂橋花海

這天,我站在飛虎山頂極佳的位置,遙望飛虎山西面的龍井水庫和洪沖水庫,在綠樹隱約籠罩中,如飛虎山的雙眼珠,反照高空的烈日,閃閃發光。飛虎山的東面則是桂橋村花海,它襯托著今日的飛虎活靈活現,靈氣十足。

蘇軾當年曾寫龐公在這裡植的芍藥是:“一聲鴂啼畫樓東,魏紫姚黃掃地空,多謝化工憐寂寞,尚留芍藥殿春風”。

登飛虎山看桂橋花海「蔡金權」

今天,這裡的芍藥,牡丹比當年龐公植下的面積大多了。芍藥是我國自古以來的名貴花卉,所以宋代大詩人蘇軾把它與花中之王牡丹相提並論。姚黃與魏紫都是牡丹中的極佳絕品,所以用姚黃、魏紫代表牡丹。鴂是似黃雀的靈巧小鳥,出現於春末,而古人稱春末為殿春。當鴂鳥飛來啼叫時,牡丹花期剛過,緊接著芍藥又在春末盛開了,它花大色豔,觀賞性佳,和牡丹搭配在視覺效果上延長花期,因此常和牡丹搭配種植。

芍藥名為“藥”是和它的藥用價值緊密聯繫的,以單片花瓣的芍藥根入藥為最佳,分白芍、赤芍。芍藥的根,含少量的揮發油、苯、草酸1%左右,並含樹脂狀油,脂肪油,鞣質等,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二經,可柔肝止痛,養血斂陰,利小便、鎮痙、鎮痛、通經。明代繆希雍說:白芍止痛下氣,赤芍利尿散血,白補血,赤行血,白補赤瀉,白收赤散。

登飛虎山看桂橋花海「蔡金權」

再說牡丹,它的籽可提煉牡丹油,是中國特有的因其營養豐富而獨特,又有醫療保健作用,被有關專家稱為“世界上最好的油”,是植物油中的珍品,也是中國獨有的健康保健食用油脂。

桂橋花海里的大面積芍藥、牡丹,其本身的藥用、保健價值,可為當地村民帶來永久性的利益,他們管理這些作物,在國色生態公司有工資,收下芍藥根和牡丹籽,可被公司回收,按價付費,國色生態公司給當地農民帶來的是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每年的春天,這裡山上坡下,茫茫無際,花枝招展,千紅萬紫,五光十色,遊人是越看眼睛越亮,這邊是一片潔白,有的皚皚雪原;那邊是黃花朵朵,好像金蝶翻飛,遠望火光閃閃一眼紅,近處淺綠、黑紫放異彩。真是花天花地,叫人不知先看哪些好。正是盛開怒放的時節,各種牡丹、芍藥極盡爭豔鬥芳,逼遊人望花興嘆,實在難以品評高低,只覺得那位以“洛陽城外花如香”的詩句描寫洛陽牡丹的詩人,如果能夠來到今日的浠水桂橋,可能又有傑作了。

登飛虎山看桂橋花海「蔡金權」

桂橋花海除了國色天香牡丹、芍藥外,還有荷花、櫻花、桃花、紅心柚、沙田橘、梅花、銀杏、紅葉石楠、馬尾松、白蘭、茶花、菊花、國槐等,是千繁百種的珍品花木主體交叉組成的世界,無論遊人從哪個季節走來,都有時令花海相迎。也可供那些戶外休閒群、野營登山群來這裡登山、徒步看花海,品天香,吸天然氧吧,聽松濤、賞鳥語,累了、餓了可嘗農家餐,吃野外燒烤。

總之,這裡每時都是“花山十里常年春,笑語喧聲入彩門,疑是層巒採蜜使,幻成百萬看花人”。

二O一八年七月九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