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富:文明花開北大門

(通訊員 陳吉剛 劉川楠)在四川盆地與雲貴高原、金沙江與長江的過渡地帶——水富,這座年輕的城市,正沐浴著新世紀的朝陽,奮力推進“二次創業”,加快“港園城”融合發展,在前進的征途中譜寫出一曲曲華美的樂章。

水富素有“萬里長江第一港、七彩雲南北大門”“水融長江、富集一方”的美譽。全縣總面積439.95平方公里,轄三鎮一辦事處,20個村委會,9個社區,總人口10.91萬,是雲南省國土面積和人口較小的縣。水富1974年改區,1981年建縣,擁有“三大”和“四優”的特點。“三大”,即有大化工企業雲南水富雲天化有限公司、全國已建成第三大水電站向家壩水電站、雲南省最大的港口水富港。“四優”,即優越的區位、立體的交通、獨特的旅遊資源、良好的發展基礎優勢。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近年來,水富縣以創建雲南省文明城市為載體,強力推進“四城同創”。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國家衛生縣城、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全國陽光體育先進縣、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全國科普示範縣、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中國觀賞石之鄉、中國馬拉松金牌賽事舉辦地等一項項榮譽猶如一個個光環,把這座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城市打扮得如此靚麗。

在眾多的榮譽面前,水富人並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水富縣在2011年成功創建全國文明縣城,2014年成功鞏固全國文明縣城。2017年由於創建序列發生變化,水富縣委、縣政府立足長遠、高度重視、科學謀劃,全縣上下迅速啟動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創建堅持以人為本

實行“一把手”的領導機制。縣委書記任組長,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任第一副組長,副書記任常務副組長,分管領導主抓落實的創建工作領導組,下設理想信念、鄉風文明、經濟民生、社會環境、生態文明和城鄉一體化、未成年人成長環境、創建活動宣傳、長效常態機制建設、督察督辦9個具體工作組協同抓好落實。各部門、各鎮(辦)相應成立工作機構,在全縣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文明委組織協調、各部門各負其責”的創建工作機制。印發《水富縣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實施方案》(水辦發[2017]30號)和《水富縣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實施方案實地測評任務分解》(水創文組發[2018]1號)文件,把各項測評項目、指標、內容進行任務細化分解到人。

文明之道,要在為政。水富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強化宗旨意識,增強政治定力。全面落實改革任務,轉變政府職能,簡化行政手續,實行“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強力打造政府和老百姓之間的“連心窗口”。渝昆高速樓壩服務區改擴建工程項目在建設中申辦發改局備案當天辦結,申辦環評事項僅用時7個工作日辦結,在申報佔用徵收徵用林地審批環節,由縣投資審批服務中心轉市中心,再由市中心轉省中心林業部門審批,通過快遞郵寄審批文件到縣投資審批服務中心,以前要3個月辦完的,現在20個工作就辦結了。

為政之道,要在人和。水富縣堅持“以人為本,創建為民”的理念,把為民、惠民、便民做為創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每年堅持財政支出的75%用於惠及民生的項目工程。2015年11月在全省首批、全市首家被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評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投入資金11503.56萬元,完成安居工程1201戶,17163人有最低生活保障,17795人飲水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城鎮新增就業崗位5560個,轉移農村勞動力80644人次。全縣公路里程達到1060.57公里,通達率100%。

美麗源於精細。將縣城建成區8個社區分成53個網格片區,每個網格片區明確1名縣級領導牽頭,縣、街道、社區三級幹部共同包乾負責。大力開展校園周邊環境、市場環境、市容市貌、公共設施、交通秩序等21項綜合整治活動。安排全縣63家部門到建成區6個交通十字路口開展文明引導、文明禮儀等活動。社區居民們紛紛讚譽,文明城市創建以來,我們明顯地感到小區環境變好了,亂堆亂放現象不見了,人們講話文明、禮讓增多了,矛盾糾紛減少了,真的希望這種狀況一直延續下去,並越來越好。

城市平安,是發展之基;平安城市,是百姓之福。水富高標準推進網格化建設,全縣10.59萬城鄉群眾形成了1977個10戶聯防工作組和521個治安聯防網格;鄉村矛盾糾紛調處化解率達97.56%;治安行政案件查處率為100%;連續多年,無命案發生,“無群體性事件發生、無集體到昆進京上訪。”在雲南省率先衝刺國家“長安杯”的平安雲南楷模。

創建提升綜合實力

文明北大門,幸福水富人。這句話,已成為水富的真實寫照。城區17條主要道路及功能配套設施完成提檔升級,縣文化體育中心、縣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烈士陵園全面建成並投入使用;全面啟動背街小巷、人行道、街道毀損修復工作;加強老舊小區建設、城中村改造;推進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和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各項公共設施建設;落實城區無障礙設施建設;提檔升級農貿市場;完善交通標識標線,全力做好城區綠化、美化、亮化工作。

創建依託道德實踐

市民是文明城市創建的主體。建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3個,主題廣場2個,精品大道6條。每個社區至少有3處公益廣告,城區製作大型廣告牌19塊、燈箱廣告270個、燈杆旗510幅、花草牌164個,建築圍擋公益廣告1萬多平方米、果皮箱200個,印發“24字”紙扇、圍裙、環保袋、宣傳手冊等共4.6萬份資料。在《水富新聞》、《水富》內刊、雲南北大門開辦專題、專欄對創文工作進行實時跟蹤報道。“水富文明網”、“微水富”微信上傳信息2400多篇,點擊量超過30萬次,其中被省市及社會各界轉載達6萬餘次。

市民素質是文明城市之魂。開展不文明行為“曝光臺”、隨手拍等活動,監督各種不文明行為。發動文明單位、餐飲行業民間組織、餐飲企業、個體經營者廣泛開展文明餐桌行動,設置文明餐桌提示牌。文明勸導、文明紅領巾、夕陽紅、社區等多支志願服務隊深入開展志願服務。開展“文化昭通.書香水富”、清明祭掃、“中國金沙江奇石藝術博覽會”、“水富半程馬拉松賽”等活動。

文明大講堂講身邊事、講自己事,教身邊人。組織各級文明單位積極開展文明大講堂活動,行業系統文明講堂、鄉鎮社區文明講堂。通過領導講精神、專家講理論、先進講事蹟、黨員講體會、群眾講感受等形式,在文明單位、社區學校,窗口行業等開展了近百場次1萬多人次的文明講堂活動。

“有時間做志願者,有困難找志願者”正在成為水富人生活的新理念、新方式。目前實名註冊志願者人數有 6500人,佔水富縣建成區常住人口8%以上。縣義務工作者協會根據志願者的專長、辦事意向、區域、時間等進行分類培訓130餘次,開展活動80餘場,在扶貧助困、助老助殘、生態建設、平安巡防、社區辦事等領域提供志願辦事 300個小時。

“內誠於心、外信於人”。水富堅持把誠信建設作為創建文明城市的重要舉措。在藥品、石油、建築、農貿市場、網絡運營、餐飲服務等行業和領域,積極開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守法經營示範店等活動,全縣餐飲服務量化分級管理率達96%,8家企業建立了質量信用檔案,水富縣通盛農貿市場申創“雲南省平安示範市場”並獲認定,成為昭通市唯一獲此榮譽的農貿市場。同時通過網絡、媒體、報刊等發佈誠信道德“紅黑榜”批次,形成有效震懾,重塑社會信譽。

城鄉文明比翼齊飛,共建共享。今年來,共改造市政道路18.1公里,整治違章建築5.47萬平方米,完成棚戶區改造606戶和保障性住房建設312套,城鎮化率達52.3%。縣城綠地率達33.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0.5平方米。垃圾有效治理的自然村71個,新建城鎮公廁11座、改建8座,完成農村標準化公廁34座。完成村組公路硬化112公里,新開挖村組公路61.4公里,戶間道路硬化500公里。開展農村技能培訓32期,培訓2305人次。完成五小水利工程建設1217件,農村危房改造832戶,10千伏線路改造11.1公里,新增城區排水管網3公里,汙水管網13.3公里,城市生活汙水處理率達到88.2%,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穩定在100%。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完善未社區成年人活動中心、家長學校;縣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建成並投入使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堂教學,開展學生漢字聽寫大賽、傳統文化知識競賽。全面加強校園周邊環境整治,規範網吧經營行為。

碩果累累文明之城

一個典型一根標杆,一個模範一座豐碑,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目前,全縣已經創建成功屆期內國家級文明村1個,積極申創省級文明單位12個、文明小城鎮1個、文明村5個,創成市級文明單位17個、文明小城鎮1個、文明村4個、文明社區2個,文明風景旅遊區1個,縣級文明單位10個,農村十星級文明戶222戶。

三年來,湧現出各級各類道德模範人101人,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水富縣醫院消毒供應中心護士長穆興富,雲南省文明家庭——陳功陸家庭這些文明單位和道德模範的選樹為構建幸福水富、加快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

2017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54.84億元,同比增長9.0%;人均生產總值50383元,人均GDP全市排名第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2.29億元,增長31.1%;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63億元,增長12.5%。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0173元和9958元,全市排名第一。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水富的實踐生動表明,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一旦與科學發展的要求同頻共振,與改善民生的步伐齊頭並進,與促進和諧的目標合拍相應,必將激發巨大熱情,凝聚無窮力量,催生豐碩成果,展現全新魅力。

日月經天,江河萬古,社會和諧,人民幸福。

水富,在這個波瀾壯闊的偉大時代裡,正以文明城市創建的豐碩成果,開創水富人民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