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一位闯入长征队伍的传教士


R.A.勃沙特,又名薄已,薄复礼,1897年生于瑞士。勃沙特早年随父母移居英国,后供职于英基督教会。1922年10月1日,25岁的勃沙特来到中国,随后被派往贵州一带传教。1934年10月2日,当时任贵州镇远教堂牧师的勃沙特与其妻罗达自安顺回返镇远,途中在旧州城外的一个小山顶上,不期与由肖克率领从江西西征入黔的红6军团相遇,从此,这个原本普普通通的西方传教士改写了他的一生。图为勃沙特和妻子罗达。

湘、鄂、川黔、边交界的多山地带,自古贫困,早在清末外国教会就已涉足其间。因基督教义被认为与共产主义信念相悖,麻痹人民的精神,红2、6军团对所经之处的外国教会采取了坚决取缔的措施。以1934年10月1日扣押勃沙特夫妇为始,红2、6军团又于10月2日在攻克旧州以及其他地区后,扣押了当地教堂的英中华内地会教士海曼夫妇和新西兰籍修女勃劳恩等八位外国人。图为贵州旧州教堂牧师海曼与勃沙特一起被红军扣押。

对于这些外国教士,红军采取区别对待,除勃沙特、海曼和斯凯勒三人被认为罪行确凿予以判刑扣押外,其余五名均当场释放。对于被扣押的这三名教会人员,红军在与教会方面谈判时采取了灵活的政策,告知教会方面可用红军急需的药品、盐、电池等物资来抵赎三人的刑期。图为勃沙特被羁扣期间,教会方面曾多次派出中间人与红军交涉。这是当时的几位中间人。摄于1936年。


同时,自1934年11月起在长达一年多与教会谈判中,红军巧妙地利用中间人的往返,透过国民党军重重围堵封锁,设法与外界沟通了联系,获得了部分急需的物资。图为红军为释放羁扣的外国传教士所签发的通行证。

在几名传教士中,勃沙特随红军长征时间最长,他先后随红军转战辗转贵州、四川、湖北、湖南、云南等5个省,共同生活了560天,以他自己计算行程为6000余英里,成为红军长征的一个奇特的参加者。对于他这个俘虏,红军的作为,使他非常感动:在搜查之后,“个人物品甚至连银角子都一分不少发还给他”。在行军中,红军尽一切可能照顾他。图为 1936年4月12日,勃沙特在云南富民被红军释放时的留影。

这本《神灵之手》是勃沙特在英国伦敦出版的红军长征亲历记,其为人们打开了一个了解红军的窗口。这560天不平凡的经历,使这位虔诚的基督徒在脱离红军后仍难抑心中的激动,在3个月的时间中,洋洋洒洒赶写出了15万字的亲历记——一本西方世界中首次介绍红军长征内幕的重要专著。图为勃沙特所著的《神灵之手——一个在中国被俘的基督徒的自述》,1936年11月在伦敦出版。


以上图文选自《老照片》第二辑,作者严强,原文章名《闯入长征队伍的传教士》,山东画报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定格历史、收藏记忆,观照百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