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危機誰來呵護「借款本息」 厚本金融開啓「全面承保」新時代

“去剛兌”時代真地來了!從信託產品到銀行理財,再到如今以網絡借貸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隨著國家“金融去槓桿”政策的逐步深化,越來越多的網貸出借人也切實感受到了“打破剛性兌付”不只是紙上談兵。

打破剛兌,志在雙贏

對網貸出借人來說,“去剛兌”並不是什麼新鮮概念,早有平臺進行過類似操作,只不過在當時如火如荼的行業背景下,這些消息被快速消化掉了。可現在的情況不同,網貸行業出現動盪,負面情緒極易被放大,加之近期明確表示“不兜底”的都是一些綜合實力較強的知名平臺,因此“去剛兌”才再一次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打破剛性兌付”確實是一件好事情,尤其對網貸行業而言,因為“剛兌”、“兜底”這類操作本身就不符合其“信息中介”的定位。

站在網貸平臺的角度,如果其總是利用自有資金對逾期項目進行“兜底”,不僅會增加自身的運營成本,更會將原本分散的風險逐漸疊加、放大,一旦平臺的資金鍊出現問題,這種風險就會集中爆發出來,造成平臺和出借人的“雙輸”。

另一方面,從出借人的角度出發,如果其長期處於平臺“剛兌”的保護之下,就會像被父母寵大的孩子,喪失對風險的評估能力,在網絡借貸過程中長期處於被動。

政策引導,方向明確

從目前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來看,“打破剛兌”必將被嚴格執行,對於這一點已沒有任何可質疑的餘地。可問題是,市場能否接受?或者如何接受?

長期以來,中國人的理財思維早已習慣了“剛性兌付”模式,而網絡借貸作為近幾年才誕生的新鮮事物,對於出借人群體的教育還遠遠沒有到位。如今,如果貿然採取“一刀切”的方式,其帶來的結果只能是出借人“用錢投票”,導致大量資金流出,行業凋敝,而這與國家希望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初衷是相違背的。

因此,監管層高瞻遠矚,早在銀保監會(原銀監會)下發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中就進行了相關設計,雖然禁止了網貸平臺成立風險備付金等自擔保模式,但依照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並未禁止擔保機構對項目進行擔保,為網貸平臺與第三方擔保機構和保險公司開展合作預留了充足空間。

厚本金融,險企認可

作為一家創始團隊均來自於國內外著名保險集團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厚本金融在與保險公司合作方面無疑具有強大的先天優勢。早在《網貸管理暫行辦法》發佈之初,厚本金融就曾積極地與多家大型保險公司進行研究,探索“網貸+保險”的創新合作模式。不過,由於當時保險公司在此方面並沒有成熟經驗,因此十分謹慎。

但厚本金融明確意識到,“去剛兌”必將成為網貸行業的發展規範,而如何在“去剛兌”的大背景下給予出借人更有力的保障,才是平臺能否從行業中率先突圍的關鍵所在。因此,厚本金融在保持與保險公司密切溝通的同時,不斷強化自身基於優質資產和嚴格風控的核心競爭優勢,而這最終也成為了厚本金融獲得著名財產保險公司——中華財險認可的最重要因素。

戰略合作,全面承保

據瞭解,中華財險多年穩居國內財險市場前五名,並始終在金融創新方面不遺餘力,近年來更是積極尋求與互聯網金融優秀企業的深度合作,並希望藉助互聯網金融旺盛的生命力,踐行普惠金融的國家戰略。

2018年6月,厚本金融聯合中華財險,推出“全額本息承保”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厚保寶”。在當下網貸行業動盪的背景下,這款擁有“履約險”承保的產品一經推出,便獲得了廣大出借人的認可。

基於市場各方的熱烈反響和對厚本金融優質資產及嚴格風控的充足信心,短短一個月後,中華財險便全面升級了與厚本金融的合作模式,雙方正式達成戰略合作。自2018年7月18日起,厚本金融平臺的在投用戶和新出借用戶的借款項目,將陸續通過中華財險的“借款人履約保證保險”逐步獲得“全額本息承保”的保障。

從對單一產品的“本息承保”,到與中華財險成為戰略合作伙伴,逐步實現對借款項目的“全面承保”,厚本金融用了不到一個月,而這種堅決保護出借人的態度和在市場中逆流而上的魄力正是廣大網貸出借人最希望看到的。

根據厚本金融在其官網上披露的一個細節,“厚本金融CEO陸泳在內部會議上明確提出:堅決不能將化解金融和行業風險的過程轉化成另一種風險,更不能將這種風險轉移到用戶身上。”據悉,厚本金融目前逐步開放交流,高層與用戶面對面,直面當前存在的問題,坊間疑惑進行具體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