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見·烏素圖杏塢翻紅,君再來·呼和浩特的798

“杏塢翻紅”,舊時呼和浩特的八大景之一,說的是烏素圖(蒙古語),這個“有水的地方”,大青山腳下山彎裡的村莊盛產大杏,聞名土默川。春天花開,滿山紅遍,夏時杏熟,金黃遍野,吸引著無數遊人“竟折腰”。

君不見·烏素圖杏塢翻紅,君再來·呼和浩特的798

正文共: 1846字

閱讀時間: 5分鐘

西烏素圖村的杏花開了,不要磨蹭,趕緊來看啊!

友一提醒,我就去了,去看杏花,也看杏花裡的西烏素圖村。我當然知道過去呼市舊八景之一的“杏塢翻紅”,但那時的“翻紅”,只是言景而已,今天呢,除了美景,還得加上人民生活紅紅火火、節節攀升的意思。

西烏素圖是個有著明清遺風的古老村子;其背靠大青山,房舍高低錯落,杏樹漫山遍野,每年春天杏花開時,人們就從四面八方向西烏素圖村聚攏而來,一邊看杏花,一邊體驗鄉間風情。那時候,不管是山野田疇,還是宅院村道,融融的春光裡,風暖暖地吹著,花燦燦地開著,人美美地逛著;

有時,人在樹下嘻哈歡笑,竟惹得樹上那些花兒也禁不住嘻哈歡笑,直笑到抖落一地花瓣兒雨。那花瓣兒雨,有的落在樹下寫生的畫家肩膀上、頭巾上、帽子上,有的落在攝影者長長的鏡頭上;我伸出雙手,掌心裡便也“滿街芳草綠,一片杏花香”。

杏花有變色的特點。含苞待放時,那些簇擁在一起的花蕾個個紅粉豔麗,一旦開放,顏色便越來越淺,直到隨風飄落時的雪白一片。中國民間有十二花神的傳說,二月花神是杏花,花環戴在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頭上。

我曾不止一次,在遠望緋雲四起、近看萬點胭脂的杏花時節,順著越走越高的村路,在蜿蜒曲折的花香裡,試圖去尋找那最美的一朵。但實際上,在西烏素圖村,不管是百歲高齡的老杏樹,還是種下沒幾個年頭的年輕杏樹,只要到了開花季節,全都像肩負著使命的智者,從某一個清晨開始,那一樹一樹的花蕾,像得到號令一般,忽然就爭先恐後、此起彼伏地綻放了。

君不見·烏素圖杏塢翻紅,君再來·呼和浩特的798

彷彿花開有聲,又彷彿香遠十里;那可是積攢醞釀了整整三個季節的嫵媚和神韻,真讓看花、賞花、畫花、照花的人們應接不暇。好友江澤更是別出心裁,他把設在西烏素圖村穀倉藝術空間書吧後院兒裡的杏花,用剪子一朵一朵剪下來,託付給城裡的餅屋,烤製出一些上面點綴了朵朵杏花的精緻小酥餅。坐在書吧裡,我們吃杏花餅,喝山泉水泡製的烏素圖山茶,聽寫生回來的學生用吉他彈奏城市民謠,看三三兩兩觀光客從門前經過;週末,遠離鬧市的美好,盡在不言中。

因為杏花之美,因為依山傍水,更因為村莊特有的召廟文化氣息和戰國趙長城從此經過,這幾年,西烏素圖村顯得異常熱鬧不說,藝術氣息也越來越濃烈。聞風而來的畫家們在此安下營、紮下寨,春畫花,夏畫果,秋畫霜染葉紅,冬畫雪映山居;如果天氣太冷,就劈柴打碳生起火爐,烤焙子,熬奶茶,大家圍爐而坐,彼此切磋,暢談藝術。

有人稱此村為呼和浩特798,有人贊此村為未來的宋莊,總之,來自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畫家藝術家們,正以繪畫、攝影以及陶瓷的方式,成就著西烏素圖村的精彩。

君不見·烏素圖杏塢翻紅,君再來·呼和浩特的798

在杏花時節的西烏素圖村,隨便選一條村路緩緩而行,一不小心,眼前就是出牆的紅杏,於是,就想到了宋人張良臣“一段好春藏不住,粉牆斜露杏花梢”的詩句,而想到李商隱“日日春光鬥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時,才發現,腳下正是落花無數的又斜又長的上坡路。

君不見·烏素圖杏塢翻紅,君再來·呼和浩特的798

經過的院落呢,隨便從大門往裡一看,哦,也有一樹一樹的杏花正妖妖嬈嬈地開著。於是心裡感嘆,真不愧是個種杏兒有歷史的村子,祖祖輩輩種到現在,原來杏樹早已成了他們不可或缺的家庭成員。

有人說,錯過了杏花就錯過了美,其實不然,因為杏花落了還要結果,到時候,那一樹一樹壓彎枝條的大黃杏,太陽一照,紅紅的臉蛋兒被綠葉襯著,不光好看,還會惹你掉一地口水。

君不見·烏素圖杏塢翻紅,君再來·呼和浩特的798

於是,城裡人又是成群結隊來到樹下,手提籃子,看對哪個摘哪個,即飽了眼福,又飽了口福,同樣美滋滋的。我問村裡有杏園子的一戶人家這幾年收成咋樣,男主人高興地說,現在條件好了,城裡人一到禮拜天就開車出來遊玩,尤其有小孩兒的,杏兒熟的時候年年都來摘,我們不用咋忙,就能賣個好價錢。

他還補充說,要是能把公交車通到我們村,再給修上兩個城裡那樣的高級廁所,那來的人就更多啦。我說你別急,咱們呼市的道路交通和公共設施發展的這麼快,西烏素圖又離城這麼近,你這兩個願望,很快就會實現的。

君不見·烏素圖杏塢翻紅,君再來·呼和浩特的798

今年三月,我遊覽了位於深圳布吉的大芬油畫村。那裡早先是一個並不起眼的客家人聚居村落,後來被有識之士發現並開發,又加當地政府對該地區環境進行了改造,並適時對油畫市場進行了規範和引導,如今的大芬村,不光在國內,在世界上都很有名氣。

西烏素圖村呢,國家有好政策,幹部有好想法,村民有足足的幹勁,畫家有滿滿的信心,很快,我們呼和浩特的畫家村就名聲在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